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带人试手明定陵,地宫中四顶龙凤冠,道出了万历帝后宫的秘密
创始人
2024-11-16 00:04:12
0

原标题:郭沫若带人试手明定陵,地宫中四顶龙凤冠,道出了万历帝后宫的秘密

前言

1956年初春,以郭沫若为首的考古队,曾试图解开大明所有帝陵的秘密。不想按考古计划行事的他们,最终却只被动挖开了安葬万历帝遗骸的地宫。深入定陵地宫,考古队惊讶的发现,前殿不但有一口硕大的瓷缸,后殿还有四顶龙凤冠。龙凤冠就是民间俗称的皇后凤冠。为何一座皇帝墓中,会出现四顶凤冠?那口硕大的瓷缸又是干什么用的呢?

十三陵建于公元15世纪到公元17世纪,它的兴建者是大明第三任皇帝朱棣。选定陵址后,朱棣还曾亲自给这处龙脉起名:天寿山。包括朱棣在内,大明共有十三位皇帝埋在于此。到明朝灭亡时,该处墓葬群的占地总面积已超120平方公里。十三陵的总体布局,仿若一株参天大树。分出来的帝陵,就像是十三片树叶。通向陵墓的神道则像是大树的枝干。神道两旁对应排列着的,十八对文武官员石像,则昭示着死后的皇帝仍是天下主宰。

由于长陵规模宏大,且其墓葬规制也保存的相对完整,所以考归队便决定先将长陵定为第一个开挖的目标。然而,长陵的挖掘工作开展的并不顺利:始终找不到地宫准确入口。长时间找不到地宫入口,终于让部分考古队员产生了质疑:技术有限的考古队该不该盲目、暴力开挖?鲁莽开挖会不会让长陵内的文物遭到破坏?眼见两种意见相持不下,郭沫若和吴晗商议决定,采取一种折中的办法:先拿一座规模较小的帝陵练手。就这样,护陵城砖已经脱落的定陵,进入了考古队的视野。

1956年五月,考古队于城砖散落处开挖。不想在挖到将近两米深时,考古队却挖出了一块刻字的石条,只见石条上刻着:隧道门三字。挖出的刻字石条,让考古队员欣喜若狂。隧道门是修墓工匠,为皇帝百年后特意预留的。因此发现隧道门便意味着考古队终于找到了,进入地宫的准群通道。

1956年九月,顺着刻字石条持续深挖的民工,竟又意外挖出了一块刻字的小石碑。民工赶紧将这一发现报告给考古队。来到石碑前,考古队员看到了石碑上篆刻着的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标明的正是金刚墙的具体位置。众所周知,金刚墙后面便是墓室。1957年五月,历尽艰辛的考古队终于如愿挖穿了金刚墙。

金刚墙的墙砖全部被拆下后,映入考古队员眼帘的是一面用整块汉白玉雕凿而成的地宫大门。随后考古队员发现,沿着纵向中轴线分布的三座大殿{前中后},全部是用巨大石条堆砌而成。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石头宫殿。进入前殿,考古队员发现地上遍布腐朽的条状木板。他们推断,这些木板是入葬时移棺使用的。通过前殿进入中殿,考古队员又有了两个惊人的发现:一、中殿内的石制座椅,全部都雕有龙形图案。二、众石椅半环绕着一口,盛满黄蜡的硕大瓷缸。

这口硕大瓷缸是干什么用的呢?考古队员判断,瓷缸有两个用途。1、地宫照明。这就是说盛满黄蜡的瓷缸是万历地宫中的长明灯。2、摆在龙形石椅前,说明它还是祭祀时使用的器皿。这两样发现都说明,在将万历帝棺椁送入地宫时,官员不但要点燃缸内的黄蜡照明,他们还要在瓷缸前进行祭祀下葬仪式。顺着中殿继续往前走,考古队最终如愿到达了安放万历帝棺椁的后殿。

通过查阅史料,考古队员提前得知,地宫内安葬的应该是万历帝及其两任皇后。进入地宫后殿,考古队员果然看到了三口安然摆放的棺椁。打开最大的一口棺椁,首先映入考古队员眼帘的是,早已腐坏塌陷的金被。拨开金被逐层进行清理,直到清理到第十一层,考古队员才终于发现,腐朽成一具枯骨的万历帝遗骸。不想随后在清理地宫文物的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又有了令人疑惑不解的发现。让他们疑惑不解的又是什么呢?

定陵共出土三千多件文物,其中大部分为万历帝及其两任皇后,生前使用的生活物品,少部分则是祭祀时使用的礼器。随葬物品中有一顶被称为冕的皇帝冠、四顶皇后戴的龙凤冠,此外还有帝后平时所穿的袍衫,皇帝所穿的铠甲、使用的腰刀、弓箭等。地宫中安葬的皇后明明是两位,为何凤冠却出现四顶?考古专家推断:四顶凤冠中,有两顶归两位皇后所有,另外两顶则是万历帝给另一位女子所留。这位女子便是他最宠爱的妃子:郑氏。

历时六年,耗资八百万两白银的定陵,如期建成后,万历帝还曾亲自前往视察。公元1620年,万历帝与自己先后病逝的第二任皇后,一起被葬入了定陵。与此同时,早年便以病逝的另一位皇后,也被负责下葬的官员迁来合葬。虽然万历帝生前有过两位皇后,但他最宠爱的妃子却是妃子郑氏。

仗着皇帝的宠爱之情,郑贵妃曾大吹枕边风,怂恿万历帝易储{将她的儿子立为太子}。不想因孔学为构陷太子一事,郑贵妃受到了牵连。虽然万历帝无奈打消了易储的念头,但群臣却开始敌视郑氏。虽然临终之际,万历帝曾特意留下遗命:封郑氏为皇后。但不愿子凭母贵的群臣{动摇国本},却选择了公然拒接遗诏。因此直到郑氏病逝时,她的身份也只是皇贵妃。

结束语:万历帝下葬十年后,郑贵妃病逝。将她视为大明祸患的群臣,直接剥夺了其死后葬入定陵的权利。万历帝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百年后竟然未能与最心爱的妃子葬在一起。根据以上史料进行推断,考古队员觉得,定陵中的凤冠,至少有两顶,是万历帝留给心爱妃子郑氏的{一顶普通凤冠,一顶镶满宝石极其奢华}。由此可见,在万历帝的心目中,郑氏的地位要远超另两位皇后。

参考资料《古墓疑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难... 唐太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马上皇帝,有“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的评价。唐太宗李世民不是那种坐在指...
原创 俄... 俄国是欧洲近代史上六大列强之一,自彼得大帝实行西化改革后,俄国先后击败瑞典与波兰立陶宛联邦,成为东欧...
原创 吕... 吕布是三国时代的名将之一,虽然其武力值从正史三国志来看,与孙坚的水平相当。但在三国演义中,吕布却是毫...
民众暑期参观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 7月17日,江西南昌,民众在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参观展...
原创 毛... 在1975年的一份春意盎然的早晨,一封普通却又不平凡的信件,穿越了时空的尘封,静静地躺在了毛主席的办...
原创 此... 要说起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功臣集团,那就当属唐太宗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由于隋末的战乱和汉末以...
诚亿兴科技申请用于PTC陶瓷加... 金融界2025年7月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四川诚亿兴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用于PTC...
原创 对... 在人类近现代史上,日本鬼子的暴行可谓罄竹难书。更重要的是,与同样做出暴行的殖民主义和法西斯国家相比,...
原创 基... 70年代,基辛格访华,就苏联威胁一事询问毛主席,主席巧妙回应。 作为广为人知的中美破冰推动者,基辛格...
河北中盈文化传媒:书籍力量,知... 河北中盈文化传媒:书籍力量,知识普及桥梁 书籍,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承载着知识的力量,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