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公元1126年11月初,金国元帅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两路大军再次猛攻汴京城,汴京城里的兵力不足10万。宋钦宗一面继续向金军求和,一面不断派出密使出城,四处搬救兵。
其中有一道密诏送给康王赵构,命康王赵构为兵马大元帅,磁州知州宗泽、相州知州汪伯彦为副元帅,统领黄河以北的各路兵马南下勤王。
这个担任兵马大元帅的康王赵构就是日后的宋高宗。谁都没想到,
赵构和他的父亲宋徽宗、哥哥宋钦宗一样,也是扶不上墙的烂泥,皇帝都这个鬼样子,这样的王朝还有什么戏呢?除了求和就是求和,除了苟安就是苟安!
天下人得知康王赵构被任命为兵马大元帅,都认为皇帝选对了人,因为康王不仅精通弓马之技,第一次出使金军大营的时候,他的弓马之技曾把金国四皇子都给比下去了。而且康王勇武知兵,并非寻常皇家子弟可比。出使金军大营时不卑不亢,颇有气节,就连金国的元帅都对他十分敬重。
被皇帝任命为兵马副元帅的宗泽是元佑年间的进士,性情刚直,不畏权贵,但他并未受到皇帝重用,被朝中奸臣所害,几十年来都只在偏远地方做些知县、通判之类的小官。金军南侵大宋,朝中奸臣故意任命他为磁州知州,目的并不是要他来抗金,而是想借金军之手害了他的性命。
但宗泽丝毫没有考虑到朝中奸臣的险恶用心,到任后就全心全意投入到抗击金军的准备工作当中:加固城池,广招义兵,严阵以待,使得金军不敢贸然攻城。康王来了之后,他还当机立断把康王留了下来,使得天下各路兵马有了大家都能接受的主帅,也就有了主心骨,这份功劳是非常了不起的。
另一个副元帅汪伯彦本是奸臣王黼的门人,后来王黼失势,他在朝中呆不下去,就通过门路谋得相州知州的职位。
老百姓都认为王黼是奸臣,他的门人肯定也不是什么好人。
果然,本来在磁州的康王很快就被汪伯彦以亲王不应该离敌人太近为由接到相州去了。汪伯彦这一招其实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由此也可见他有多奸诈。
大元帅府就安在相州衙署,这也是汪伯彦给康王赵构营造的一个舒适的安乐窝:赵构坐在柔软的铺锦木椅上,大厅地上铺着红线毯,旁边有铜盆炭火,整个大厅暖意融融。还有两名年轻的歌妓为赵构弹唱,这两名歌妓虽然姿色和技艺平平,但赵构听来却觉得非常受用,能有现在这样的日子,他很感激汪伯彦。
陪伴在赵构身边的贴身随从是内宫太监康履,康履是当初宋徽宗亲自拨出给赵构的,专门伺候赵构,深得赵构宠信。到了相州,不论什么人想要见赵构,都必须先经由康履通报,这就给了康履极大的发财空间。比如汪伯彦,他就花了重金买通了康履,所以,
通过康履,汪伯彦对赵构的所有心事和喜好全都了如指掌。
赵构对汪伯彦不仅很感激,也很满意,因为汪伯彦不像宗泽那样,一天到晚在他跟前唠叨的都是军国大事,而汪伯彦则时常与他谈论风花雪月,这让赵构身处相州也没忘了自己贵为亲王。
如今的形势,更让赵构看到了自己美好的前景——倘若不是金人南侵,他哪里有资格成为唯一手握兵权的兵马大元帅呢?或许不久的将来,他能当皇帝也未可知啊!
年约40岁上下、白白胖胖的汪伯彦深谙赵构内心所想,每次在赵构面前都表现得极为谦恭,说话做事总能让赵构感到心里无比妥帖,无比舒服,赵构越来越离不开这个白白胖胖的汪伯彦,也越来越依赖汪伯彦了。
汪伯彦感觉机会成熟了,于是特意在赵构面前说了一番话,就是这一番话,挑起了赵构内心的欲望,也奠定了他在赵构内心的地位。
赵构心知,钦宗皇帝没有追究他拒不出使金军大营之罪,反而授予他兵马大元帅之职,这表明他的这位皇帝哥哥已经穷途末路了,否则,这样的大好事怎么也不会砸到他的头上啊!乱世之中,手握兵权才是安身立命、以图发展的关键。汪伯彦先告诉赵构,他差人悄悄潜入汴京把康王的几位随身侍女给接到相州来了。
赵构听了,嘴里批评汪伯彦,国家危难之际,实在不该花心思做这些小事,但心里却无比受用,感叹汪伯彦真是会来事。汪伯彦成功地借此向赵构表了忠心,接着,汪伯彦又告诉赵构,他已经为康王选好了举行大元帅府开府仪式的日子,距离现在还有半个多月,赵构心想,那我正可以趁这半个多月好好放松放松。
说完这些,汪伯彦才切入正题,说了一番话。他有意在赵构面前挑唆三朝宰相韩琦曾孙韩肖胄与赵构的关系,赵构本来对韩肖胄挺有好感,因为韩肖胄主动带了2800步兵和300骑兵投入赵构帐下,大壮赵构这兵马大元帅的声威。但没想到汪伯彦却说,近日街巷谣言说“韩与赵,共天下”,汪伯彦说,这谣言是套用了西晋末年“王与马,共天下”的谶语。
赵构好不容易正憧憬着他将来总有一天要君临天下,现在突然冒出一个韩肖胄——所谓名臣韩琦的曾孙,竟然要来和他抢天下,真是岂有此理!汪伯彦挑唆说,此人想要据贪天之功。他的目的无非是要赵构知道,
他汪伯彦才是第一个拥戴康王的人,切不可把韩肖胄当作了辅佐之人。
正当赵构被汪伯彦的话挑起了强烈的欲望,恨不得马上就能登基君临天下时,汪伯彦突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磕头大声表白:下官一片赤诚拥戴之心,可表天日!赵构吓了一跳,连忙起身扶起汪伯彦,眼里满是感激之情。汪伯彦这才告诉赵构,他把想见康王的韩肖胄挡在了外面,
他再次提醒赵构,韩家在相州势力极大,大王千万不要把韩肖胄留在身边啊!
赵构听了,深沉地点点头,他心里想,哼,大宋的天下永远是我赵家的,岂容外人插足?汪伯彦看着赵构脸上有愠怒之色,知道自己的火烧到位了,于是,强压内心的喜悦和兴奋,对赵构深深施了一礼,退了出来。半个时辰后,穿着三品官服的韩肖胄终于得以来拜见康王赵构了。
韩肖胄做梦都想不到,自金人南侵之后,他想尽办法、耗费家财,好不容易才整出这么一支队伍,投身于赵构麾下,想要在乱世之中干点轰轰烈烈的大事,以重振先祖韩琦的荣耀。可这一趟,他明显感觉到赵构表面上对他客气,实际上话语之中却透着让他直冒寒意的冷漠,甚至是敌意,他只得强作笑意,深施一礼之后,怏怏退了出来。
公元1126年12月初,康王赵构现在相州开设大元帅府,宣布勤王。各路兵马无不欢欣鼓舞,纷纷前来投入赵构麾下,赵构精心挑选了10000余名勇士组成前后左右中5军,下令出征。但让大家奇怪的是,赵构并没有向南开进,以直捣金军后路,解了汴京之围;而是向东快速开进,赶往大名府。
到了大名府之后,赵构继续带兵向东开进。副元帅宗泽赶紧率领2千余精兵赶到大名府。西北军的数名将领也率兵数千赶到大名府,大家都上书求见赵构,要向赵构请教行军方略。无奈之下,赵构只好在临时设的大元帅府召见众人。赵构沉痛地告诉众人,京城已经失陷了,皇上严令他不得南进。
没想到钦宗竟然相信市井无赖郭京,结果被金军趁机攻陷汴京。钦宗答应金军要求,任何勤王之兵都不得兵临汴京,尤其是处于金军后路的赵构最为金军忌惮,所以钦宗才会下密诏给赵构,要他不得率兵南进。宗泽苦苦请求赵构率军南下勤王,韩肖胄等人也跟着附和,却不料,
汪伯彦跳出来说,康王若是挥师南下,激怒了金人,让皇上被害,谁担得起这个责?
最终,赵构听从了汪伯彦的主张:派宗泽为前部先锋暂且进兵澶州一带,观察金军动向;而他自己则暂驻大名府,广招兵马,训练士卒,待机而动。这样,既可以不违背钦宗皇帝诏令,又可以威慑金军,这是两全之策!宗泽等人还想进言,却被赵构打断,说他决心已下,旁人不必多言。
看吧,这就是不久后的南宋开国皇帝赵构,满心只想着自己的小九九,可以说,此时已经能预见到此后他的作为了——
就是一坨扶不上墙的烂泥,这样的王朝还有什么戏呢?除了求和就是求和,除了苟安就是苟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