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这只是一种幻觉。李世民并不是当时唯一一个手握重兵的人。从长安的实力来看,李建成和李元吉占据了上风。玄武门事件是李世民感到危险的冒险之举。在此之前,他甚至已经想到了退路。
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完全是出于长子制,也就是封建正统遵循的“天命”。然而,纵观中国悠久的历史,在争霸之路上,除了“天命论”之外,还有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就是“诸吕论”。
“诸鹿论”强调实力,通常被视为叛臣、奸臣频发的根源,也遭到统治阶级的排斥和镇压。但李世民选择了这样的道路,而且他成功了,最终成功加入了“天命论”。
李渊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从晋阳起兵,在长安称帝。其称帝时,群雄纷争:李鬼、薛举、梁师渡、郭子和、刘武周、高开道在北疆;王世充、李密、窦建德、孟继功、徐元朗在黄河流域;杜在江淮之间。傅伟、李子潼等,以及江南地区的沉发兴、林世宏、萧贤。
也就是说,唐朝初期,其疆域仅限于关中、河东,尚未完全统治全国。在这种形势下,李唐制定的战略方针是先巩固关中根据地,然后进军关东,逐步统一全国。
事实上,自从太原军发动以来,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就在军事斗争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到了武德时期,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机构和组织。比如李世民的天策提督府、秦王府、左右都护府、左右婚事帐府等。太子有自己的东宫,齐王也有自己的宫殿,左右侍卫宫,左右婚帐宫。
他们的命令和高祖的命令一样具有权威性,并且是一起使用的。 《资治通鉴》记载:“太子之令,秦齐王之教,圣旨齐行,有秘书知从,令之。”根据证据确定。”也就是说,政府机构有时并不知道该命令。谁听,甚至形成,谁的命令先行,就听谁的命令先行。
在地方层面,他们各自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李世民以洛阳为中心,山东、陕西的大兴台官员基本上都听他的。李建成以河北幽州为势力范围,而李元吉则一直担任并州刺史。在人事上,他们各自挑选了自己的心腹来任职。比如李建成有他招募的长林兵,李世民有秦王宫的八百勇士。
李建成被立为太子后,留在京城长安处理政务。他还在稳定后方和支援前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李世民经常出征各地,消灭割据势力。他参加的主要战斗有:击败薛举父子;击败宋金刚、刘五洲,收复并、汾失地;虎牢关之战后,歼灭洛阳王世充、河北窦建德两大割据势力;清理窦建德残部,重创山东徐元朗。
经过一系列的战斗,李世民立下了赫赫战功,威望也提高了。当他回到长安城时,受到了长安军民的隆重欢迎。回到长安城的李世民也让李元皋看看,开设了自己的文学馆,并开始笼络各地名人,如房玄龄、杜如晦等。他在南北征战中,招募了很多猛将,如秦琼、程咬金、尉迟恭等。
朝堂之上,他还有陈叔达和长孙无忌的支持。大业九年(613年),李世民娶了名门长孙氏的女儿,其妹夫就是长孙无忌。长孙氏和长孙无忌是由叔叔高士廉抚养长大的。高士廉出生于渤海的一个富裕家庭。他是北魏至隋朝的高官,出身大家族。因此,高士廉也支持他的侄子、女婿李世民。
面对深受军民喜爱的李世民,高祖李渊也萌生了改立李世民为太子的想法。太子李建成感到自己在东宫的地位受到了威胁,他的谋士中云太子王贵和西马魏征也提醒他要提防野心勃勃的弟弟李世民。再加上嫉妒,李建成联合齐王李元吉,展开了排挤李世民的权力斗争。
李建成利用后宫嫔妃在李渊面前诽谤李世民,目的是通过枕淫排挤李世民。甚至有人说,太子还想毒死李世民。但李世民也没有闲着。他说李建成和李元吉后宫通奸,并于6月4日带头发起攻击。
就长安城内的势力而言,东宫兵加上齐王兵的兵力已经远远超过了秦宫的兵力。单单是玄武门事件,并不是因为李世民兵力众多。但由于他出手又快又狠,将李建成和李元吉同时杀死,偷袭成功。
当时李世民参与政变的主要武装力量是秦王府的八百勇士和高士廉的俘兵。高士廉时任永州刺史,负责京城司法事务。政变当天,他释放了俘虏,分发了武器,躺在了芳林门。芳林门在玄武门西侧。进则攻玄武门之敌,退则守秦王府。
在政变之前,李世民也给自己留了一条生路。一旦失败,他就率领众人逃离长安,撤退到大本营洛阳。在此之前,他已经在洛阳安置了大量的人手。
但历史选择了他,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插曲。武德九年6月4日,当日负责玄武门的常和原本是李建成的心腹。正因为如此,李建成和李元吉并不怀疑玄武门会出现什么分歧。但令他没想到的是,昌和已经被李世民收买了,而这一插曲也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宣武门事变与李世民的兵力众多关系不大,但他个人的威望和功绩以及他兵力众多,与迅速控制和稳定当时的混乱局势有很大关系。试想一下,如果李世民没有自己的力量,即使在玄武门事件之后,他也无法控制随后的局势。
可见,当时手握重兵的并非只有李世民一人。李渊的三个儿子各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李渊任命李建成为继任者。首先,他尊重嫡长子继承制度。其次,李建成本人并非无能,对初唐的稳定起到了重大作用。有人说,打仗就是为了赚钱。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撑,在前线作战的李世民可能要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可以说,在内部,李健的成功功不可没,他才能坐稳太子之位。
李世民确实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是一位善战的猛将。他以自己的能力笼络了一批文武英才,赢得了更大的权力空间,这也为他发动玄武门革命奠定了基础。在对外事务上,李世民的影响力较大。
然而,王室内部的权力斗争始终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总是有人赢,也总是有人输。无论李渊削弱谁的权力,都会引发宫廷政变。李世民的成功夺权还是有运气成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