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我军第二次大授衔,共授予了17位上将,其中有一位少数民族的将军,名叫赵南起。
赵南起1927年出生于朝鲜忠清北道(今属韩国)清源郡,1940年和家人一起来到中国,在吉林永吉县定居。
1945年,抗战胜利后,赵南起的爷爷和弟弟回到了韩国,但赵南起选择了留下,继续为中国效力,并在194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赵南起一直身居高位,但他非常低调,曾经三次高升,奔赴新的岗位,都是只身一人,轻车简从。
第一次是在1983年,赵南起从延边州委书记,调任吉林省委书记。
这是他仕途的一个巨大跨越,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同时也是延边州自成立以来,第一位由地市级干部直接升任省级领导的干部,因此,延边州委决定要举办一个隆重的欢送大会。
但是,当方案报到赵南起那里时,他眉头一皱,对办公室人员说:“现在延边各项建设刚刚走上正轨,时间紧任务重,搞这么大一个欢送会,不是在浪费时间吗?老百姓怎么看我?”
在他的坚持下,这个欢送大会取消了。
不但欢送大会取消了,本来省委定好的由州委秘书长带人送他的事情,也被他拦了下来,正如他走时讲的那样:“我就是换了一个岗位,自己去上任就行了,又不是不认识路,你们把时间都放在工作上吧,别把精力消耗在迎来送往上。”
就这样,赵南起一个人从延边去了省委赴任,没有麻烦任何人。
第二次是在1985年,赵南起再获重用,由吉林省委书记调任总后勤部副部长。
这一次,赵南起也像从延边州离任一样,不允许搞任何迎来送往,为了不影响大家的工作,他让工作人员替他买了一张火车票,并要求他不允许告诉任何人。
由于这趟火车是早上4点出发的,头一天晚上,赵南起还工作到了深夜,对一些接续性的工作进行了一些部署和交接,并与司机定好了明天早上出发的时间。
这个司机跟了赵南起两年了,知道他的脾气和性格,就是不想麻烦任何人,但是,他感觉赵书记就这样一个人悄悄地走了,实在有些过意不去,因此,他就私下里偷偷地把赵书记出发的时间告诉了省委办公室。
因为赵南起早就嘱咐道,任何人不准送他,也不准搞什么欢送仪式,甚至小型的欢送会也不搞,所以,省委办公室也不好出这个头。可是,赵南起毕竟是省委书记,即使只是出于同事间的礼貌,也是要送一下的,于是,大家就把通知范围定在了省委办公室这些人,不再通知其他部门,否则,赵南起肯定要发脾气了。
赵南起下楼后,发现大家都等在楼下,愣了一下,不过他也没有生气,而是笑着说:“我不让你们来,你们非得来,好吧,大家握一下手道个别,任何人不准去车站,你们回去还可以再睡一会儿。”
就这样,赵南起跟大家一一握手后,没有再多说什么,直接上了汽车,往火车站赶去,一个人进京赴任。
第三次是在1998年,赵南起由军事科学院院长提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此时的赵南起,已经是上将军衔,职位也非常高,但他仍然非常低调,要求办公室不准和任何人透露他离开单位的时间。
当时,中央军委举行了一次交接大会,赵南起交代完工作后,没有说自己要离开的时间,等交接大会结束后,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回到办公室工作。
等到第二天早上,大家都来准备送他的时候,秘书才对大家说:“昨天晚上,赵院长已经赴任了,要我向大家道个别。”
大家都说,同事一场,我们怎么能不送一下呢?秘书说:“赵主任说了,他还在北京,以后有什么事情需要协调的,或者前面一些工作需要继续落实的,大家都可以给他打电话。”
赵南起这三次高升,按理说都是值得庆贺的大事,大家一起来给他送行,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是,赵南起却每次都婉拒了大家的盛情,自己一个人离开,一个人赴任,不给任何人添麻烦。
这就是赵南起将军的高风亮节,值得每一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