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顺治的废后到底去了哪里?中朝两国的记载相互印证,终于有了答案
创始人
2025-07-07 21:34:25
0

静妃

顺治帝,即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6岁登基,由其叔父多尔衮摄政,出于维护当时的满蒙关系的考虑,多尔衮让顺治帝与蒙古科尔沁部和硕卓里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博尔济吉特氏(闺名为额尔德尼布木巴)定下婚约。顺治八年,顺治帝迎娶额尔德尼布木巴为后,这便是顺治帝的第一位蒙古皇后,又名孟古青。

然而仅仅两年后,顺治帝就下谕将额尔德尼布木巴皇后废黜,降为静妃,此后她便消失在了主流史书的记载之中,甚至连距其仅100多年的嘉庆年间,清庭内部对此也不甚明了,于是关于其下落众说纷纭……

一、皇后为何被废

顺治帝与额尔德尼布木巴皇后的婚姻并非出于顺治帝的本意,没有感情基础,顺治帝对于这门婚姻自然不会有什么积极的态度,但自古以来皇室政治婚姻如此之多,仅仅没有感情并不能成为皇帝废后这一惊人举动的关键原因,主要还是与皇后本身以及婚姻的安排者有关。

首先便是皇后的性格与顺治帝相悖之处甚多。顺治帝在试图废后的谕旨中就提到“(皇后)自册立之始即与朕志意不协”,并且皇后还爱慕奢华,当自己的用餐器具中出现银器时就向顺治帝表示不满,而顺治帝曾因为感念百姓劳苦而废除了一些水果和瓷碗的进献制度,生活崇尚简朴,于是顺治帝自然便看不惯皇后了,再加上皇后性格善妒,使顺治帝对她更为厌恶。

除此之外,顺治帝试图废后的谕旨中还提到“(皇后)事上御下淑善难期,不足仰承宗庙之重”,则是说皇后无能,当然这更多的可能是为了废后而找的借口而已。

其次便是因为这场婚姻的安排者——和硕睿亲王,多尔衮。顺治帝即位时只有6岁,多尔衮趁机摄政,对顺治帝形成了强大的压力,朝政大权都掌握在多尔衮的手中,顺治帝自然心生不满,就如万历皇帝对内阁首辅张居正的不满一样。顺治八年,这位少年皇帝下令剥夺了多尔衮的一切封典,并将已经死去的多尔衮从墓穴中挖了出来,可见其对多尔衮的恨意,而由多尔衮所安排的婚姻自然也免不了被顺治帝所厌恶。

多尔衮

二、关于静妃下落的几种说法

由于缺少相关的文献与文物资料,关于静妃的下落学者们有一些不同的说法。

有的说法以朝鲜王朝的史料作为依据,即《李朝实录》中1667年三月的记载:“

闻蒙古之女,曾为顺治君之后,失宠黜还其国而生子,年今十四。清人屡请于蒙古,而终不送还。

”他们因这条记载而判定静妃是回到了蒙古的娘家,并且还生下了顺治帝的儿子,所以清朝向蒙古请求送回顺治帝之子。

而有的说法则认为《李朝实录》的记载是不可靠的,因为静妃和顺治于顺治十年(1653年)八月便发展到分居的状态了,即便静妃怀有顺治帝之子,也不应该是14岁;并且静妃的娘家即孝庄文皇后的娘家,而孝庄文皇后则是顺治帝的母亲,其家族与清廷关系密切,也不可能出现清朝向其索要顺治帝之子而不还的情况。于是这些学者便认为静妃应是一直住在清宫中,最后葬于清东陵。

三、新出现的研究及其成果

关于静妃下落的新研究建立在已有的朝鲜使者《燕途纪行》中的相关部分和新译出来的满文版本的内务府奏销档基础之上。

所谓内务府奏销档,即是在得到皇帝旨意之后,将大臣奏书与相应的皇帝回复旨意抄录下来进行备案的书册,此次发现的静妃相关档案均来自康熙元年(1662年)的内务府奏销档《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总共有五条,让我们按时间顺序来进行排列分析。

第一条大致内容为:在康熙元年,询问关于静妃所应领的绸缎数量。这说明在此之前静妃并没有绸缎数量配额,然而清廷后宫之中,即便是宫女,甚至临时来到宫廷的外藩女性,也都会有相应的绸缎配额,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静妃此前并非在清宫居住。

第二条档案则提及将静妃从卓里克图亲王处护送到清廷的妇差,没有夏季的换穿衣物。这毫无疑问说明静妃是康熙元年之前从娘家来到京师的,也可作为静妃此前未在清宫居住的佐证。

第三条档案有提到清廷对护送静妃前来的官兵进行了颁赏,其中一位将领便是静妃的兄长,这佐证了之前两条档案。

第四条档案主要内容为询问内务府派遣的“往送静妃”的官兵取用的牲口数量,可见在当年静妃便又离开了清宫。

第五条则是关于静妃等人遗留下来的蒙古包的处置问题,这说明静妃此次来京也只不过是短暂居住在京师而已,至于其他时间居住在娘家这件事也就不难推知了。

同时,之前已有的朝鲜使者著作《燕途纪行》则记载,顺治十三年十月“

十九日庚寅……前日所废皇后,今月因其父入朝,许以带还。其父乃帝之表叔云

”,说明顺治十三年开始,静妃便由其父带回了娘家,不再在宫中居住了。而《清世宗实录》也记载了顺治十三年卓里克图亲王受召进京觐见,这也是有记载的静妃被废之后卓里克图亲王首次进京,毫无疑问也与《燕途纪行》中的记载相互印证了。

由以上这些资料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静妃被废后只在宫中居住到顺治十三年十月下旬,此后便由其父亲带回,长期居住在娘家了。至此,静妃的下落终于得以明晰。

文史君说

顺治帝的第一位蒙古皇后孟古青是在多尔衮的安排下迎娶的,出于性格不合以及对多尔衮的怨恨,孟古青仅两年之后便被废黜,降为静妃,此后便消失在了主流史书之中,给后世留下了一个谜题。而随着新的文献资料的出现,其下落问题终于迎刃而解。但同时也有个新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为什么静妃会消失在主流史书记载之中?其实,满蒙民族入关之前将汗的妃子再嫁出去的情况并不少见,而中原则极重妇女贞洁,少数民族的伦理关系与汉族礼教存在较大差异。笔者大胆假设,入关之后,清朝皇室受汉族文化影响,改变了相关观念,于是为了保全废后贞洁而避免将其下落记载于正史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唐...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神龙政变复国后的第三位皇帝。与前两位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相比。他颇具政治手腕以及...
原创 韩... 近日,韩国首尔宗庙附近考古发现了一堆距今500多年的牛骨,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牛骨头数量之多,保存之...
原创 岳... 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出现过无数强大的军队。即使你列出了中国古代精锐部队的名单,你也很难说服大众谁是你...
原创 1... 1976年8月18日,毛主席收到了一份文件,这也是他生前批阅的最后一份文件。当毛主席颤抖地接过秘书递...
原创 唐... 唐朝狼烟四起,战火无情,生灵涂炭。在这乱世之中,却闯出一个不平凡的人物——王建。年少时,他是一个放荡...
原创 宋... 文 / 子玉 赵匡胤的成功首先是吃了时代的红利,在周世宗的努力下,地方藩镇已经不是朝廷禁军的对手,赵...
原创 北... 引言 北宋时期,经筵引领了经学发展方向,而闻喜宴则丰富了宋诗的意义——首先,我们先从经筵说起,北宋经...
原创 揭... 如果让你说出一个中国最伟大的朝代,恐怕很多人会脱口而出是唐朝,因为唐朝给人的印象实在是太好了。 不仅...
原创 山... 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明朝最为人称道的地方,其中这个天子守国门,其实是个意外的结...
原创 勃... 赫鲁晓夫曾说:勃列日涅夫是个没有主意的人,他太软弱,太容易受别人的影响,让人牵着鼻子走! 刘少奇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