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今天咱们来讲讲南朝齐取代刘宋后的故事,并分析从晋到南齐,为何总是宗室内斗,权臣篡位。
(刘宋王朝)
一、开国皇帝萧道成
萧道成生于元嘉四年,也就是公元427年,是正宗的名相萧何的第二十四代孙,萧道成也沾了名门之后的光,可以进入雷次宗学馆学习。
后来局势动荡,元嘉十七年,也就是公元440年,彭城王刘义康被废,刘宋王朝的皇位争夺战越来越血腥——萧道成知道,要想建功立业,投比从戎是个更快捷的方法。
元嘉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444年,萧道成打响了人生第一战,奉命征讨北魏,第一战就打出了名气,一路平推至丘槛山,并刻碑而还。
(刘宋讨伐北魏)
之后便是调任各州刺史,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熟悉各大军区,为他在军队中打下人际关系网的基础,也让他深入学习了刘宋的河川险阻,拥有了整体战思维。
萧道成先后经历雍州、沔北、汝南、莞山、兰皋戍、武兴戍等地,他也确实有军事才能,每到一处,无论是讨伐蛮族,还是打压叛军,总能打出战果。
渐渐地,他终于完成考验,调入中央。
就这样,从公元440年萧道成从军开始,至公元476年,萧道成服务了刘义隆、刘劭、刘骏、刘子业、刘彧五位皇帝,要不然怎么说南朝宋皇位争夺血腥,皇位更换频繁,要是正常寿命,萧道成不可能“一节更比六节强”。
(南朝宋皇帝年表)
到了后废帝刘昱时,也许是刘昱欺人太甚,也许是萧道成已羽翼丰满——也许二者都有,萧道成终于决定为自己活一次。
刘昱在当时不仅是针对萧道成,是针对所有人,荒淫残暴到了极点,从朝中大臣到京城百姓无一不是敢怒不敢言。
史料记载他随时带着锥子、钳子等刑具,喜怒无常,稍有看人不顺眼就命手下挖眼、拔牙、掏心、宫刑,当时大臣上朝前,无一不和妻子泪别,晚上平安到家后,又相拥而泣,庆祝又活了一天。
有一次正值盛夏,萧道成躺在凉亭的长椅上午睡,被刘昱撞见了,刘昱说你的肚脐好大,真是天生的好靶子,说罢便拉弓要射。
(昏君刘昱)
萧道成连忙磕头求饶,好在身边侍卫机智,递上一支圆头骨箭,萧道成才因此逃过一劫。
经过这次惊吓后,萧道成下定决心先下手为强,买通刘昱左右侍卫,趁他晚上睡觉时一刀给他咔嚓了。
并在此后立了幼帝刘准为傀儡,当上摄政王,顺理成章地让刘准“自愿”禅让了,自此,萧道成当上了皇帝,南齐建立。
(禅让之始——尧舜禹)
二、治标不治本
萧道成作为南朝宋宗室血腥内斗的亲身经历者,深刻感到应对宗室宽容,皇亲国戚上下一心,江山才能永固。
所以萧道成上位后没有对兄弟亲族喊打喊杀,反而给他们都封了王侯爵位和领地,并且高度给予自治权。
但是笔者却认为萧道成只看到现象没看到本质,属于是典型的头痛医头。
他只看到了宗室为争夺利益互相屠戮,引起天下大乱,却没有思考宗室能够挑起叛乱的原因,认为只是关系没搞好。
(汉武帝用推恩令破解宗族势力过大问题)
对一个人,可以讲关系;对一群人,就要运用政治智慧。
俗话说三代之后,感情就淡了,何况家族越大,壮大过程中和其他家族通婚比例越大,最后利益关系往更复杂,第一代手足兄弟还能上战场和你出生入死,第二代叔侄之间也相互照顾,可是到了第三代孙子辈,利益起冲突撕破脸就很稀松平常了。
萧道成与其放大权力给宗室,用关系维持稳定,不如学汉武帝推恩令,几代以后,即使是想叛乱也没有能力了——萧道成在这一点上做得可谓十分失败,把主动权拱手让出。也为后来宗室叛乱埋下了隐患。
(皇帝 剧照)
三、视为己出≠自己人
才一代过后,各路藩王的势力越发壮大,再加上自司马氏夺魏以来,传统秩序早已崩塌,各个朝代皆是权臣篡权、得国不正,所以很难让后人对他死忠,留下的唯有一点——能者居之——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
他的长子齐武帝萧赜继位后,渐渐感受到叔叔们传来的压力,便设立典签对诸王严加监视,颇有锦衣卫前身的味道。
萧赜去世前,在选定继承人这件事上也犹豫了很久,本来的太子萧长懋患病英年早逝,萧赜白发人宋黑发人,爱屋及乌的他想要选定萧长懋的长子,也就是他的长孙子为太子,在朝廷上引发了分歧。
(英年早逝的文惠太子萧长懋)
古代选储君的默认规则是立君以长不以贤,以嫡不以庶,但是也讲究兄终弟及。所以说选择长子的儿子继续当太子,还是选择二儿子,其实都说得过去。
所以朝廷里就分成了两派,一派拥护长孙萧昭业,一派拥护次子萧子良。
有不同的声音,很正常,但是最终决定权和解释权在皇上,萧赜经过讨论和思考最终已经拍板决定要立长孙为皇太孙了,做臣下和亲属的就该顺从。
可是历史总是会重演,那些宗族里就正好有不服气并借机挑事的,王融利益集团趁机叛乱,准备立萧子良为帝。
(皇帝 剧照)
不过没想到萧赜斗争经验太丰富了,提早收到了风声,并且利用假死引蛇出洞,完成了一出好戏,安排萧鸾为辅政大臣,剿灭了王融叛军,成功保萧昭业登上大位。
可是他没想到他最信任的萧鸾,他当成自家人的萧鸾,他视为亲兄弟的表哥,竟然也心怀鬼胎。
萧鸾是萧道成的侄儿,从小父母双亡,由开国皇帝萧道成抚养长大,并且一直当亲生儿子,从小也与萧赜一起长大。
(升米恩,斗米仇)
没想到这份多年的养育之恩、提拔之恩换来的不是恩情,而是萧鸾内心深深的自备,他苦于自己是旁支而不是嫡系,别人越对他好,被他曲解成是可怜他,他渴望证明自己,得到尊重。
于是他买通皇宫禁军左右头领萧谌和萧坦之,准备废杀皇帝。
就在动手前一晚,萧昭业还听到自己的神婆巫师报信,他惊愕地传来萧坦之询问,萧坦之演戏说:“陛下您是贪玩了点,但不乱杀人,前朝被废那些皇帝都是人神共愤到极点的,陛下您安心享乐即可。”听得萧昭业连连点头,殊不知他的生命已经开始了倒计时。
(宫廷禁军)
就在当晚,萧鸾提刀带兵冲入皇宫,萧昭业听闻马上叫二萧来救,看到二萧来救大喜过望,没想到正是二萧来索命。
废掉萧昭业后,萧鸾认为时机还不够成熟,于是又立了他弟弟萧昭文为帝,自己当辅政大臣,继续收紧权力、铲除异己。
他深深感到自己虽然也姓萧,但终归是萧氏皇族的旁支,称帝天下难免不服,与常人思维不同的他冒出了一个想法——把正支全杀完,旁支不就成正支了吗?
在一年时间里,萧道成、萧赜子孙二十八位有余前前后后被诛杀,残忍程度历史上难寻第二。
萧鸾此时才终于放心了,登基称帝,成为南齐的第五位皇帝。
(皇帝 剧照)
四、报应轮回
可能是萧鸾坏事干太绝了,他的长子残疾,次子胡闹,皆不能继承帝位,最后烂中选优,选了次子,就是后世臭名昭著的东昏侯萧宝卷。
随后便被起兵的萧衍夺了天下,萧衍是立了萧宝卷的弟弟萧宝融为皇帝,以他名号讨伐萧宝卷的。
萧衍是个很会“吸取历史经验”的人,对萧鸾有样学样,扶持一个傀儡拖延时间,等待势力壮大,最后逼萧宝融“自愿”禅让,然后屠戮了萧鸾后人。
(古代战争)
萧衍虽然也姓萧,但是他比萧鸾更远亲更旁支,所以他干脆改了国号,不叫齐改叫梁了,自成一派自然就没有法统问题,至此,南齐灭亡,是为南朝中最短命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