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鲁迅:汉字不灭,中华必亡!他为何如此反对汉字?有道理吗
创始人
2025-07-18 15:32:48
0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在上学的过程中,我们都学过不少关于鲁迅的文章,作为我国近代的著名文学家之一,鲁迅的文章曾掀起一场文字改革,惊醒了无数人,因此鲁迅也得到了当时很多人的尊重,但就是这样一个“靠文字吃饭”的人却曾提出灭掉汉字。

很多人认为这不过是谣传罢了,一个每天都在使用汉字的人,怎么可能主张灭掉汉字呢?

事实上,鲁迅的确说过这句话,还被正式的记录了下来,但鲁迅说这句话的原因可能和大家想象中完全不同。

灭掉汉字

鲁迅关于灭掉汉字的说法,来源于1936年的一次采访,那时鲁迅接受了《救亡情报》记者的采访,并针对当时一些热议的话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而在表达汉字相关问题的时候,鲁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汉字不灭,中华必亡!”

为何鲁迅会提出这样的观点呢,他是在否定中国的文化吗?其实鲁迅对自己的观点做出了两个解释,首先是汉字的学习难度和书写难度,即使一个文化很深的人,想要写好一个字也非常的困难,更不要说那些文化不深的人。

而第二个解释来源于《新文字》,在这本书中他曾将汉字比喻为人身体的一个包,里面藏着大量的细菌,如果不去除他,我们必然会死亡。

事实上,在当时和鲁迅存在同样观点的人非常多,很多文学大家都主张不再使用汉字,其中鲁迅等人主张学习和使用拉丁文,有的人主张使用世界语(世界语现在依旧存在,只不过很少作为官方语言使用),还有的人主张使用拼音代替汉字,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难道汉字真的有那么糟糕吗?

汉字的改革

其实这些文学大家之所以主张废除汉字有三个原因,第一个是汉字的书写难度。

现在我们使用的是简化字,简化字通俗易懂,书写也十分方便,但简化字的广泛使用还是在建国后,在鲁迅的那个时代,大家使用的汉字还是以繁体字为主,这种文字不但书写难度很大,而且严重影响平民学习。

在我国古代,文字是一种贵族产物,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习的,即使有学习的条件,也负担不起高额的学费,再加上繁体字本身的学习难度很高,这让文化的传播非常困难,普通人即使学习写字就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更不要说理解汉字了,如果大家都不会写字,不会认字,新思想又该如何传播呢?

第二点则是汉字无法和很多新思想、新知识进行融合,其中以科学知识为例,当时大部分科学知识全部来源于国外,自然会由英文、法文等文字进行书写,即使能够看懂这些文字,翻译工作也非常的困难,所以鲁迅等人主张学习拉丁文,英文等文字基本上全部由拉丁文演化而来,学习拉丁文之后,可以畅通无阻的学习这些新知识。

最后一点也是鲁迅等人最反对的一点,那就是我国的汉字直接代表了我国的文化体系,在那个时期,我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实际上并不适合在国际上生存,属于较为落后的思想。

鲁迅等人反对汉字,其实是在反对这种落后、腐败的思想,而不是反对汉字本身,这也是为何后来更加主张新思想和新文化,并没有放弃汉字的原因。

其实不只是鲁迅等文学家开始主张废除汉字,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更改文字的倾向,尤其是在军队当中,军官外出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不过这也是一种深深的无奈,因为当时先进的东西大部分都是以国外文字为基础进行研发的。

就以战争时期常用的电报为例,电报是建立在莫斯摩玛的基础上去使用的,而莫斯密码则是建立在英文的基础上研发,英文字母26个,通过排列组合可以拼写出任意单词,在发送电报的时候非常方便,可汉字则完全不同,想要用汉字发电报,不能使用拼音也不能使用部首偏旁,只能使用代码。

例如“你好”两个字,就必须使用“01321170”这样的代码来发电报,这无疑增加了发电报的难度,所能表达的意思也十分有限,可见汉字背后落后的传统文化,给那一代人带来了怎样的压力,汉字本身并没错,错的是传统文化的落后与弱势,那为何在这种情况下,汉字依旧保留到了今天呢?

汉字的改革与延续

汉字能够延续到今天,和很多人的努力分不开,首先就是近代各位文学大家所提倡的白话文运动。

传统汉字之所以难懂,一方面在于文字的复杂,另一方面在于书写习惯,就像是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学习古代文言文一样,生涩难懂,但这一切在白话文广泛被使用之后得到了改善,普通人只要识字,都可以看书写信。

其次就是翻译工作,传统文化无法与世界文化接轨,因为大部分人都看不懂国外的书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很多文学家主动担任起了翻译工作。

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很多国外作品都是首次翻译,无法借鉴,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翻译,但就是这样难度超高的工作,却被他们最终完成,让我们可以用中文学习世界各地的文化。

最后就是简化字的出现了,为何要使用简化字,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消除文盲,在义务教育普及之前,我国的文盲率非常高,即使到了现在社会,也有一些不识字的人,因此我国后来开始使用简化字、普及义务教育,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做到了人人识字,人人会写字的社会现状。

当时鲁迅等人之所以主张灭亡汉字,实际上是因为汉字在古代是上层社会压迫底层人民的工具,他是特权的产物,但文字本身应该是服务于全社会,服务所有人的,所以当汉字能够被所有人使用和认可,他就不会被消灭,但这件事个人是做不到的,必须由国家去完成。

因此鲁迅等人的想法并没有错,因为他们想要改变这个国家,提高国家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如果鲁迅能够来到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定然不会写出当年的那些文字,充满批判精神的鲁迅,或许会变成一个和蔼可亲的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放歌草原”内蒙古艺术剧院专场... 中肯文化和旅游季内蒙古艺术剧院“放歌草原”专场演出17日晚在肯尼亚国家剧院举行,中肯两国政府高级官员...
茶叶跨国邮寄到波兰全攻略! 谁说喝杯中国茶,就得飞回老家?波兰的朋友、留学生、华人圈,想念铁观音、龙井、普洱,真的没必要把嘴馋憋...
武汉一男子因刷单“操作失误”被... 只差一步,5.62万元现金就落入了骗子的口袋了!7月14日,武汉李先生本想靠“上传图片”轻松赚佣金,...
原创 刘... 引言 刘伯温是历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谋臣,许多人都给予他非常高的评价,杨守陈在《重锓诚意伯文集序》中就...
原创 为...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唐朝,说到唐朝大家并不陌生,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非常繁盛的一个朝代,当时的唐...
原创 常...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抗日名将吉鸿昌临行前写下的一首气...
原创 刘... #头条创作挑战赛# 接上篇:王莽篡汉和汉武帝有关嘛?本想限制丞相的权力的他,为何会培养出一个比丞相更...
原创 西... 西施本名施夷光,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她天生丽质,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范蠡是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
原创 张... 张仪是战国时期秦国丞相,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他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以“横”抗“纵”,使各国...
原创 中... 一个国家从诞生到灭亡,就像人一样,有蓬勃发展的青年时期,也有垂垂老矣的王朝末年,就像人过了四十岁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