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吕伯奢之死,曹操屠其全家,史学家为曹操鸣冤
创始人
2025-07-12 21:02:15
0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仅一句话道尽曹操乱世奸雄本性。这句话第一次出镜就在误杀吕伯奢一节,而误杀吕伯奢的情节中以吕伯奢一家盛情款待与曹操猜忌误杀作对比,为奸雄形象提供支撑,使曹操“生性多疑”的形象盖棺定论。但是,对于这样含糊的记载真的能够用来塑造一代枭雄形象吗?事实上,《三国演义》虽说是著作,但却不能逃脱小说的范畴,在正史《三国志》中,对于吕伯奢的冤死并没有提及。最初的有关记载可以追溯到西晋王沈《魏书》,而这其中,大有“吕伯奢之死不冤”的意味。

“太祖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从原著上来看,涉事双方仅是吕伯奢家人与曹操,并无吕伯奢本人。而论说主责也是吕伯奢儿子与宾客先行强抢财物,在当时乱世曹操不过是“防卫过当”而已。当然在《魏书》中曹操的形象也与《三国演义》中大相径庭,不仅去除了多疑暴虐的恶习,更添加了一分豪情意味。对曹操的形象如此颠覆,《魏书》的记载有多大可信度呢?

看待历史需要客观,主观思想必然参杂其间。从作者角度出发,王沈仅比《三国志》作者陈寿年长几岁,对于时代的发声,真实度还是值得信赖的。但是,王沈乃大将军曹爽的门客,这一点就值得思考了。曹爽是曹操的干孙子,那么王沈就是曹家家臣,对于曹家历史去粗取精,夹杂一些积极因素在所难免。而历史也给出了相关例证,司马家族崛起之后,曹家逐渐大权旁落,而王沈在曹髦密谋伤害司马昭时,卖主求荣换得安平侯头衔。可见,王沈气节方面值得思虑,而其所著内容是否投其所好也有待考量。

郭颁《魏晋世语》中对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的情节也有体现。:“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从《魏晋世语》真实性来讲,《魏晋世语》成书较早,即使《三国志》也曾引用过其中内容。而且这段的记载看上去相对中庸,仅是对事件的含糊叙述,并没有夹杂个人情感,从表面看应该是曹操“背卓命”所以起疑操刀。但是抛去这段来看,历史上评论家对郭颁治史态度颇有质疑,甚至有“惟颁撰魏晋世语,蹇乏全无宫商,最为鄙劣,以时有异事,故颇行於世”博人眼球的说法。

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都被多次记载,真实性可以保证。但是为何《三国志》对于误杀吕伯奢没有记载,而《三国演义》中又将吕伯奢本人也写上去了呢?误杀吕伯奢毕竟是曹操起步阶段难以取证之事,不管是史实还是史学家个人因素,对于这件事的全经过已经难以证实,陈寿干脆将其去掉,以保证《三国志》内容中肯。

《三国演义》则更好理解。史书对于曹操杀人动机记载不明,但是敢肯定的是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不假。《三国演义》本是小说,从作者角度也是亲刘远曹,为了故事情节的饱满,为了人物性格塑造,增添吕伯奢沽酒而归被杀的情节也无可厚非。这样不仅写出了曹操的多疑猜忌,更凸显了曹操心中矛盾,引出后世流传“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言论,何乐而不为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人数全国第一!绵阳中学40余人... 封面新闻记者 周洪攀 王祥龙 7月11日上午,在绵阳中学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成立10周年大会上,又有4...
原创 母... 《世说新语·言语》中写道:“桓公入峡,绝壁天悬,腾波迅急,乃叹曰:‘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忠和孝一...
原创 重... 2012年,重庆钢铁搬迁至长寿,巴清墓所在的长寿被夷为平地,有关部门对巴清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据专家...
原创 刺... 7月8日,随着奈良街头两声枪响,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倒下了,枪击者山上彻也的名字,也在这个夏天比蝉鸣还...
原创 玛... 引言 “当殷商的远征舰队将墨西哥西海岸纳入射程的时候,玛雅人对自己即将面对的命运仍旧懵懂无知。”以上...
原创 长... 28年不上朝,不代表他不做事!别说皇帝了,就是你们部门的小领导,倘若几个月不冒头,估计早就被架空了。...
原创 这... 中国古代一直是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的,一直到清朝都是这样的,这样就使得外国人对大门里的中国感到非常的好...
原创 盘... 如果问一个男孩子最想成为三国里面的谁?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赵云。不管是在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当中,...
原创 他... 2021年热播的《觉醒年代》,让我们看到了在一百年前面对中国困境英勇举旗的先辈们,用热血和心血,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