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历史思考:唐朝时期,室韦部落猛增的原因是什么?
创始人
2025-07-16 01:32:29
0

历史思考:唐朝时期,室韦部落猛增的原因是什么?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关于室韦部落的研究多集中在史书中明确记载的有名号的部落上,如隋代部落研究是以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怛室韦、大室韦为主体,考订具体地理位置、发展状况等,却没有涉及到这些“大部落”下的“小部落”。

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小部落”没有具体称号,是以南室韦又“渐分为二十五部,每部有余莫弗瞒咄,犹酋长也。”等记载的方式出现在史书中,但具体名号未被中原修史者所知。另一方面,隋代室韦部落称号,以方位命名的,很显然是其时中原人对其部落的他称。

这也表明因隋朝对室韦了解有限,很多细节并未被隋书所载。

其中有的与周边部落相互融合,实力渐强,进而被唐朝所知的可能。故在隋末中原战乱无暇顾及东北之时,室韦极有可能趁机与周边民族相互合并重组,以新的部落名称出现在史书中,转而后世研究者以为唐代室韦部落称号改易。

当然上述仍只是笔者据相关史料的推测,目前难以确证。据新、旧《唐书》记载,唐代早期的室韦地望相比于隋代有向南向西扩张的情形,或者说唐朝建立之时,室韦已发展为唐代文献中所记的二十余部。

室韦部落内部原因

唐早期室韦活动区域最南至霍林河上游地区。霍林河,北朝、唐时期又称啜水,具体位置在契丹之北边,史载“北行十日至啜水”。可见北朝时期啜水之地并不属于契丹领地,亦不属于室韦。

然至唐代,啜水南部已经是室韦的塞曷支部的居地,所以唐朝时期的室韦居地明显南移。

隋唐时期在原地豆干的故地上以霫之称的部族在活动,学界考订霫应是北魏的地豆干,其南与奚接邻。唐初因突厥、薛延陀、契丹等族的抄掠,多次在大兴安岭东西迁移,这给当时室韦南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再从后世研究者把霫加入到唐代室韦二十多部中看,随着时代的更迭,霫逐渐被室韦融合,成为了室韦一部分。

此外,隋唐时期契丹居地也在不断的变化,如隋代的契丹在“辽西正北二百里,依托纥臣水而居”,纥臣水又称吐贺真水,指今老哈河。唐前期契丹居地与隋朝大致相同,仍在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交汇处。

唐高宗时期其居地向北移至西拉木伦河上游地区,武则天时期推进至西拉木伦下游地区。

天宝年间起,契丹逐渐吞噬奚地,其活动区域包括整个西拉木伦河流域与老哈河上游地区。虽然契丹居地的南北两方一直变化,但其活动区域主要在西拉木伦河上游或下游及老哈河上游地区,并无更北的记载。所以很有可能隋末至唐初,部分室韦南下与当时在霍林河一带游牧的部众一起混居后逐渐强盛,随之被中原人所知而入载官方文献。

另外,因室韦经济发展需求,促使其不断向外迁移而扩大居地范围。

在蒙古高原东部的大室韦、蒙兀室韦,原先多以森林狩猎为主。然随着人口增多,狩猎经济所获满足不了人们的生存需求,为此不得不寻找机会向西进入草原地带,转向草原游牧经济。

室韦部落的演变

室韦地处东北边疆,相继与大致同一区域的契丹、靺鞨及漠北地区的柔然、突厥、回纥相邻。这些不同语族的部落(族)以不同的方式对室韦部落的发展产生影响。尤其是漠北地区的民族,政权衰落或灭亡时,其部众也有进入室韦的情况。

比如,柔然汗国灭亡后其余众的一部分人进入蒙古高原东北地区,而当时漠北东北部正有大室韦部落居住,因此柔然余众也有进入大室韦的可能。

对此从语言上考证,室韦语言应属于古老的蒙古语系。

而在漠北高原的柔然受突厥语族人群的影响,语言不再是单纯的古蒙古语,所以其部分余众进入蒙古高原东北地区之后,大室韦部落语言也受其影响,《隋书》记载大室韦部落与其他室韦部比较,其“言语不通”,当与此有关。

林先生所言极是。从《隋书》记载看,大室韦部在钵室韦西北数千里之地,且“径路险阻,语言不同”,与中原王朝未曾有过接触。但隋人称其为室韦五部之一,可见很有可能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语族部落相融,致其语言发生了变化。

此外,唐会昌三年(843)回鹘可汗向东北奔走和解室韦部,又“嫁妹与室韦,依附之。”

之后,回鹘可汗依奚王,被幽州卢龙节度使张仲武大破后“回鹘无所得食,日益耗散,至是,所存贵人以下不满五百人,依于室韦。”从这两条史料看,回纥汗国晚期与在地理位置距离较近的和解室韦部关系密切。故笔者认为室韦部落发展的不同阶段,受到周边其他语族人群影响也很大。

唐朝对室韦部的认知加深

室韦于武德八年(625)与唐朝建立了朝贡关系。此后贞观三年(629)“室韦遣使贡丰豹貂,自此朝贡不绝。”同年,唐置师州领契丹、室韦,此次安置的是南下的少部分室韦部众。

直至东突厥灭亡后,室韦诸部才臣属唐朝。从薛延陀汗国(629—646)建立初期尽有突厥属部看,室韦当亦隶属于薛延陀治下。且遭其抄略,故唐于贞观二十一年(647)发布诏令:“其室韦、乌罗护、靺鞨三部人为薛延陀所掠者,亦令赎还。”随着薛延陀汗国的衰亡,室韦又重新归附唐朝。

武后时,漠北地区第二突厥汗国兴起,且不久契丹酋长李尽忠又起兵反唐,唐廷一度失去了对东北地区的控制。

此时室韦又转入第二突厥汗国的统治,史书记室韦叛,“将军李多祚击定之。”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室韦重新南附唐朝“请求助讨突厥”,为此,唐置平卢节度使,镇抚室韦、靺鞨。安史之乱爆发后,因室韦部众也参与了叛乱,所以一度与唐朝切断了联系,至代宗大历中(766—779)室韦恢复与唐的朝贡关系。

经不完全统计,室韦自武德四年(621)内附至咸通三年(862)最后出现在唐朝文献为止,向唐朝贡献多达五十次。在朝贡的同时,室韦的马、豹、貂输入中原,唐朝对室韦回赠帛、锦彩、银器,同时对其首领加封官职,使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有了密切交流,故此唐文献中对室韦的记载也比前朝更加详细。

唐朝对室韦地区置都督府统领后,敕封其首领为大都督,世袭之。

然契丹的松漠都督府与奚的饶乐都督府等设置皆有明确的时间记载,唯室韦都督府置于何时无具体时间。从史料记载看最早出现室韦都督的时间是德宗贞元八年(792),“贞元八年四月,室韦大都督和解热素等来朝。”

据此可知,此时室韦之地已正式进入唐朝羁縻范围之内。虽室韦叛附无常,但多数情况下仍与唐保持藩属关系。唐廷除敕封室韦首领为大都督外,还授于将军、郎将之职。如早在开元十九年(731),“室韦遣使贺正,授将军,放还蕃”。

作为藩属,室韦还参加了唐朝的军事行动,如元和三年(808),助幽州节度使刘济讨伐林胡。

综上,新、旧《唐书》《室韦传》记其居地扩张中有内自身的演变、周边民族的交往与中原王朝的认知等诸多影响因素。

其中,因室韦历史多见载于汉文文献,所以同一时期中原人对室韦认知的变化也是文献中的室韦部落数量、名号明显增多的重要原因。而唐代的室韦部落的猛增原因之一为,史家极有可能是将隋时生活在室韦周边的人皆泛称室韦,导致唐初史书中的室韦部落增多;再者随着室韦与唐朝关系越来越密切,唐对室韦地区的了解加深,众多室韦部落的具体名号亦为唐人所知。

总的来说,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的迁徙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因地理位置及环境的特殊性,迁移路线以向南或向西为主。各族的迁徙原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部族内部的发展需求,促使他们自觉、主动迁徙。另一种是迫于周边强大势力的挤压或统治,使有些部族被动地迁徙与流动。室韦迁徙的原因也大致如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茶具哪个品牌好?6款品牌高性价... 茶香袅袅,爱茶之人总少不了一套称心的茶具。但市面上品牌繁多,价格参差,新手小白挑花了眼,老茶客也想寻...
原创 由... 刘氏皇族的不断繁衍,皇帝的代代更替,造就了一批批外戚家族。外戚与皇族有联合也有斗争,在皇权的扶持或打...
原创 冠...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难封缘数奇”。 霍去病去世时,年仅24岁,可是,这位年轻的将军,无论是在汉朝,...
原创 战... 一、道路沿线城池的聚集倾向特征 以道路的空间位置为基础属性,对道路沿线的城池为分析对象,利用平均邻近...
原创 中... 关于战争,在人类诞生至今就从未停止过,中国古代虽然出现过多个大一统的王朝,但是战争却也不少,在战争中...
原创 郑... 邓小平,是百年难遇之大才。 此公,上马可以打仗,下马可以治国。能打下城市攻坚战,也擅长善后事宜。 最...
原创 日... 日本是亚洲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当亚洲其他国家还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奋斗时日本就已是一个能自主生产汽车...
原创 英... 中国正在重回世界中心的位置,那个原本属于它的位置。未来的社会影响力依然是中国。——马丁·雅克 中国...
原创 三... “你是真的不爱皇上吗?不是像爱弟弟那样啊,是说的像爱男人那样爱。”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苏麻...
原创 我... 你可能在“美国国徽”和“美元背面”见到过。它们上面都有一个共同的图案:“ 未完工的金字塔上方,有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