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读懂了齐桓公和管仲也就读懂了春秋和战国
创始人
2025-07-07 14:33:52
0

文 / 子玉

春秋的主题是争霸,战国的主题是变法,但目的都是为了竞争,以超越别的诸侯进而称霸,统一天下。

在这个过程中,谁只有打破了血统、宗法、旧的框架对人的束缚,谁就能迅速拉开和别人的距离,也就是所谓的不破不立。

当姜小白成为齐桓公之后,为了重振齐国的雄风,他将宰相的人选定为了鲍叔牙。但鲍叔牙却推荐了自己的朋友管仲,齐桓公直接拒绝。

其实倒不是因为管仲差点一箭射死自己,小白怀恨在心,而是因为,如果将管仲拜为宰相,齐国人肯定会表示不服,齐桓公无法统筹全局。

是的,管仲身上的标签是“商人”、“底层”,让他来出任宰相就是和传统的世官制作对,和齐国的世家作对,和多年来沉淀下来的传统政治文化作对,齐桓公不想这样做。而如果让鲍叔牙出任宰相的话,以他的出身和能力,那么齐国一定会政通人和,一片和谐。

也就是说,齐桓公用管仲是处于逆风状态,属于打破常规,而用鲍叔牙则是顺风,维护齐国的宗法制度和政治传统。出于本能,谁都想将自己置于顺风状态中,齐桓公也一样。

但鲍叔牙接着就问了齐桓公一个深及灵魂的问题:“国君您的目标到底是想称霸还是只是想单纯地治理好齐国?”

称霸多么诱惑人,况且齐国有这个条件,齐桓公当然想。

接着,鲍叔牙就给齐桓公抛出了称霸的条件:这件事还必须得管仲来操盘才能干成,而自己要是出任宰相,齐桓公最多就是一个富家翁的身份。也就是说,齐桓公要想实现称霸的目标就必须向老旧的政治传统和宗法制度发起挑战,不破不立。

试想一下,让一个底层还是个商人身份的人在宗法制度的铜墙铁壁中出任宰相一职这绝对会引起天下人的激烈讨论。

但齐桓公有这个魄力。因为,他不仅想重振齐国的雄风,更想要“霸主”的身份。

从这就可以看出,世上的事付出和回报总是成正比的,你想获得大的回报,就必须得牺牲更多的东西。齐桓公所要牺牲的东西就是,迎接世族、传统对自己的挑战而又能岿然不动。

但管仲也知道,不是自己戴顶宰相的帽子就能统筹齐国的全局,他还必须得拿到权力、社会地位、财富这几样东西,将所有的“参数”和那些世家大族持平并在身份上高他们一等,才能成为齐国的一言堂进而顺利推进他的改革大业。

在这一点上你还必须得认可齐桓公的魄力:齐桓公拜管仲为“执政之卿”,位在国、高两姓之上;将税赋的十分之三分给管仲;称呼管仲为“仲父”,以子侄之礼对待管仲。

这三张牌打出去之后,管仲直接就将权力、财富、地位这三张牌给集齐了,真正成为了齐国的一言堂,这也是他为什么在齐国变法如此成功的原因。

就连孔子都承认:“管仲即使再有能力,但如果没有拿到这三张牌他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将齐桓公送上霸主的位置。”

从这就可以看出,春秋战国,不管是哪国变法如果主导人得不到国君的大力支持或者国君的意志不够坚定,则注定会失败:齐国和秦国是成功案例;楚国和韩国是失败案例。

而且,像管仲和商鞅这等人物绝对不会在世族中产生,因为,生活的奢靡和各种制度的保障已经让这群人彻底失去了在能力方面突破的可能。反倒是管仲、苏秦和商鞅这种常年处于底层的人为了实现人生的逆袭会不断的更新迭代自己最终将自己塑造为精英。

所以,诸侯要是想得到人才就必须得打破传统宗法制的束缚,扩大招聘面,从民间、天下中寻找人才。后来,各诸侯为了变法,为了富强基本都走了这条路,而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也大多都实现了朝为田舍郎,暮登诸侯堂的人生逆袭。

也就是说,传统的“世官制”过渡到了“贤人政治”,此前的血统政治优化为能力政治。而这个破局人绝对是齐桓公和管仲,没有他们的亲身验证,春秋和战国的那潭死水还不会那么快就成为一潭活水。

看看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看看那些民间的精英,他们不是走进诸侯的庙堂就是成为了孟尝君、信陵君等大佬们的门客,这都是得益于齐桓公和管仲的打破常规之举。

对,总得有人打先锋,去验证一种新模式在当时环境下的可操作性。

而且,齐桓公以重用管仲为标志还同时吸引来了像甯戚这样同样出身底层的大才,将齐国的发展带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经过四五年的发展,齐国迅速就实现了各领域的迭代:国都临淄城人口增加到了二十多万、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商业极度繁荣、农业产值有保障...

不管从那个角度看,临淄城都是当时天下的经济中心。这才是齐桓公能够“一匡天下,九合诸侯”的资本。

《史记》记载:“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可以说,秦国的秦孝公和商鞅后来只不过是复制了齐桓公和管仲走过的路,区别只是,秦国建设性的将变法成果制度化并世代遵循,并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而齐国的变法成果在管仲死后就被涂抹得是面目全非,很快就被别的诸侯反超。

但管仲提供的这套模板却让天下诸侯掌握了如何逆袭的方法论,那就是,找那种逆天人才来一场彻底的变法。所以,齐桓公和管仲才是春秋和战国的开局者,影响了此后的历史走向。也就是说,没有他们就没有所谓的列国争霸、百家争鸣,天下一统更不知会等到何时。

那么,问题来了,管仲和商鞅这些人怎么就如此有才,当时的教育制度可是覆盖不到普通人的呀。

夏商周时代,由于生产关系和学府是诸侯创办的现实,因此,教育也只能覆盖到所谓的世族子弟,普通人根本享受不了这种权力。

但因为西周末年的乱局和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一些王室和诸侯的教育工作者就流落民间,为了维持生存,这些人也就走上了在底层搞教育的路。再加上一些私学的蓬勃兴起,教育最终从贵族教育发展到了有教无类的地步。

也就是说,从东周开始,受教育者已经从贵族下沉到平民百姓。

天下在短时间内就兴起了一个被称为“士”的阶层,而这些人才是后来搅动天下的主力。管仲、商鞅等人也是从这个群体中产生的。

所以,读懂了管仲和齐桓公也就从某种程度上读懂了春秋和战国。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

推荐阅读:

宇文泰才是解决问题的高手

/

点击下方名片(下方蓝色字体)关注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据统计,整个解放战争,蒋介石身边的高级将领起义者多达两百多人,其中有不少是兵团级别的高级将领。 这么...
原创 陕...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伟大的长征胜利完成!根据资料记载,三大主力会师之时...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刘家梁红山... 近日,刘家梁遗址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在赤峰市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团结村启动。作为国家文物局批准的“考古中国...
原创 刘... 刘章当着吕后的面,不仅讽刺吕氏,还杀了吕家的一个人。 但是吕后的反应居然是“默然”“因罢”,既没有责...
原创 1... 1955年,叶剑英元帅代表中央军委赴广州主持中南军区将官授衔仪式。 在检查授衔人员名单时,他发现“方...
原创 埃... 前言: 当我们仰望埃及金字塔的雄伟身影时,是否曾想过在那遥远的年代,地球另一端的中华大地上正在发生什...
原创 跟... 跟赵云打,输了不是被人小看,而是脑袋都没有了?关羽呢? 一个国家分三个国家征战,谁统一就是皇帝,大家...
原创 毛... 众所周知,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理论家。在革命时期,毛主席仪态洞若观火的洞察力曾无数次看清未...
原创 粟... 粟司令在解放战争时期大展拳脚,用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证明了自己的才能,与四野首长林总并称我军“战神”。...
原创 敌... 敌将:我有五千人马,你们呢?小兵:不过百人!敌将:我投降行吗 说道大唐盛世,人们的印象中应该是国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