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一句古训叫做“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形容一个人应该保持稳定不变的姓名。然而,历史上许多名人为了各种原因却改名、改字、改号,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探讨。名字的改变究竟有多大的影响,这不是夸张,因为名字的选择甚至可能左右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与现代父母对孩子名字的随意取法相比,过去的父母在这方面可是相当讲究。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像“梓萱”、“子涵”这样的名字,这类名字琳琅满目,充斥着言情的味道,却缺乏文化内涵,给人感觉取名草率,难以反映父母的文化水平。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取得一个好的名字呢?通过一些例子,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建议。
现代著名诗人何其芳,原名何永芳,他的名字中的“何其”二字意味着“多么”,连起来读有虚实交融、诗意悦耳之感。这样的名字让人感觉品行与文化涵养都非常出色,何其芳本人也确实名不虚传。再以我国著名电影女演员王丹凤为例,她原名王玉凤,但在他人建议下将名字改为“丹凤”,“丹”代表红色,新名字音韵更和谐,字义更美好。这个名字伴随着她的崭露头角,甚至在2017年获得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表明好的名字的确可以为人带来好运和成功。
然而,取名不当的例子同样存在。国学大师章太炎给他的三个女儿取名用的都是生僻字,这导致了女儿们一直嫁不出去。章太炎,生于1869年,在国学研究上有卓越成就,他的门下弟子众多,包括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民国大师都曾拜他为师。然而,在为夫人生下三个女儿时,章太炎却给她们取名为“章?”、“章叕”、“章?”,这三个字都是生僻字,当时的人们几乎无法辨认。在当时,章太炎的声望太高,地位太显赫,要是婚姻提亲却连女儿名字都说不出来,那将是一大笑话,甚至可能成为社会新闻的焦点,记录在野史报刊中,丢脸丢到几百年后。章太炎终于意识到女儿嫁不出去的原因,特意请了20多位文学名家前来做客,为女儿们解释了各自名字的意义。这一次,大家才恍然大悟,女儿们的婚姻问题迎刃而解。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给孩子取名字时,既不能太过草率,也不能过于炫耀才华,以致于取得的名字过于生僻。名字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既有个性,又能够为人传达积极向上的形象。过于艰深的字形、生僻的发音,可能会让人难以理解,甚至会给孩子的未来带来不必要的困扰。要在文化底蕴与通俗易懂之间找到平衡,以确保名字既有深度,又能够为孩子带来好运和成功。
取名字是一门艺术,是对孩子一生命运的引导。在取名字的过程中,父母应该认真思考每个字的含义、音韵和形象,以确保孩子拥有一个美好、有意义的名字。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在现代社会,取名字不再仅仅是一个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