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西野改称一野, 所属各纵队依次改称军,随后,一野组成了第1、第2两个兵团。第2兵团,许光达任司令员,王世泰任政治委员。第1兵团,司令员是王震,政治委员当初在上报的时候,建议是张子意。或许很多人对这个名字不熟悉,但彭老总包括贺老总能够让他和王震搭档,显然对他的能力是认可的。
张子意是优秀的政工干部,从能力上看没有问题,从资历上看也没有问题。而且,他和王震都是来自贺老总的部队,在红军期间就熟悉,合作应该不是问题。然而,中央没有同意,还是让王震司令员和政委都当了。王震一肩挑也没毛病,他本身就是军政皆能的将领,之前就担任过政委的职务。那么,为何张子意不能来,中央又有什么考虑呢?张子意1917年在长沙长郡中学。毕业后,先后在北二区高小和北联高小当老师。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时间上看,张子意资格很老。他曾在家乡湖南醴陵恢复共产党和农协组织,组织游击营坚持游击战争,后担任醴陵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副团长,率部两次参加“醴陵年关暴动”。1931年冬,他进入湘赣革命根据地,先后担任湘赣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湘赣军区政治部主任,参与了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
1934年8月,张子意任红6军团政治主任,参加西征。红2、6军团会师后,任红2军团政治部主任,参加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战斗。1936年7月,两大军团组成了红二方面军,张子意仍然任政治部主任。可见,他在红军时期,不仅资格老,地位也非常高。同时,他也是政治工作领域的佼佼者。抗战开始后,红二方面军改编为120师,贺龙是师长,不过他并没有随队出征,而是去了苏联休养,后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并任中国部副主任。1941年,张子意回国,不过途径新疆时,受军阀盛世才阻挠,滞留乌鲁木齐,还被捕了。一直到抗战胜利后,他才回到延安,在晋绥分局工作。解放战争期间,他任晋绥军区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后改任副政委。曾接替李井泉代理晋绥分局书记,还在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担任过政治部主任,后任政委。1949年,彭老总要考虑建兵团的事了,他打算让张子意担任1兵团政委,和王震搭档。贺老总也认可这样的安排,不过中央军委没有同意。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张子意脱离军队太久了,未必适应大兵团作战,而且就算可以适应,也可能存在磨合问题,毕竟这个时候真的没有时间磨合。
但这未必是最关键的原因,从张子意以后的安排来看,或许这个时候中央就已经在考虑建国以后的事了。解放大西南后,张子意率晋绥边区南下工作团入川,先后任西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宣传部长、农村工作部部长等职。可见,中央看中了张子意在地方工作的能力和经验因此另有重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