古人如何度过酷暑?雍正的凉席到底有多珍贵,为何下旨不许再制?
创始人
2024-11-22 05:39:16
0

原标题:古人如何度过酷暑?雍正的凉席到底有多珍贵,为何下旨不许再制?

古代的夏天,也不比现在凉快,都会时不时的突然开启撒点孜然,就能把人给烤熟的烧烤模式。

据《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中收集的史料所载,清朝时的乾隆八年(1743年),就曾出现过一次超级酷暑。这一年的夏天,高温席卷了整个华北地区。

当年的阴历五月底六月初,也就是阳历7月份前后,天气达到了炎热的极点。

当时的都城北京内外是“威暑”一片,热老虎在发威。

天津则是“苦热,土石皆焦,桅顶流金,人多热死”,很多东西都被热化了,还热死了很多人。

山西浮山(临汾市浮山县),同样是酷热难当,“道路行人多有毙者”。

山西在外经商的人比较多,素有晋商之称。当时浮山就有很多人在京城,传回的消息是“京师更甚,浮人在京贸易者亦有热毙”。到京城经商的浮山人,也有因为天气炎热而死的。

居住在北京的法国传教士宋君荣,亲身经历了这次酷暑。他在写往巴黎的信中说,据清朝官员的统计,仅仅“7月14日至25日”,短短12天的时间内,“北京近郊和城内已有11400人死于炎热”。

这还是清朝官方的统计数据,实际死亡的人数,应该更多。

这样看来,古人遇到了真正的“酷暑”,其抵御能力,确实不如现代的我们。

毕竟,我们现在有电能可用,可以用电风扇、空调等等电器降温。电能的发现,真的是太伟大了。

可是,在古代,古人并没有这些电器,他们应该怎么解暑、降温呢?

实际上,只要开动我们聪明的大脑,就会觉得,这也并不是什么特别难解决的事情。

假设,我们现在处于一个没有电,也没有电风扇、空调的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个办法,开始脱呀。

脱掉厚重的衣物,穿上轻薄的。

在家里,一个大裤衩,就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了。

而小孩子,可能就直接光着屁股到处跑了。

古人的衣服同样有很轻薄的,比如马王堆出土的薄如蝉翼的丝质素纱衣,折叠起来,可以放进火柴盒,展开了,还有透视效果。

古人大部分时间都是以葛布衣为主,比较轻薄的葛布衣,穿着起来同样很清凉。

而且,古人的服装样式也有短裤、背心之类。特别是,古人很长时间都是穿的开裆裤,凉快呀。

第二个办法,找个凉快的地方待着呀。

树荫下,水塘旁,甚至是泛舟河湖之上,都可以乘凉纳暑。

宋人葛元怀一高兴,还赋诗一首,“树下地常阴,水边风最凉。”可以坐在那里,闲适地消磨漫长的夏日了。

如果舍得下本钱,还可以挖个冬暖夏凉的窑洞。

明清时,甚至有人还会在厅堂中挖一个深深的水井,留下通风口,通过井内的冷空气给室内降温。

明朝著名的剧作家高濂就曾说,“霍都别墅,一堂之中开七井,皆以镂刻之,盘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

更有甚者,还会通过类似水车的机关,将水引到屋顶之上,然后四面流下,就跟下雨天一样,给房屋降温。

原来古人这么会玩。

当然,更奢华的自然是皇家,什么夏宫、避暑山庄之类的,多是建造在依山傍水的避暑胜地。

第三个办法,上器具吧。

穿的凉爽了,又找了个凉快的地方待着,还热?那就拿扇子扇吧。

常见的大蒲扇可是消暑利器,价格不贵,还好用,老少皆宜,贫富可用。

讲究点的就用折扇、团扇。诸葛亮不论寒暑,都抡着一把羽扇,气场杠杠滴。

唐朝大诗人李白舒服了,都不由自主地作诗一首:“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这个爽呀!

有钱人不想自己扇扇子,那就让仆人来。

还有更牛一点的,不想仆人打扰到自己,就做一个机关,扇子安装在室内,仆人在室外摇。更牛的,不用仆人了,直接利用水力驱动。

门板大小的扇子,呼呼地扇风,那个爽呀。

接下来呢?当然是吃了。

做完了上面的事情,已经比较舒坦了,这时候,各类解暑的水果、食品,就可以摆上来了。甜瓜、西瓜、葡萄、绿豆汤……甚至还有冰镇的。

古人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建造冰窖。冬天的时候,将冰块储存其中,到夏天的时候取出使用。至少,在宋朝时,贩卖冰块已经是一门大生意了。

古人还发明了冰鉴等器物,放进去冰,专门用来冰镇、冷藏食物。

而在唐朝时,已经有人发明了硝石制冰法,可以小规模制冰,以解不时之需。

实在没有冰块,刚刚从井中打出的水,也有冰镇作用。地下水常年保持15到17度的温度,比40度上下的气温,可凉爽多了。即使到了现代,比较环保的中央空调,都会利用地下水来降温。

其他的还有很多降温消暑的方法,比如去游个泳,冲个凉水澡。只要去想,总是有办法的。

有些古人,可能还会佩戴中药制成的香囊等物,既可以防暑,还可以驱蚊虫。

那睡觉的时候怎么办呢?

很有名的“竹妻”,就是睡觉时用的防暑神器。

另外,还有比较清凉的竹塌。

没有竹塌的,还可以在床上铺上凉席,使用凉枕。

在炎热的夏天,也可以安稳地睡个好觉了。

清朝雍正年间,太监张玉柱和王常贵,就向雍正进献了四张很特殊的凉席。

说这些凉席特殊,是因为制造的材质很特别,全部是用象牙制成,工艺非常复杂。

工匠要先将象牙切成丝,然后通过特殊的工艺,将象牙丝鞣制到坚韧、柔软,再用这些象牙丝编织成凉席。

一开始,雍正很高兴地下旨,将这些席子铺床用。

不久之后,雍正从安南使臣那里了解到,制作一张象牙凉席,需要耗费数百只大象的象牙,需要60名能工巧匠,花费18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

雍正一听大惊,如此奢靡,实不可取,立即下旨禁止,“夫以象牙编织为器,或如团扇之类,其体尚小,今制为座席,则取材甚多,倍费人工,升奢靡之端矣。”朕尚节俭,不尚华丽,从此禁止广东工匠再做此类物品,海外贩运来的,“从此屏弃勿买”,并且,“广东象牙席禁民间购用”,这样子,“则制造之风自然止息矣”。

雍正帝无意之间,竟然成了禁止象牙制品的先驱,成为了一位环境保护者。

目前所发现的象牙凉席,共有三件,其中两件藏于故宫博物院,另外一件藏于烟台博物馆。

现在,我国已经全面禁止了象牙制品的买卖、贸易,而国际上,很多国家也在不同程度的禁止象牙贸易。象牙制品会越来越少,而类似于象牙凉席这种消耗象牙数量巨大的制品,更是可能成为绝品。

因此,留存下来的雍正象牙凉席,会越来越珍贵。至于象牙凉席价值多少钱,已经不重要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墨海泛舟书华章 太极书韵展风华... 日前,以“墨海泛舟”为主题的郑延保书法展在郑州千玺广场恒锦艺术空间举行。 本次展览由恒锦艺术空间主办...
奥运女神照耀Hitch Ope... 2025年6月30日,上海 —— 当金绸缓缓落下,《奥运女神》的身影在上海黄浦江畔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暑期演出市场热力全开 西安的夏... 从古典音乐的高雅殿堂到民族歌剧的深情演绎;从先锋舞蹈的创意表达再到亲子舞台的欢乐世界 ……记者从西安...
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2025... 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的时尚系是全球时尚界最受瞩目的摇篮之一,以培养出“安特卫普六君子”、Martin...
艺术赋能成长 创意点亮未来 阳光讯 (记者 杨小娟 文/图 )7月7日,西安市曲江第二学校"时光艺术社群"特色课程期末成果展示活...
原创 回...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就拿毛主席的秘书张玉凤来说,她的人生经历就成功的印证了这句话。 19...
原创 明... 宁王朱辰濠是太祖朱元璋的五世孙,同时也是宁献王的玄孙,他借助明武宗昏庸无能、宠信宦官刘瑾的时机,联合...
原创 儿... 1939年,太行山辽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部诞生了一个男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初为人父的刘伯...
腾艺陶瓷取得可更换陶瓷外壳的陶... 金融界2025年7月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福建省德化县腾艺陶瓷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原创 雍... 雍正和邬先生第一次见面发生在《雍正王朝》第一集。这个时候雍正对邬思道还不是很熟悉,只是听说过他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