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老话说得好,子不嫌母丑,儿不嫌家贫。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中国既是我们的家,也是我们的祖国母亲。这百年来中国从苦难中走出,在废墟中重塑,在动荡中新生生,才有了中国的今天。
01
可是由于过去中国的落后,在那种特殊的环境下,就滋生了一批向往西方所谓的自由民主,崇洋媚外的群体。这群人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却横加指责,自诩高人一等。甚至为了获取出国的机会,绞尽脑汁,打破脑袋,削尖了脑袋往里凑。
而所谓自由民主的国度,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有的到了外国的那些崇洋媚外之徒,甚至遭受到了他们难以想象的悲惨境遇。
清华大学教授蒋国兵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他带着老婆孩子移民加拿大,却在出国之后只能端上油漆桶靠刷油漆生存,最后在生活的压迫下,无奈自尽。
1962年蒋国兵出生于湖北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当时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中国才从废墟中走出来,重建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在一穷二白中开始探索国家的前路。
当时中国的生产力非常落后,而且内外环境也十分严峻,不仅要面临中苏交恶的威胁,更要遭受美国对中国的封锁,但是从苦难中走出来的那一辈人,依旧勤劳努力艰,苦奋斗,听从国家的指挥,怀揣着激情来建设。
在当时,农民家庭出身的蒋国兵,从小就跟着父母开始干农活,跟着生产队搞建设,挣工分。
虽然生活十分劳累繁琐,但聪明的他成绩优异。10年动荡的风波,也没有影响到蒋国兵的升学之路,1979年高考恢复的第2年,学习成绩出色的他,考上了清华大学,还成为了本地的高考状元。
02
在当时,考上大学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上了大学就意味着一种命运的改变,以后国家分配工作捧上了金饭碗。蒋国兵的事迹更是成了人们称赞羡慕的对象,和茶余饭后的谈资。
读了大学以后,这个从黄土地中走出来的泥腿子,并没有因为自己考上大学就变得安逸松懈起来,而是更加的继续努力。
大学毕业后,他成功获得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资格,而且在研究生毕业之后,由于他多年的努力刻苦,学校给他留出了留校任教的资格。在接下来的岁月里,蒋国兵一路畅通,1993年31岁的他如愿以偿地成为了清华大学的副教授。
90年代改革开放,我国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在这个时代机遇的风口,许多人都开始抛弃自己的职业,下海创业,走向国外创造一番事业。
一开始蒋国兵并没有出国的想法,只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获得了出国留学的资格,1966年蒋国兵出国深造,准备获得博士学位,提高自己学历的含金量。
在他出国留学这4年里,蒋国兵通过自己努力克服了语言的障碍,同时也在2000年的时候拿下了博士学位。
在国外生活的这几年,国外的繁荣深深地让他对这些产生了向往,也让他逐渐诞生了出国移民的念头。
03
但移民也并不是那么容易,需要办理许多的手续和条件,蒋国兵就萌发了用于学术成果来换取移民条件的资格的想法,可是对于当时38岁获得博士学位的蒋国兵来说,在这些年的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并没有有很大的研究成果。
所以蒋国兵准备用来移民美国的学术成果,并没有被看上,于是他退而求其次选择加拿大,但是到了加拿大之后,和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他的学位在加拿大并不受重视,为了顶住生活的压力,他不得已只能选择油漆工这个职业。过去曾经清贵的教授,现在却变成了这个模样,蒋国兵心里很不是滋味。
2006年顶不住生活压力的蒋国兵在加拿大的多伦多跳桥自杀,结束了他波折的一生。一代清华教授沦落于此,让人不禁感慨,外国的月亮真的不一定比中国圆,崇洋媚外不可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