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推翻元朝后,为何放弃元朝大片领土?真的是实力不够吗?
创始人
2025-07-17 07:32:12
0

文章篇幅较长,内容比较干。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明朝是战火和硝烟孕育的一个特别的国家,明朝在中国历史上只横跨了两百多年,但是每一笔浓墨重彩留下的痕迹都足以令人为之感叹。

若见过朱元璋自和尚逆袭成帝王,写足了戏剧化的开场,一定更会对推翻一个庞大国家建立政权的人,为何舍得放弃元朝大片领土而感到疑惑不解。

朱元璋真的是无心向外攻占吗?还是说他其实根本就是实力不够无法踏足?

谁堪提及安天下,谁能身就定乾坤

朱元璋在推翻元朝后,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压力,需要稳定国内,加强统治。如果他继续扩张领土,将会分散精力和资源,加重国家负担,给国家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朱元璋选择放弃一些领土,以确保国家的安定和发展。须知元朝时期的中国领土范围较广,所谓的“

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

”,那么很显然其实际控制难度实在是较大。

这些地区地形复杂,民族关系复杂,社会安定难以保证。朱元璋认为,放弃这些领土可以减少国家的负担,更好地管理和发展国家其他地区。

可议论纷纷中有人对其实力产生了疑虑,觉得或许前因都不是根本原因,或许就是单纯的

其实力不足以支撑他完全打下这片天下。

当时的明朝拥有朱元璋这样武能上马安天下,文能坐朝定乾坤的帝王,其座下的军队无疑皆为骁勇善战之辈。

他在明初时期,成功地建立了稳定的政权,

其中跟随他打天下的军队必然仍旧锋芒毕露。

元末明初,得益于朱元璋在建立军队时,采用的“军户军屯制”,即将土地分配给军队使用,同时让农民服役。

这种方法不仅保证了军队的数量,还提高了士兵的素质,使军队更加有战斗力。

这正是“

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的由来。另外,他还设置了“都督府”、“参将府”等机构,加强了指挥和管理。

朱元璋同时也很重视武器装备和战术训练,

尤其是对弓箭、火器等武器的研制和使用,使得明军的火力和射击精度有了很大提升

此外,

他还注重士兵的战术训练

,强调集体作战和配合,使得明军在战斗中具有更高的战斗力。

至于在军事策略和组织方面,则更注重于通过军事力量打破敌人的士气和信心,使敌人丧失战斗力。他还重视采取合理的战略部署和灵活的军事组织。

这些因素呈现的效果自然是喜为人见的,1360年,当时朱元璋控制了江西地区,派名将朱文正驻守洪都,那是极好的军事之地。

而著名的龙湾之战也是由此开始,与朱元璋势力对抗的是陈友谅的陈汉政权,至正二十三年,陈友谅统率60万水军,巨舰数百艘,东征伐吴。

汉军气势汹汹而来。彼时朱元璋却忙于与东吴的张士诚作战,暂时无法抽身。为了争取更多的备战时间,

朱元璋只能向驻守洪都的朱文正下达了死守洪都的命令。

于是朱文正在面临60万敌军时,坚决地统率自己的亲兵一同浴血奋战。

利用更新的火器装备,依靠平时的战术训练。即使敌军一度攻破城墙,在朱文正和邓愈的英勇决策御敌下,敌军败退,洪都硬生生守住了!

陈友谅的60万大军对洪都围攻长达三个月,都未能攻破洪都城。最终朱元璋统率20万大军,回到洪都,在鄱阳湖大战中,陈友谅战亡,

朱元璋便成功取下其陈汉政权,这为他之后的明朝建立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础。

简而言之

朱元璋在明初时期的军事实力是足够支撑他拿下整片元朝领土的

,他对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自成一套章程。

可是在最后他仍选择了放弃,这其中到底还有什么缘由呢?

已将农业奉为上,何须另辟新形势

这就要提到明朝是怎样一个特殊时期了。

明朝是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之一。

人们不断地在生产工具上开拓新的视野,进行新的创造和发明,农业机械化也是由此有了初步探索,人们开始由单调的人力转变为减轻负担的机械化。

明朝的农业制度管理也一步步围绕着繁荣的农业经济进行更新改进,以更科学的面貌面向世人。明朝的水利工程和农业科技的发展为今后的农业发展无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繁荣的农业经济给明朝带来的益处更是让朱元璋动摇了是否攻下剩余领土的念头。

因为剩余他所未能占领的领土恰恰并非简简单单的中原某一域,而是特指的草原地区。

对于明朝而言拥有稳定且持续发展的农耕文明远比踏足一个尚未稳定的草原文明来的更具有现实价值。

须知草原本身是非常缺乏资源的,

局限的资源和过剩的人口永远是草原文明不可根除的痛点

很显然,他对于草原领土的需求并不大,且占领草原尚且需要考量的因素过多。更遑论此刻的朱元璋还面临着内部矛盾和分裂的风险。

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他决定放弃一些领土,以缓解内部矛盾,减少地方割据的可能性。这是无可厚非的。

另一个层面上,朱元璋在建立明朝时,是

希望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制度

的,他无疑是重视文化传承和发展的。

他认为一些地区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与中华文化不同,不利于国家的文化建设,因此选择放弃这些领土。

位卑立身作帝王,敢问取舍与百姓

当国家内部矛盾和外部冲突交加时,朱元璋则需要进行复杂的取舍。

一方面,内部问题是明朝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明朝内部的矛盾和问题得不到解决,那将难以实现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因此,在面对内部矛盾时,他需要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稳定社会和国家的局势。这不可避免的会占据他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另一方面,外部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如果朱元璋对于草原势力的侵略想法,同等对接到草原上的政权,对其而言这也是一种很大的威胁。

尽管朱元璋打下了元朝,但是草原的势力自古以马背上的国家和骁勇善战的实力闻名,故而这还是一个不容小视的势力。

朱元璋毕竟是主中原,面对草原作战的机动性和战略性未必能完全无忧。

以草原为家的民族,对草原的熟悉程度远超乎了朱元璋的预期,以至于其实一时半会儿确实是有些无效的进攻,在尝试进攻几次后,朱元璋最后选择放弃,并不是因为打不过,而是因为实在是一件

太耗费精力兵力

的事情,且收效甚微。

如果再僵持下去,

那么双方政权的安全和利益也将受到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更需要的是采取措施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然而,当国家内部矛盾和外部冲突交加时,朱元璋在考量实际收益后做出的取舍是放弃其元朝在草原的领土。

这种行为本身在今人看来或许有些不够进取,但是立足明朝,这无疑是明智的,

是站在实际和可持续性上考虑的一种策略。

同时,出于人性化的考量,战争可以是权谋者揽权的武器,也可以是上层贵族谋略的工具,

但它本质上对百姓带来的影响通常是灾难性的。

在战争中,百姓常常被迫离开家园,流离失所,遭受破坏、杀害和掠夺。战争不仅带来了人员和财产的巨大损失,而且还对百姓的心理和文化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往别的朝代一瞧,在南北朝时期的五胡乱华、隋唐时期的安史之乱、宋金时期的金国入侵等战争中,百姓遭受了巨大的灾难。

这些战争导致了大量人员死亡,农田和城市遭受了破坏和掠夺,百姓的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

战争往往导致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不稳定。

在一些战争中,百姓被迫加入战争,参与杀戮和掠夺。这些行为不仅对个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伤害,而且也容易导致社会道德的沦丧和价值观念的扭曲。

而在《明实录·太祖实录》中有记载,为久旱祈雨,烈日当头,朱元璋曾穿着长袍和草鞋步行去宫外,和农民共同以粗粝为事,进行了三天的曝晒仪式,后来又回宫斋戒。

朱元璋此番行为不得而知是真为平民皇帝,对民生自有体察,还是帝王的权术之一。

但至少朱元璋眼里是有百姓的存在的。

或许早年曾是百姓的他做过和尚,讨过饭的经历,令他在人性化的考量时这些情况也曾出现在他的眼前,

不打非必须打之仗,这也是一种明智的决策。

史书写就千古名,是非输赢看客定

历史本身的存在好像总是被隐隐遮上纱布,我们看不清其中的具体,只有体察些许的大概,于是在众说纷纭中调侃历史疑云,在褒贬不一中寻找观点的契合之处。

这或许是历史的一种魅力,诸如朱元璋一类的人物,人们似乎总是带着些挑剔的目光去看待。有的人夸赞他歌颂他,也有的人埋怨他失望于他。

作为一位帝王只专注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却遗失了更多的技术飞跃的机会,可是结合他本身的经历,他的这些行为在有迹可循中变得合理,他本便是中国历史上难能可见的以如此位卑的境地却踏上了权力的最高点。

或许不可避免的出身仍带给了他一定的局限性

。作为历史的旁观者,我们自然远比局中人看得清。但其实我们的格局,只不过是如同他那年那样,只是当时的格局罢了。

参考文献:

《明史》

《元史》

《明实录·太祖实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双... 在古钱币的璀璨星空中,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双龙寿字币宛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
国家自然博物馆“博物馆之夜”打...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北京7月17日电 (记者 吕少威)2025年国家自然博物馆“博物馆之夜”活动于...
欧美豪买珠宝抗通胀,卡地亚业绩... 当地时间7月16日开盘前,瑞士奢侈品巨头Richemont历峰集团公布截至6月30日的2025财年第...
新世纪联盟印务申请一种书籍书口... 金融界2025年7月1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南京新世纪联盟印务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
原创 慈... 历史上有两位女人对一个国家,一个朝代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一个是武则天,另一个则是清朝的慈禧,慈禧虽说...
原创 公... 扶苏墓 秦始皇的儿子公子扶苏的墓冢,是在陕西榆林绥德县,远眺扶苏墓,你就会发现扶苏就像一个舵手一样,...
原创 神... 文| 伊力 编辑| 伊力 ●—? 前言 ?—● 神圣罗马帝国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国家实体,它在政治...
原创 大... 在地球上曾经有过很多土地辽阔的大帝国,它们屹立在地球的一端,为后世留下了无数辉煌的遗迹。今天我们就来...
原创 明... 李自成、张献忠奋起延绥,纵横中原,一人定鼎北京,一人建号成都。虽赖众将之摧锋陷阵,战胜攻取,亦倚麾下...
原创 一... 1903年,在妻子李蕙仙的撮合下,梁启超娶了比自己小13岁的丫鬟王桂荃。圆房当晚,梁启超却说,“你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