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史积淀极其深厚,放眼整个世界都是没人能够比拟的,正所谓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对于其中一些比较优秀的东西,我们自然是要将其发扬和传承下去,这是身为炎黄子孙的隐藏任务,都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
因为对于古人来说,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可能并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所以对于一些东西的保存和流传也并不是像现在这样简单快捷,人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对于许多前人的经典作品都是以文献的形式保留和传承的。如此一来,一个明显的弊端就出现了。
虽说当时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但是在古代,纸这种东西还是比较珍贵的,并不是随便都能找张纸来写写画画,有专门负责整理和记录的官员,但是这种职业有局限性,他们只是根据朝廷需要和要求作出相关记录,对于一些民间的东西并不能够普及。
所以民间那些经过人们口口相传保存下来的话语,对于生产生活往往有着更大的用处,因为它们是经过无数生活实践过的,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经常听到的俗语。
俗语的范畴往往要更加广泛,所以有些俗语我们只是听说,多数只记住了它的上半句而忽略了下半句,比如“兔子不吃窝边草”什么意思,其实还有下一句,可惜十人九不知。
经典的只读上半句
其实只读上半句这些东西就好像一个习惯一样,并且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养成了,有话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从小了解这些东西的来源其实就是老师的课堂讲解,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老师首先开始了经典的只教上半句。
其实老师这么做也无可厚非,因为在那个时候,我们处于模仿学习的阶段,所以为了避免有些同学盲目的学习和模仿,老师将一些不太符合时宜的下半句都舍弃掉了。
比如为了让我们不放弃对正义的索求,老师曾经说过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是永远不会缺席,所以在日后的生活中,即使受了委屈我们依旧坚强的面对,没有轻言放弃,其实这句话还有后半句,但是迟到的正义并没有什么用。
这大反转的后半句也是后来我们经过自己的摸索才知道,当时的老师之所以没有向我们普及,应该就是要打消一些同学放弃的念头。其实这种只说前半句的话还融入了我们的宗教,最经典的就是佛家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我们都知道酒肉乃是僧家第一戒,但是有些新来的和尚就是忍不住,所以在开荤之前为自己找个借口,念到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之后便开始大快朵颐,殊不知这句话其实也有下半句,世人若学我,如同入魔道。出自济公。
也就是说只有李修缘那种道行高深的人才能做到这种境界,一般人是不能随便模仿的,类似于这种半句话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我们经常说的兔子不吃窝边草其实就有下半句。并且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兔子不吃窝边草
其实如果这句话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的话,还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所谓的兔子不吃窝边草,指的其实是自然界中的兔子,我们都知道,野兔这种东西在食物链中的地位其实是比较低的,所以生存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在自然界中的天敌比较多,而自身的战斗力又比较低下,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保护自己,所以野兔造窝之所以选择草比较茂盛的地方,并不是为了吃的时候方便,而是更好的躲避天敌,这也是兔子不吃窝边草的真实原因。
这些所谓的窝边草,其实就是兔子的掩体,如果你将这些东西全部吃掉,无疑就是将自己的掩体销毁,把自己暴露在敌人的视线之下,所以才有了兔子不吃窝边草的这种说法。
后来又衍生了一种新的意思,就是类似于本地人欺压本地人,这个从一些旅游景区的宰客现象就可以看得出来,因为作为本地或者同乡来说,自己的窝就在这里,自己的窝边草其实就是自己邻里的乡亲父老,那些恶霸的为非作歹无非就是在吃自己的窝边草。
等能为自己提供帮助的相亲人员全都败光之后,那么等到收拾你的人来的时候也就不会帮你打掩护了,这就是兔子不吃窝边草的第一层引申含义,其实后来随着一个典故的出现又给他赋予了新的含义。
说古代有一个人,要出远门去打工挣钱,但是自己的老婆孤身一人在家,于是无奈之下就将自己的老婆拜托给朋友照顾,但是自己又不太放心,怕自己回来之后头上会绿油油的一片,想叮嘱警告一下朋友,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开口。
于是在离开的时候对朋友说了一句,兔子不吃窝边草,也不知道朋友有没有领悟到其中的意思,反正是爽快地答应了,但是最后依旧是出现了让两人都很尴尬的局面。
等到他打工回来之后,自己日思夜想的老婆竟然变成了朋友的小妾,这个结局让这位“打工人”几乎崩溃,自己之前还是打过预防针的,这哥们的到底有没有理解啊?
不为人知的是下半句
这位打工人心里那叫一个不平衡,于是去和这位有夺妻之恨的朋友理论,说,我走之前都警告过你了,兔子不吃窝边草,你是不理解还是咋,谁知道这位朋友回了一句,有草何必满山跑?
这句话的意思是,既然眼前就有现成的,那么为什么要漫山遍野地去寻找食物的,不得不说这位打工人也是交友不慎,这所谓的朋友简直是阴损至极,抢了自己的老婆不说,还满嘴的歪理和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真叫人恶心。
总结
所以这位朋友的无耻行为受到了后世的谴责,这半句话也因为是歪理而被人们选择性放弃,所以说即使是俗语也不一定都适用,但是我们平常所最多见到的,那绝对是老祖宗经过细细的筛选之后的,就像兔子不吃窝边草一样,下半句早就淹没在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