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因为蒋介石故意“放水”?真相不容污蔑
创始人
2025-07-08 06:02:15
0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陕北,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数万红军战士仅用一条双腿,就跳出了敌军的包围圈,走遍了二万五千里的国土,在人类的战争史上无愧于“奇迹”二字。毛主席曾经这样评价过长征: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不仅要归功于红军战士们的顽强意志,更归功于毛主席为首党集体的英明领导。然而,面对着红军胜利抵达陕北的蒋介石,却对长征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在他的日记中写道:红军之所以能够取得长征的胜利,是因为他在红军长征的途中,有着“放水”的心思。那么,红军长征的胜利,究竟没有蒋介石“放水”的因素在里面? 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还请各位帮忙“长按2秒点赞按钮”来个强烈点赞。并且“关注”一下,以后常来,不迷路。

(红军长征)

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在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前,曾经拥有江西瑞金、鄂豫皖边界和四川等若干块革命根据地,多数都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在这里,党和红军发展出有数万人的革命队伍,也深得老百姓的拥护,那为什么红军会在后来不辞辛苦,进行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呢?

在当时,影响红军做出长征决定的,主要是有两个因素:首先,是当时的红军面临着蒋介石国军的第五次围剿。在此之前,蒋介石多次对江西瑞金革命根据地,和其他红军的革命根据地进行过四次的围剿,但是根据毛主席、朱德提出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作战原则指导下,红军还是多次挫败了国军的猖狂进攻。但是,在第五次围剿的过程中,红军面临着十分特殊的情况:那个时候的毛主席,因为其他原因并没有指挥红军进行战斗,而蒋介石则让国军一改之前孤军深入的作战习惯,采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堡垒战术。面对着这种陌生的战术,当时指挥红军的博古、李德让红军冒然进攻,最终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利,根据地面积也因此不断萎缩。在面临蒋介石日益严峻的封锁中,红军最终做出了进行战略性转移,到北方发展革命的决定。

而让红军做出长征决定的另一个因素,便是当时的抗日形式。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入侵我国东北三省,国家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之中。在这个时候,蒋介石究竟在干什么呢?1930年,蒋介石和李宗仁、阎锡山、冯玉祥等各路军阀开展“中原大战”,彼此之间争权夺利。而在中原大战爆发之后,蒋介石又多次对红军进行围剿,根本就没有收复东北三省国土的心思。而红军则在那个时候开始,就已经慢慢准备起进行“北上抗日”,但是当时红军的中心瑞金是在江西省,距离东北三省的抗日前线十分遥远,因此红军便有了实行战略性转移的想法。

但是,对于蒋介石来说,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他刚刚有了初步的战果,就真的会进行“放水”,让红军进行顺利的北上吗?

蒋介石长征“放水”的说法,究竟来自哪里?

在一些网络媒体上,记载有蒋介石在红军长征途中进行“放水”的想法。但是,蒋介石“放水”一说,也并不是网络媒体空穴来风,而是有一些确切的证据。蒋介石声称自己在长征过程中“放水”,一个来源于他自己的日记,而另一个则来源于当时蒋纬国的采访记录。

那么,按照蒋介石的说法,他为什么要进行“放水”呢?在他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当时,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认为日本将会在十年之内,进一步蚕食中国的领土,而华北、华东的国军部队,是不敌日军的,上海、南京这些大城市,恐怕都会失守。而中国进行持久抗日的地方,也只有西南一带,但是西南一带目前还掌握在军阀的手中,并没有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因此,蒋介石想要把红军“放过去”,引入西南,然后借着进攻红军的名义,来赶走军阀,加强对成都、四川这些西南城市的控制权。

(蒋介石)

对于蒋介石的这个说法,他的儿子蒋纬国是表示认同的,而且在接受媒体采访的过程中,和蒋介石的叙述基本上一致。而在红军顺利突破蒋介石部署在江西的封锁线后,当时的广西军阀白崇禧、李宗仁也对此表示担忧,害怕红军进入西南以后,蒋介石也会进军西南,夺走他们的兵权和地盘。

但是,事实上果真如此吗?当时蒋介石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放水”这段话的时间,是在1940年,而那个时候距离红军胜利在陕北会师已经过去了4年的时间。因此,与其说蒋介石“高瞻远瞩”,不如说他的“长征路上放水”一说,是在为自己没有拦住红军的无能找借口,更像是在事情发生后的“马后炮”。

蒋介石长征路上,究竟有没有“放水”

从蒋介石在长征过程中的各种行动上来看,蒋介石也并没有“放水”的意思。在红军长征之前,蒋介石进行第五次围剿,动用的力量究竟有多少呢?那个时候,蒋介石聘请了塞克特作为自己的军事顾问,这个军事顾问来自于德国,蒋介石第五次围剿能够一时间取得优势,正是这名“洋顾问”给了蒋介石一系列的建议,可见蒋介石为了阻止红军进行长征,也是费尽了心思。

而蒋介石在兵力上的部署,究竟花了多大的心思呢?当时,蒋介石进行第五次围剿,在中途围追堵截红军的兵力,总共是100万,要比前四次围剿的兵力都要多。而在红军突围江西、湖南一带时,蒋介石也总共为红军部署了前后五道封锁线,在湘江、金沙江、大渡河一带,蒋介石更是部署了重兵。如果部署军队100万,布置5道封锁线是放水的话,那么笔者恐怕是真的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放水了。蒋介石的“放水”,几乎是要把红军置于死地。但是,红军经过努力的突围战斗,最终还是让蒋介石的阴谋没有得逞。

(为蒋介石提供围剿红军建议的德军顾问)

从蒋介石“放水”的目的来看,蒋介石的“放水”计划也并没有实现。按照蒋介石的日记来说,蒋介石之所以要放水,最大的目的是在于获得西南边陲的控制权,还有团结西南的力量,进行抗日。但是,蒋介石在向红军发动进攻的过程中,虽然进驻了西南,却并没有获得西南的控制权:当时云南的龙云,四川的杨森等军阀,都依然牢牢把持着当地的兵权和地权,因此蒋介石靠着“放水”华能国际,也并没有实现自己最初的目的。

而蒋介石的另一个目标,就是抗日。但是,蒋介石在进攻长征途中的红军,究竟有在进行抗日吗?1935年,日军发动华北事变,想要通过华北五省进行自治,来让华北地区变成第二个东北,进一步侵犯我国的主权。但是,蒋介石在此时却依然想要围剿当时接近陕北地区的红军,直到西安事变,张学良对蒋介石进行“兵谏”后,蒋介石最终才停止了对红军的进攻,转而开展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抗日。

(蒋介石)

因此,蒋介石无论是从日记里,还是他的军事实践,都没有证明出他确实在给“红军”放水,而是想要阻挡红军,却有心无力,而他只能找借口,来掩盖自己的无能。

红军长征,为什么能够成功?

那么,既然蒋介石所谓的放水,并不是影响红军成功的因素,那么红军获得长征成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首先是要归咎于红军坚定的意志。当时的红军虽然面临着革命根据地被蒋介石军队攻陷的危险,但是红军还是坚持了“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理念。在瑞金面临危机之时,红军果断先撤离了瑞金,保持了乐观的革命心态,最终让红军的大部队得到保全。同时,红军突破了后来敌军的前后五道封锁线,承受了伤亡的代价,但依然能够稳步前进。在爬雪山、过草地的途中,红军部队更是展现出了惊人的作战意识。

(蒋介石)

另一个原因,则是需要归咎于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遵义会议上,我党重新确立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而在毛主席的军事核心地位得到重新确定之后,便让红军继续贯彻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进”的十六字方针。在遵义会议之后,我军便打出了“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的神来之笔。

最后的原因,便是在长征途中,我军获得了人民的支持。毛主席曾经说过“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在瑞金革命根据地时,红军的主力仅位于江西一带,而在长征的过程中,红军的主力队伍走遍了大江南北。在行军的过程中,有更多的人民百姓在红军行军的过程中更进一步了解了红军的队伍。此外,在红军行军的过程中,不仅有百姓对红军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让外国的友人慕名而来。比如采访过毛主席的埃德加斯诺,在了解了长征的消息后,便不远万里来到中国,采访毛主席,而他后来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也把红军长征的故事传播到了全世界,让世界见证了红军创造出的伟大奇迹。

(埃德加·斯诺)

因此,从“放水”的角度来证明红军的成功,无疑是蒋介石为自己的失败和无能来找借口,他大地主、大官僚资本的阶级性质,也注定了他不能真正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长征胜利后不到1年的时间里,我党就建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了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而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我党又带领着解放军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1949年,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广场上,正式向世界人民庄严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这让四万万人民无一不感到热血沸腾,欢欣鼓舞!

今日的和平与幸福,是由昨日历史的艰辛和不易书写而成,历史不容遗忘,更不容篡改,让我们对历史和那些为国家付出过贡献的人们,怀以最为崇高的敬意!#深度好文计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墨海泛舟书华章 太极书韵展风华... 日前,以“墨海泛舟”为主题的郑延保书法展在郑州千玺广场恒锦艺术空间举行。 本次展览由恒锦艺术空间主办...
奥运女神照耀Hitch Ope... 2025年6月30日,上海 —— 当金绸缓缓落下,《奥运女神》的身影在上海黄浦江畔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暑期演出市场热力全开 西安的夏... 从古典音乐的高雅殿堂到民族歌剧的深情演绎;从先锋舞蹈的创意表达再到亲子舞台的欢乐世界 ……记者从西安...
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2025... 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的时尚系是全球时尚界最受瞩目的摇篮之一,以培养出“安特卫普六君子”、Martin...
艺术赋能成长 创意点亮未来 阳光讯 (记者 杨小娟 文/图 )7月7日,西安市曲江第二学校"时光艺术社群"特色课程期末成果展示活...
原创 回...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就拿毛主席的秘书张玉凤来说,她的人生经历就成功的印证了这句话。 19...
原创 明... 宁王朱辰濠是太祖朱元璋的五世孙,同时也是宁献王的玄孙,他借助明武宗昏庸无能、宠信宦官刘瑾的时机,联合...
原创 儿... 1939年,太行山辽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部诞生了一个男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初为人父的刘伯...
腾艺陶瓷取得可更换陶瓷外壳的陶... 金融界2025年7月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福建省德化县腾艺陶瓷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原创 雍... 雍正和邬先生第一次见面发生在《雍正王朝》第一集。这个时候雍正对邬思道还不是很熟悉,只是听说过他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