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莽:路径依赖的反噬,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创始人
2025-07-17 01:32:14
0

文/老余

公元23年10月3日,起义军个个满眼充血,杀声冲天。

长安城破只是时间问题,新朝皇帝王莽怎么也不会想到,十五年前,这帮人把自己捧上了皇位,而今也正是这帮人恨不得食我肉,饮我血,寝我皮。

他实在想不明白,事情的转变竟如此之大、如此之快,自从做皇帝以来,我勤勤恳恳不敢一丝怠慢,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而我做的一切,明明是为了这些攻城人的利益,明明是为了天下人能安稳地生活,为何会弄成今天这个样子?

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时辰,王莽衣冠整齐正襟危坐于龙椅之上,神情飘忽,思绪飞回了多年前,那时,他曾真的以为自己确实就是天选之子。

一、历史的小概率事件

汉朝到了王莽出生这会儿,已经接近了“尾声”。

本来,出人头地、封侯拜相、做皇帝这些词儿与王莽八竿子打不着,但历史偏偏有一些出人意料的小概率事件,实实在在把王莽往权力的顶峰上拉。

事情要从汉朝倒数第四个皇帝(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开始讲起(昭宣盛世后有四个皇帝:元、成、哀、平):

王政君是王莽的姑姑,她本来与皇室没关系,奇怪就奇怪在她连续两次刚要嫁人,男方就暴毙了,王莽的爷爷王禁就找个算命来看看这丫头是什么命,瞎子一摸:

——不得了不得了,大贵命,且不可说!

王禁就把18岁的王政君送进了皇宫,给皇后当侍女(这时的皇帝是汉昭帝),进去没几天,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元帝)的太子妃就毙命了,弄得太子很伤心,茶不思饭不想的。

昭帝老爹看到儿子伤心,就让皇后选4个宫女送给太子,这其中就有王政君,可太子正直伤心欲绝都没正眼瞧过这4人,复命时又不能驳了皇帝老爹的面子,就随口应了一句:

——其中一个,还可以。

但他没有说到底是哪一个“还可以”,搞得太监们面面相觑又不好再问,就盯着这4个宫女看,好巧不巧的,这一天4人穿得一模一样,唯一有别的是:王政君的外衣上,镶了一圈格外显眼的红色花边。

太监们一看,一致认为就这个与其他三人不同,那就把这个送去吧。

于是王政君进了太子府,太子虽然女人多,可一直没有儿子,而王政君被临幸了一次,就怀上了,还是个儿子——他就是后来的「汉成帝」。

这是什么运气?

这一年,王莽6岁。

这一连串的小概率事件,用人话说就是一连串的好运气让你不得不相信——老王家祖坟上冒青烟是不够的,起码得喷火。

姑姑的飞黄腾达,为王莽最后的篡汉铺下了第一块砖,打下了一点点基础,但一点都不坚实。

为何说不坚实?

我们接着看。

二、王莽的坏运气

姑姑得势,王莽成了「外戚」,而外戚专权,从高祖刘邦时就开始了,成了“传统”(你看吕后、窦太后,以及能废立皇帝的霍光)。

为何外戚能有如此大的能量,根本原因就是汉高祖的白马之盟,非刘姓不称王,从此,任何一个皇帝的最大威胁就是刘氏宗亲的叔叔、兄弟、子侄,所以后世都不敢让刘家人在朝廷里担任核心官职。

皇帝要巩固地位,老爹这边的刘姓人不能用了,最好的选择就是老妈那边的舅舅、小舅子了(当然,太监也是可选之项,但前提是皇帝的权力基础要足够稳,比如明朝)。

回到王莽,自从姑姑成了皇后,叔叔们一个个被封了侯,但只有一个叫王曼的人除外,为何他没被封?

因为死了。

而王曼,就是王莽的爹,这一年,王莽19岁。

身为富二代的他,此时却一点光都沾不上,起码没有别的堂兄弟沾得多,你看林黛玉就知道了,家里变故回到姥姥家,虽然衣食无忧,但贾府的权利是永不可能让林黛玉沾边的。

此时的王莽,就像一个历史的棋子。

但他没有如林妹妹般独自哀怜,或许感觉到了历史是在考验他,如何才能突破这样的“天生劣势“呢?

只有一个曲线救国的办法,那就是成为儒家的道德楷模。

为何要成为儒家的楷模呢?

因为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了楷模就有了声望,有了声望自然就有了资本,有了资本自然就可以与世界扳一扳手腕了。

当其他叔叔堂兄弟开豪车住豪宅,开海天盛筵的时候,王莽在家里悬梁刺股地苦读,当时要入朝做官,在《诗》、《书》、《礼》、《易》、《春秋》五个科目里必须要精通一科,王莽选择主攻《礼》。

礼,就是周礼,王莽做得非常好,《汉书》里说他此时是“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慢慢地,他积累了一些好名声,事情的转变发生在王莽24岁这一年。

(三)王莽的积势路径

这一年,身为大司马大将军的叔叔王凤生病,自己的亲儿子们天天在外海天盛筵,哪里有人管他这个生病的爹?

而身为侄儿的王莽给叔父在病榻前端屎端尿,一个多月来,连自己的衣服都不曾解开过,一心在叔父身上。

人啊,就怕对比,亲儿子对自己不闻不问,一个侄子却殷勤之极,即使是有所图也是人之常情,王凤感动之余,拉了侄子一把,向皇帝推荐了王莽,他得到了一个给皇帝看门+赶马车的职位:

——黄门廊。

大家都知道这个职位的特殊性,给领导开车看门的都是心腹,王莽在这个岗位上秉承之前的“道德楷模人设”,一如既往做得非常妥帖,赢得上下一篇掌声,通往巅峰的路从此打开。

38岁这一年,王莽当上了大司马。

而在人设上,随着职位的提高,他越发坚定甚至疯狂,比如:

他把自己的俸禄、封赏等收入全部拿出来送给穷人,这条路他走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有一次他母亲大人病种,同僚们去看老人家,王莽老婆去开门,穿的衣服尽是补丁不说,连裙摆都盖不住膝盖,搞得前来探望的人以为她是奴婢丫鬟老妈子。

就疯狂到了这种程度!

很多历史学家说王莽这是在表演,借用林肯的句式“你可以在所有的时间欺骗一部分人,也可以在一段时间欺骗所有的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所有的

人。”

王莽,自从决定做道德楷模,这么多年一直坚定不移地严格要求自己,并在后面很长时间还这么自我要求。

——即使真的在表演,那也是奥斯卡影帝级的了。

大司马当了一年,王莽的表兄弟——汉成帝驾鹤西去,成帝没有儿子,皇位由成帝二弟的儿子继承,史称汉哀帝。

而遗憾的是,哀帝的亲奶奶不是王政君,而是傅昭仪,于是外戚权力大换血,王莽这一支失势,傅家开始得势,就像几十年前的王家一样。

哀帝上位,王莽靠边,让他回到了自己的封邑洗洗睡了,但对于王莽来说,这无法伤及内心分毫,因为他一路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当初姑姑上位王氏家族升天,唯独没有他的份,而现在只不过是回到原点,起起落落间,他明白了一个道理:

——做道德楷模虽然苦,但很有用。

他继续表演,并且变本加厉。

他的二儿子打死了一个奴仆,如果是一般讲道德的家长,顶多就是送往官府,该怎么判就怎么判,但王莽觉得这哪里够,我是道德楷模耶,硬是要以命抵命,逼着儿子自杀了。

人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王莽,真乃圣人也。

三年后,傅太后死了,而哀帝是个同性恋,对一个叫董贤的小白脸陷入了疯狂,还要把皇位送给他,朝中一片惊恐,真是人心不古啊,而谁能拨乱反正,恢复井然有序的古法呢?

王莽,大家都想到了王莽,几十年来,他的所作所为,都遵从礼法。于是,大家高呼要王莽回来,哀帝没办法,只要把王莽召回来。

但第二年,哀帝就死了,同性恋就更没有儿子了,王莽的姑姑一个箭步跑到未央宫,拿了玉玺再次号召天下,授予王莽虎符,有调动天下军队的权利。

继位的平帝,只有9岁。

天下大权,全部落在了姑侄俩手里。而5年后,14岁的平帝再死,王莽虽然从刘氏宗亲中挑了一个2岁的刘婴继位,而自己也成了摄皇帝,但王氏外戚在大汉权利面前,已经成了空中楼阁,因为:

——姑姑和汉元帝的这一支血脉,已经绝嗣了!

要想活下去,篡汉,成了他唯一的选项。

(四)篡汉后,如何解决正当性?

篡汉过程中全国各地的祥瑞啊,民意啊什么的,都不说了。虽然能唬住老百姓,但读书人和贵族阶层是糊弄不过去的,这几百年皇权的合法性都来自于血统,而你王莽出身草莽,要出身没出身,要战功没战功,既然你能做皇帝,为何我不能?

就像项羽当时见秦始皇嘀咕的一句:“彼可取而代也。”

那王莽怎么能天下归心呢,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继续做儒家的道德完人,他只能继续往回倒,所有的一切都是严格沿着尧舜禹的足迹,目的是让天下苍生不再受苦过好日子,那你们还能说什么呢?

最激进的革命派,最终表现出来的行为,往往是最保守的复古派。

所以王莽做了皇帝之后,什么996是不够的,他基本是007,每天除了吃饭解手,就是工作。

为了解决自己的合法性,当工作狂也是不够的,他一定要想办法解决实实在在的“民生”问题才行,捡重要的说三点:

1、劫富济贫。

天下苦富人久矣,那我来为天下苍生说话,所有人最多拥有100亩田,一旦超过就要献出来;

2、人人平等。

儒家治国,怎么能有奴隶呢,这很不道德,你看我儿子打死一个奴婢,都要抵命,既然我上台了,那天下农奴都要解放,于是几百万奴隶被释放;

3、金融改革。尧

舜禹那会儿用的是贝壳,我们要放弃铜钱,改用贝壳和龟甲。为了不让奸商盘剥百姓,我们还要搞价格管制,每样商品的价格由官方统一定价,低于这个价格的,可以买卖,高于这个价格的,老百姓可以不答应,统一由官方先买下来,平价后由官方卖出。

这一粗看,王莽确实像现代人穿越到古代的人,但在当时的历史人文环境和管理技术下,这都是昏招,弄得天下大乱,我们逐个看一看:

1、劫富济贫。

在当时是豪族社会,平民的力量是相当弱的,劫富济贫的最大受害者就是这些豪强,你看后来的刘秀,就是豪强之一,这第一招就把稳定天下最重要的力量给彻底弄对立了,这是致命的。

以前豪族们多少还支持王莽,而现在动了他们的根基,不与你玩命?

你可能会说,这有利于底层人民啊,底层人民会支持他也不错。

但第二招就把底层人的活路给一刀砍断了。

2、人人平等。

解放奴隶这在现在来肯定是好事,毋庸置疑,但一件事到底好不好,必须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你细想,当时为何会有几百万奴隶,不就是因为天灾人祸独立自主活不下去了,才不得已卖身为奴的嘛,我作为底层人,之前实在没办法了把自己、把儿女卖了,公不公平平不平等已经不重要了,起码还有口吃的。

现在好了,来了个“何不食肉糜”,你王莽把我最后生存的希望也浇灭了。此时,庞大的底层可不管你王莽是什么楷模,谁砸了我的饭碗,我就和谁急。

3、金融改革。

我们就看价格管制这一点,只要你细琢磨就会知道,这直接是要国库掏空,因为漏洞实在是太大了。

比如一个种棉花的,你王莽规定价格是一斤10文钱,而今年棉花丰收,实际价格低于10文,那我就大量收购村里的棉花,然后和官府工作人员商量按10文成交,完事与办事官员分账。

天下多少商品,国库里即使有金山银山,不假时日也会被掏空。

一通折腾,王莽的新朝元气大伤,物价飞涨,之前50-100文一斛的谷物,涨到20倍。

这样一来,把所有势力都得罪了,不仅动了上层士族的大蛋糕,也让底层百姓活不下去,王莽:

——被世人彻底抛弃了。

(五)总结

历史的改朝换代,基本都是以武力作为底层逻辑,即使后来曹丕、司马家搞了所谓的禅让,背后也是武力作为支撑,谁的胳膊粗谁来做皇帝。

但只有王莽,靠的是道德、声誉、最后赢得了人心、上了位。有时想,如果王莽建立新朝后把精力从标榜自己,慢慢向平衡各方利益集团上来,不敢说新朝会继续下去,起码不会如此短命。

但一细想,这种可能基本没有,因为: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组织,总是逃脱不了路劲依赖的反噬。

他用儒家道德严格要求,几十年如一日地温良恭俭让赢得了前半段的成功,可一旦从这套办法中获得过巨大收益,想要转变思维及行为几乎是不可能的,思维的惯性会让他一直走下去,即使早已时移境迁。

再看现代商业,也是如此:

诺基亚曾在功能机上获得了巨大成功,你要它放弃这个路径,归零心态去拥抱智能手机,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柯达也是如此,在胶卷上获得了天量回报,你要他空杯心态去搞数码,也几无可能。

恒大呢?成在杠杆,败在杠杆。

我们个人难道不是这样吗?

凭实力赚回来的钱,终究还会凭着这个实力还回去。

成败,还真是同源。

这样看来,我们的理性还真是进化得慢,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还真是从不曾在历史中学到过任何教训。

长安城破的那一天,68岁的王莽被一个商人乱刀砍死,很快头就被砍下来挂在了成门楼子上,挂了一会儿,人们觉得还不解恨,把头摘下来当球踢......

当初有多喜欢你,现在就有多怨恨你。

(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在古代封建社会,社会阶级的划分极为严格,尤其在外来民族建立的王朝时更是如此。清朝自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
原创 窦... 仁义之名下的夏王窦建德:伟大的农民领袖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枭雄豪杰,其中夏王窦建德可谓仁义之名...
原创 秦... 程咬金和秦琼都在李世民麾下立下赫赫战功,都是唐朝的开国名将,两人都因为功劳被封为国公,国公是古代一种...
原创 马... 马岛战役的启示,在霍去病时期就已经展示过了 2024-09-08 昨天说到水到渠成,可能没有说清楚...
原创 合... 众所周知, 民国时期,“蒋宋孔陈”四大家族,非常有名! 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当年,这四大家族...
原创 明...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年号洪武。然而,朱元璋登基后面临着一个重大问题:...
原创 拥... 关于三国历史众说风云,每个人因学识不同,站的角度不同或者经历不同,所以,每个人对这段历史都有自己的见...
原创 清... 清朝时期,女囚犯被判死刑后存在一种免死的极端方式,然而这一方法过于残酷,暴露了清朝法制中的一些缺陷。...
原创 清... 作为现代人,我们没法回到古代去看一下古代人的生活,只能从书中或者影视剧中探寻古代人的生活状况。每当我...
原创 国...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败局已定。 1949年12月9日,在解放军攻克重庆前一刻,蒋介石被迫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