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时期,民间流传着很多有意思的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等等。其中,刘备借荆州,算是一个很有名的公案了,但是刘备真的“有借无还”吗?他当然还了,刘备获得益州后,经孙权再三要求,确实还了一部分荆州土地。那这“一部分”,到底是多少?
首先来看,孙权为什么要“借荆州”给刘备?在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了袁绍、袁术、吕布、刘备等人,夺取了青州、幽州、荆州等地,成为汉末最强大的势力。刘备在长坂坡已被曹操打残,当时的天下,除了西北的韩遂、马超,益州刘璋,汉中张鲁,南方就只剩下孙权还在抵抗。
东吴虽有长江天险,但曹操麾下也有水军,因此丝毫不惧,数十万大军挥师南下。为了抵抗曹操,孙权只好联合刘备,终于在赤壁之战逼退曹操。曹操虽败,但是吞并天下的野心已经不可阻挡,所以鲁肃跟孙权建议,把荆州一些土地借给刘备安身,共同拒曹,缓解东吴边防压力,并让刘备在取了益州之归还,孙权答应了。那孙权到底借出去多少地盘?
值得一提的是,在赤壁之战前,孙权从来都没有占据过荆州,赤壁之战后他也从来没占领过荆州全境,所谓的“借荆州”其实太过夸大,说到底,孙权只不过借出去一个南郡的江陵县城。荆州这块地盘有七个郡,根据地理位置划分为荆北三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和荆南四郡武陵郡、零陵郡、长沙郡、桂阳郡。
赤壁之战前,荆州在刘表手里,刘表死后,小儿子刘琮投降了曹操,所以名义上荆州就归了曹操。但是由于隔着长江,曹操实际上只控制了荆州北部的南阳郡、南郡部分地区,并没有掌握荆南四郡。此时刘表的另一个儿子刘琦不愿降曹,在封地江夏郡和刘备会合抗曹。也就是说这段时间,荆州七郡里,荆南四郡是一个“无主”状态!接着,赤壁之战开打。
曹操败退后,孙吴夺了南郡的江陵城,把曹仁逼退至南郡北部的襄阳城。各家地盘暂时稳定下来,荆南四郡曹操是够不着了,自南郡的襄阳城以北,是曹操地盘,孙权则占了南郡南部的一部分(江陵),以及江夏郡的一部分。而此时刘备突然出手,打着刘琦的旗号武力攻占了荆南四郡!这下东吴有些意见了!
在孙权看来,赤壁大战东吴出了主力,荆南四郡本来应该是他们的战利品,结果被刘备先手摘了最大的“胜利果实”,只得到南郡南部这一小块狭长的地方,十分不公平,因此十分恼怒!可刘备是什么人,哪里会同意再把吃到嘴里的再吐出来!况且,这四个郡是以投降刘琦的名义接纳的,跟东吴没关系。
所以,东吴占下的这部分南郡,就显得特别尴尬,刚好处于被刘备和曹操夹击的状态。周瑜在世的时候,是打定主意要除掉刘备的,可惜英年早逝,温和派战略家鲁肃接了班。鲁肃是孙刘联合战略的坚定支持者,主张将东吴占下的这部分南郡(说白了就是一个江陵县城)借给刘备,目的有三:
一、跟刘备结盟,等到将来有机会,再出兵北伐。这个时候把南郡借给刘备,就成了一个顺水人情的事情。二、这块地盘狭长窄小,东吴也不好防御,借给刘备不仅能省去兵力,还可以更好结盟。三、根据诸葛亮的《隆中对》,刘备必取益州,而南郡(江陵)是从荆州进入益州的必经之地,所以刘备来借南郡(江陵),孙权答应了,但条件是夺取益州之后必须归还。
孙权的的算盘也挺好,等刘备取了益州,恩威并施就可以跟刘备索要荆州地盘了。建安二十年,刘备夺得益州,孙权立刻要求刘备归还南郡,并瓜分荆州,但是刘备没法还啊!没了南郡,益州和荆州四郡就被隔断,这怎么能行?于是刘备说要打下凉州,才能分荆州。孙权怒了,派吕蒙进攻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慌忙回兵救援。
但是此时,曹操出兵攻取汉中张鲁,如果汉中被夺,益州门户大开,这是刘备无法接受的,但是首尾不能兼顾,刘备只好同意瓜分荆州,约定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归孙权,南郡(江陵)、零陵、武陵归刘备。
至此,所谓的“刘备借荆州”算是还账了,双方两不相欠,因为这份协议是双方都同意的
。但是孙权依然不开心。
因为刘备占领的南郡、零陵、夷陵等地处于长江上游,沿江直下,随时都能对东吴构成威胁,而且是由大将关羽坐镇,孙权头上,好比悬着一把刘备的剑,寝食难安。只有把刘备彻底赶出荆州,赶到蜀地,孙权才能心安,从而彻底控制长江中下游,西可图巴蜀,东可以用整个江南地区和曹操对抗,从而图谋天下。
接下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鲁肃死后,趁关羽北伐曹操,孙权派大将吕蒙“白衣渡江”,断了关羽退路。关羽退不能回荆州,攻不能下樊城,腹背受敌,兵败遇害。刘备最爱的二弟遇害,势力也被赶出荆州,如何能忍?夷陵大战由此爆发,最终刘备惨败,孙权也好不到哪去,两家都实力大损,间接帮助了曹魏。
刘备不还南郡(江陵县),是因为没法还,南郡(江陵)位置太过重要,但是随后刘备被逼无奈,用江夏、长沙、桂阳三郡跟孙权解决了“荆州领土”争端,双方签字画押都同意了,可以说“借荆州”一事已了。但是孙权仍不知足,背后插刀偷袭关羽,背信弃义的实在是孙十万而不是刘备!
(参考资料:《三国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