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为丈夫守活寡多年,不但不离婚,还为丈夫和别人有孩子而高兴
民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初期是我国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这个时候的女人开始有了反抗旧制度的思想意识,她们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这个时候我国的离婚率呈上涨趋势。但是,也是在这个时期仍然有一部分妇女她们固守封建制度,成为封建婚姻制度最悲催的牺牲品,今天就为您介绍几位这样的女性:
首先要说的是鲁迅的原配朱安。她和鲁迅在婚前一面都没有见过,而鲁迅可是“废除旧思想,迎接新理念”的倡导者和支持者,他对我国的封建制度深恶痛绝,是无论不会让这种包办婚姻的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能够答应迎娶是对父母家族的交代,但是如何对朱安则是自己的问题了。新婚之夜,鲁迅就留宿书房,第二天就离家去了日本,从此鲁迅只是朱安回忆里的丈夫。后来鲁迅和许广平陷入热恋并且生下儿子,朱安竟然非常高兴,她觉得鲁家终于有后人了。在没有鲁迅的日子里,朱安替他尽孝将鲁迅的父母照顾的非常好。1947年,朱安因病离世,她到死都没有被鲁迅温柔以待。
其次再说说大才子郭沫若和张琼华,他真是一个才华横溢之人,但是小编仅仅是对他的才华仰慕而已,对于他的为人还是持保留态度吧。郭沫若也是在父母之言下迎娶了张琼华。对于这个女子,郭沫若谈不上讨厌,但是也并不十分喜欢,但是郭沫若却在婚后给了张琼华一段比较甜蜜的时光,之后他就离家。
就是这段甜蜜牢牢的禁锢住了张琼华的一生。后来郭沫若在日本爱上佐藤富子,并且生下孩子。这个时候的张琼华崩溃了,因为她怎么也想不到曾经对自己温柔以待的男子怎会如此对待自己。而郭沫若此时却并没有让张琼华彻底死心,偶尔的关怀和回家探望让这个痴傻女子彻底陷入了这位文人的“温柔乡”里。
后来是因为佐藤富子不愿意这段关系如此不明不白的进行,郭沫若才“勉为其难”的和张琼华断绝了往来,并且回家探望双亲时移居到了书房。张琼华将这一切都归咎到佐藤富子身上,并没有过多的怨恨郭沫若。她在苦闷中足足守了六十多年活寡,最后带着对郭沫若满满爱意离开这个世界。
最后说说一位还算争气的张幼仪吧,她出身大家,和徐志摩还算般配,但是徐志摩就是不喜欢她,先是爱上了林徽因,后来为了陆小曼和张幼仪离婚。张幼仪离婚后非常自立,先是成为一名德语老师,之后又找到情投意合之人结为连理,比较幸福的过完一生。
以上只是封建婚姻牺牲品的代表,对于那个年代小编因为没有亲身经历过无权说太多,只是觉得除了制度有问题,那么他们的丈夫本身就没有问题吗?婚姻除了爱情还有责任,还有一个女子的尊严,他们为了自己的自由却把别的自尊踩在脚下的行为又是否正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