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和邬先生第一次见面发生在《雍正王朝》第一集。这个时候雍正对邬思道还不是很熟悉,只是听说过他的大名,记着他多年前写过的文章。这个时候雍正还是四爷,刚刚到江南去筹款,解决黄河发大水救灾的问题。四爷差事办很好,一心替朝廷着想,从来不顾及自己的得失。邬先生自己然也不是一般的人,他到四爷府里做谋士,就是要帮助四爷登上皇位,成就四爷也成就自己。
在这个主意打定以后,邬先生肯定要有自己的计划和打算。首先四爷并不像老八那样自成一党,而是依附于太子的人。但不同的是,四爷性格耿直,办事铁面无私,而且有一种做孤臣的勇气。邬思道正是看到了四爷身上这个特点,从而抓信其特点为他出主意。这一步便是要雍正发挥自己一心替朝廷办事的长处,发扬光大,从而使他从太子的依附中脱离,自成一派势力。四爷所成的势力要有自己的特点,既不像太子这树大招风,容易遭到其他学派的攻击,也不能像八爷党那样广布朝中,引起康熙的顾忌和打压。雍正和支持他的人一定要表现出一种一心为朝廷办事,一心替皇帝分忧的印象。
有了以上的分析,我们再看邬思道为四爷提的意见就顺理成章了。此时,四爷刚刚被封郡王,在朝廷树立了一个非常耿直能干的形象。也正是因为此时黄河决堤,灾民遍地,朝廷才意识到国库的存银已经捉襟见肘,所以康熙要继续派一个更大的差事,那就是要追比国库欠款。于是,四爷要不要接受这个差事,就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四爷正在为此事发愁,邬思道于是为他出主意。
邬思道首先为四爷分析欠国库银子的人主要有三类:
1.为生计迫不得已的“基层官员”。这些人是最多的,基层官员的官俸很低,他们为了正常的做官和生活,必须要借国库银子。
2.有战功的官员。这些人昔日在战场上撕杀,为朝廷立下战功,和皇帝关系也比较亲密。除了打仗没有其他太优秀的才能,仗着功劳,讲排场,将朝廷赏赐的钱花完了,就要向国库借银子,而且越借越多。
3.皇亲国戚。这些人是皇帝的家人和身边极为亲近的人。他们本来已经受国家俸养,但是依然不知满足,整天在玩各种各样的事物,花起钱来也是毫无节制,钱不够了就会一直向国库借钱。
邬思道这一番眼花缭乱的分析是四爷之前从未听到过的。此时在四爷心里,就像我们大多数人刚接手一项任务一样,感觉追比国家这件差事很复杂,不知从何查起。更不知道这样会得罪多少人。有了邬先生的分析,四爷有些恍然大悟,有了这三类人的划分,四爷明白了重点惩治的对象。
本着为朝廷立功,又不至于太得罪太子的原则。四爷开始了他的追比国库欠款的任务。可以看出,四爷对太子党以外的人都追得比较紧,显得大公无私。无论是一般的官员,还是状元,甚至当年的老功臣魏东亭都被逼死了。但是对太子的人并没有穷追猛打,怕的就是会让太子太难看,从而影响自己在群臣中的形象,这样既可以让康熙看到他一心为国,又可以给人讲兄弟之义的良好形象。果然,当国库欠款追回到三成的时候,康熙下令停止追查,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虽然没有完成,但又进一步提高了四爷在群臣当中大公无私的形象,为他以后地位的攀升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