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朝在“播州之役”胜利后不久西南又发生了规模更大的“奢安之乱”
创始人
2024-11-16 11:21:32
0

原标题:为何明朝在“播州之役”胜利后不久西南又发生了规模更大的“奢安之乱”

明朝时西南的云贵川各省之中,在朝廷任命的州县流官之外,一直存在着众多世袭的土司领地。这些土司实际上是横行一方的土皇帝,对领地内的民众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对朝廷政令阳奉阴违,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他们存在的历史非常悠久,号称千年世家的就有好几个,有的在汉朝时就接受了中原王朝的册封,历代王朝都将这些边远地区的土司领地视为化外之地,不愿为之大动干戈,一般都行使羁縻政策,沿袭他们的尊号。在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卫所制度还能发挥作用,这些西南土司对朝廷还算恭顺,到了大明逐渐衰落之后,就变得越来越骄横。

占据播州千年的杨氏土司就是西南土司中最典型的一个,播州之地大约在今日贵州的遵义一带,是川黔一带势力最强大的土司势力。他的首领杨应龙自恃“地方二千里,民悍而财富”、又有群山天险阻隔,对贵州巡抚的政令置之不理,而且经常袭扰朝廷州县,到了万历朝中期,甚至僭号称王、公开扯起了叛旗。北京的万历君臣起初还因为陷入在朝鲜的对日战事而无力西顾,到了日军撤出朝鲜后就忍无可忍的发动了平定播州杨氏叛乱的“播州之役”。这是著名的“万历三大征”中的最后一站,整场战事持续了接近两年,不仅调动了云贵川三省的官兵和亲明的土司军队,而且将南方各省机动兵力抽调一空。

结果跋扈的土司霸主杨应龙被生俘到北京,在御前被凌迟处死,皇帝和大明的权威得以保持。朝廷本来以为这次耗费七百万两白银的惨烈战事可以震慑西南土司,保持西南数省的长久稳定,可惜事与愿违。就在万历驾崩之后不久的天启初年,贵州永宁的奢氏和水西的安氏两大土司又再次发起叛乱,这次叛乱的规模比播州之乱还要大得多,而且和固守巢穴的杨应龙不同,奢氏和安氏主动向周边各地出击、连败明军,甚至占领了西南枢纽之地——坐拥山河之险的重庆府,整个大明南方为之震动。贵州和川东各地几乎完全被叛军占据,朝廷不得不动员起更大力量来进行围剿。

为何“播州之役”的胜利没有熄灭西南土司们的野心呢?因为明朝在万历后期已经耗尽国力,在平定播州时不得不尽量借助其他土司的力量,胜利后又不得不将播州杨氏的地盘给他们酬功,这让以奢氏和安氏为代表的土司势力大增,而且失去了对朝廷的敬畏。而且四川和贵州两省在平定播州的战事耗尽了当地州县的钱粮积蓄,府库一空,官兵损失也没有完全补充,熟悉当地形势的土司们对此心知肚明,所以奢氏和安氏才胆敢反叛,意图在短时间内全取川黔、甚至割据整个西南。应该说这两家土司起兵的时机选择是准确的,起初也的确十分顺利,不过在占领重庆后就基本上耗尽了动能,在朝廷调动的南方各省围堵之下动弹不得。

不过天启年间的大明已经没有了万历中期的实力,双方在川黔两地僵持了多年,而在此时整个贵州只剩下省会贵阳一座孤城,土司军队围困贵阳近一年,饿死民众无数,这是贵阳历史上最惨痛的一次兵祸。整个叛乱到崇祯初年才全部平复,川黔两省的财政因此完全破产,有战斗力的军队消耗一空。明朝末年以张献忠为首的大西军之所以在西南各地如入无人之境,轻易的占领全川,和此前这两场战事的给西南州县造成的损失有很大关系。而西南地区本来是明朝重要的大后方,可以为风雨飘摇的朝廷提供更多的支持,可也因为土司叛乱的影响而实力大损。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西南各省因为这两次大规模叛乱而残破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茶可道》:浅析茶文化之道 茶文化之道,源远流长。在我国的古代至今,品茶与喝茶都可以说是人们日常生活里常见的事情。因此,人们如何...
原创 老... 我特别喜欢的庄子在「齐物论」中说: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人只有经历过非常清醒的时刻,才会知道...
原创 朱... 关于毛主席和朱德司令的关系,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朱毛不可分。 这句话可是出自朱司令之口,就连毛主席...
珍妃井连头都塞不下,慈禧如何将... 故宫中有很多的井,数量庞大的井,除了供给皇宫的饮用水之外,预防火灾也是最大的用处之一。“珍妃井”最为...
原创 戈... 苏联解体发生在1991年,那个时候的苏联整个国家已经处于很糟糕的局面,很多官员都非常腐败,他们在其位...
原创 历... 第一位就是八贤王。相信很多八零后九零后都看过《少年包青天》这部剧,剧中的八贤王仁义贤明,是正义的化身...
原创 南... 在南宋末年,有这样一位宰相。 他坚决主张北伐,力挺为岳飞翻案,还慧眼识珠,提拔了辛弃疾这样的英雄豪杰...
原创 魏...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李世民是具有雄才伟略、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明君,而魏征是敢于犯颜直谏的千古第一人。 ...
原创 小... 历史书上记载的几乎都是王侯将相的故事,关于小人物的记载少之又少,但并不说明小人物是可有可无的,相反有...
原创 为... 标题:为何大家都说雍正王朝无贪官?其实原因很简单,雍正就用了一招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清朝的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