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驾崩于畅春园,皇四子胤禛继位为帝,是为雍正皇帝。按照清朝祖制成例,如嫡母、生母在世,新皇帝应“先诣皇太后前行礼毕,然后御殿”,满心欢喜的雍正皇帝赶到其生母乌雅氏寝宫行礼时,却得到了乌雅氏极为冷淡的回应:
皇帝诞膺大位,理应受贺,至与我行礼,有何关系?况先帝丧服中。即衣朝服,受皇帝行礼,我心实为不安,著免行礼。
乌雅氏拒绝接受雍正皇帝行礼的固执态度,在雍正皇帝“再三恳请”、诸王大臣“援引先帝所行大礼,恳切求请”以后,仍然没有丝毫动摇。
儿子登基称帝,自己成功升级为“以天下奉养”的圣母皇天后,乌雅氏不深感欣慰、欣喜若狂也就罢了,为何还拒绝雍正皇帝依祖制而行的行礼呢?
因为,皇四子胤禛登基带给她的皇太后位置,她根本不愿意做;甚至,她对于皇四子胤禛已经成为大清皇帝的既成事实,严重不满!
乌雅氏对雍正登基的诸多不满表现
1、希望给大行皇帝殉葬,以死抗争
根据《清实录·世宗实录》的记载,康雍皇权更迭过程完成后,身份立马变成皇太后的乌雅氏却丝毫没有欣喜、欣慰表情,反而一心想着为康熙皇帝殉葬,一副非死不可的消极表现。雍正皇帝“再三谏阻,情辞恳至”,乌雅氏才暂时放弃了殉死的念头。
乌雅氏一心想要殉死的表现,雍正皇帝在其亲撰《大义觉迷录》中,也曾有过相关说明:
及皇考升遐之日,母后哀痛深至,决意从殉,不饮不食。朕再四哀恳,母后始勉进水浆。
2、三辞皇太后徽号
新皇登基,理应为其嫡母、生母恭上徽号,以名位分。雍正皇帝登基后,礼部也为其生母乌雅氏准备好了“仁寿皇太后”的徽号,可乌雅氏竟然连续三次“推辞不受”。
第一次,以“梓宫大事,正在举行,何暇他及”为由,不允;第二次,面对朝臣恳请,以“诸王大臣体先帝之心,胜于受尊称远矣”为由,不允;第三次,朝臣援引旧典,恳求再三,仍然是不允。甚至,面对雍正皇帝的“叩请再三”,乌雅氏也是一点面子都不给,以至于直到乌雅氏崩逝,“仁寿皇太后”的徽号还仍然处于“拟上徽号曰仁寿皇太后,未上册”的状态。
3、拒绝更换寝宫
为康熙皇帝妃嫔时,乌雅氏居于永和宫,但升级为皇太后以后,乌雅氏就应该搬到专供太后养老的宁寿宫居住。可面对雍正皇帝“请迁宁寿宫,奉以天下养”的请求,乌雅氏又是各种理由予以推辞,直到崩逝也未离开永和宫。
雍正登基,生母乌雅氏为何如此不满
1、雍正和生母之间的关系影响
乌雅氏和其子雍正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雍正皇帝曾经在《大义觉迷录》中给出过这样的描述:
朕受鞠育深恩,四十年来,备尽孝养,深得母后之慈欢,谓朕实能诚心孝奉。而宫中诸母妃咸美母后,有此孝顺之子,皆为母后称庆,此现在宫内人所共知者。
从雍正皇帝的表述来看,雍正和乌雅氏之间一副“母慈子孝、其乐融融”的绝佳状态,但实际上,这对母子之间的关系绝非如此。
康熙十七年,乌雅氏生下皇四子胤禛,但根据清朝宫规,包衣出身、时为宫女的乌雅氏并具备抚养亲生子的资格,于是胤禛满月后便被抱到了时为贵妃、后来的孝懿仁皇后宫中抚养。也就是说,皇四子胤禛自幼便和乌雅氏母子分离,根本就培养起感情基础。胤禛成年后,虽然有机会陪侍于乌雅氏身边,但其自身阴鸷、孤僻的性格也严重阻碍了母子之间的感情修复。
没有感情基础,虽然是雍正皇帝和乌雅氏之间关系冷漠的起因,但却并非主要原因,更不至于对其登基为帝生出不满。真正让乌雅氏对雍正皇帝生出不满甚至怨恨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对待“一母同胞”皇十四子胤禵的冷血做法。
2、雍正对待“一母同胞”的负面作用
康熙二十年,乌雅氏晋封为德妃,拥有了抚养亲生子的资格;康熙二十七年,乌雅氏生下第三子——皇十四子胤禵,并将其留在身边,亲自抚养。相较于自幼生长于乌雅氏身边的皇十四子胤禵,皇四子胤禛对于乌雅氏而言,几乎和陌生路人无异。
康熙朝晚年,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爆发,随着夺嫡形势的发展和夺嫡皇子的逐步淘汰,于康熙五十七年被康熙皇帝任命为大将军王的皇十四子胤禵逐渐变成继位呼声最高、夺嫡希望最大的皇子。而此时的皇四子胤禛,却始终以“天下第一闲人”的形象示人,严密隐藏着自己的夺嫡之心。
但康熙皇位的最后传承结果,却令所有人都没想到,始终隐忍不发的皇四子胤禛反倒成为了一匹黑马,成功继位。一心渴望小儿子继位为帝的乌雅氏,原本就心生失望,再加上朝野上下盛传雍正皇帝“继位不合法”,自然会让其认为是皇四子胤禛抢走了原本该属于皇十四子胤禵的皇位。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大殓之日,雍正皇帝的一道谕旨则彻底将其和乌雅氏之间的关系远远拉开;乌雅氏对雍正皇帝的态度也从不满立刻演变成了憎恨。
《清实录·世宗实录》有载: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乙未,谕总理事务王大臣等。西路军务,大将军职任重大,十四阿哥允禵势难暂离,但遇皇考大事,伊若不来,恐于心不安。著速行文大将军王,令与弘曙二人驰驿来京。
可将皇十四子胤禵召回京城以后,雍正皇帝随即将其软禁于景陵读书,直到乌雅氏崩逝也未予以释放。被乌雅氏当成宝儿的小儿子,被雍正皇帝夺走了皇位还不算,还受到如此冷血对待,乌雅氏会对雍正皇帝生出何种憎恨,可想而知。如此背景下,乌雅氏自然要以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不满。
3、乌雅氏对佟佳氏乃至其背后母家的反感
对于乌雅氏这位生母和孝懿仁皇后这位养母,雍正皇帝曾经给出过“生恩不及养恩大”的说法,而且在实际生活中,皇四子胤禛对待能够抬高自己出身、增加夺嫡胜算之养母孝懿仁皇后的感情,也远胜于生母乌雅氏。再加上佟佳氏深受康熙皇帝恩宠,乌雅氏对这个夺走自己丈夫和儿子的女人,不免生出嫉妒之心、怨恨之情。
雍正皇帝登基后,对于立下拥立之功的隆科多,也就是孝懿仁皇后的亲弟弟,加官进爵甚至明确规定:隆科多应称呼舅舅,嗣后启奏处,书写舅舅隆科多。除此之外,雍正皇帝还对孝懿仁皇后的母家成员,大加封赏、恩宠非常。
而乌雅氏这边的亲戚成员,雍正皇帝却有着天壤之别。首先,乌雅氏家族成员虽然也被雍正皇帝按照祖制给予了相关爵位晋封,但在官职方面却并未给予任何照顾。雍正皇帝对待生母和养母外戚成员的不同态度,必然会令乌雅氏更生怨恨。
雍正元年五月,未更换寝宫、未正式恭上徽号,甚至从来不承认自己皇太后身份的乌雅氏,痰疾复发并迅速崩逝,以死明志,以死抗争,为雍正皇帝留下了诸多遗憾和后世诟病。
常言道:“天下的爷娘爱小儿”,但乌雅氏对待长子雍正皇帝的消极做法和不满表现,也太过无情、太过冷血。自幼母爱缺失,雍正皇帝本就可怜;乌雅氏以死抗争的荒唐和糊涂,又让这位“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的有为君主,无端背负“逼母”骂名,着实令人心疼、感叹!
参考文献:《清实录·世宗实录》、《大义觉迷录》、《清史稿·列传一·后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