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如果满清不签《马关条约》,清朝和日本那个先崩溃?
创始人
2025-07-17 19:02:26
0

《马关条约》是不平等条约里危害最大的条约之一,中国赔偿2亿两,相当于日本一年内国民收入翻了4翻,日本资本主义经济以此为契机更加迅速发展起来,并进一步扩军备战,开始成为远东的主要战争策源地,以至于有了日本长达半个世纪对中国不断的侵略!

历史不容假设,但是如果当初的清朝敢于不签《马关条约》,历史会如何呢?清朝会首先崩溃吗?还是日本会灭亡?

一场战争胜败的决定因素除了武器优良,还有作战意志。

  1. 武器:清朝的武器实际上比当时的日本都要先进不少。清朝武器大部分采购自西方各国。而日本很多实现了自己生产。清朝水师总吨位也大于日本。但是清军有个弱点,清朝三大水师,只有北洋水师参战了(中法海战报销了一部分),所有的武器弹药都减半了,因为有个深宫中的老太太花100万两白银去修了颐和园。
  2. 战斗意志:日本经过明治维新革,资本主义就优于清朝的封建社会,国王明治为了打败清朝一天只吃一顿饭,日军军事素养高,整个日本军民一心,士气高涨只为打赢庞大的清朝。
  3. 反观清朝,慈禧忙着过60大寿不想打仗,清朝的淮军,是职业的军人,拿饷银混饭吃的。除了水师邓世昌//左宝贵等浴血奋战,其他的将领叶志超等毫无战斗意志,贪生怕死。这样的军队焉能不败?

如果清朝选择不投降,那么最先崩溃的可能是日本。

论国家实力,清朝的人口是日本的10倍,面积更是日本的40倍,清朝的财政收入更是日本的五倍有余。这都是当时清朝的资本。

当时旅顺和威海卫的相继失陷,标志着日军通往天津、北京的门户已经打开。军事上,清军已经证明了远不是日本的对手,日本可以打到北京。

摆在清廷面前的无非两条路:迁都抗战或者割地赔款。

当时两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都是主战派(翁同龢虽然是主战派,但却是无能之辈,误国误民),他们主张坚持到底。张之洞提出了“迁都、勤王”的主张:“彼孤军远征,粮弹皆靠海运,分兵守则军势弱,不守则接济断,彼时一败即不能支。”

迁都有胜算吗?

从战略上说,凭借国土的广阔战略纵深,用空间换时间,和敌人进行持久抗战,二战中中国、苏联都成功的证明了这一点的可行。抗战的《论持久战》就非常精彩。

说白了,迁都抗战、死扛到底就是拼国力,日本毕竟是个小国,当时清朝和日本的差距并不如抗战时那么大,反而清朝有一定优势。

反观日本。物资紧缺,已是强弩之末。

到1895年3月,侵华战争已经打了8个月,小小岛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已消耗殆尽,甚至连最强硬的主战派、外务大臣陆奥宗光也不得不承认:“国内海陆军备殆已空虚,而去年来继续长期战斗之我军队人员,军需固已告缺乏。”

中国战场上,侵华的两路日军,因为巨大的战争消耗都处于休整期。日军作战伤亡不大,但因为水土不服,伤亡减员达3万多人,其中死亡和残疾就达1.7万多人。因此,日本巴不得早日议和成功,威逼清朝割地赔款。日本也是在强撑,因为再不停战,他们会先清朝而倒下。

慈禧和光绪有勇气迁都和焦土作战吗?

答案是明显的。慈禧不想。

自太平天国起,清朝的统治权威已经沦丧。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就已经是听调不听宣了。摆在满清统治者眼前的是,如果迁都满清可能就亡了的困局。7年后的八国联军就是明证,面对勤王号令,李鸿章回了句:“这是伪诏,粤不复命!”

对于苟延残喘的清廷来说,只有一条路好走:求和。1901年慈禧有言: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面带忧虑的李鸿章

公元1895年的一个早晨,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上路了。他是大清国总理大臣、直隶总督,一等伯爵,他是李鸿章。他的终点将是一个令他终身耻辱的地方---日本马关。

他带来了满清帝国的末日,也带来了日后中华50年的屈辱。

一个国家的强大首先是制度的优越,其次,一个有血性有抱负的民族即使贫穷也可以击败侵略者,20世纪的中国军队就说明了一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因工作调离等原因,胡海峰等7人... 浙江省委十五届七次全体会议在杭州举行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忠实践行“八八战...
世界首创!英国成功结合3人基因... 近日,英国医生称已有8名婴儿在国内通过结合3人基因技术出生,以此预防严重且常致命的疾病。 这项生育...
李在明打破沉默!回应93阅兵缺... 李在明,韩国的新任总统,以其政治风格和外交政策引发了广泛关注。最近,他面临着一个颇具挑战性的局面:在...
原创 出... 新中国的成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对于那些英雄们,想必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尤其是十大元帅,更是...
原创 历...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
原创 从... 以色列的开拓团和集中营政策 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地区,本来用的是开拓团慢慢蚕食、集中营式封锁管理的消磨政...
原创 明... 朱载堉墓位于河南省沁阳市东北山王庄镇张坡村东,占地86000多平方米。 朱载堉,是明宗室郑薛王朱厚...
原创 “... “贞观”为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出自《易·系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意即以正道示人。唐太宗是中国...
原创 助... 历史上,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中原王朝兴衰更替,共诞生过六百多位皇帝。这些人里面,公认“千古一帝”级...
原创 为... 前言 公元1126年11月初,金国元帅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两路大军再次猛攻汴京城,汴京城里的兵力不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