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这是举国悲痛的一天,1976年9月9日,我们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走完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
恢弘大气的毛主席纪念堂里,这位伟人静静地沉睡,受无数后人的瞻仰与纪念。
而纪念堂里,则驻守着英姿飒爽的解放军战士。
这不由得让人心生好奇,为什么毛主席纪念堂是由解放军守卫,而不是武警呢?
伟人逝世
1976年注定是悲痛的一年。这一年的9月9日,毛主席永远离开了人民。
消息传出,举国哀恸不已。全国各地的人们听到消息,都难以置信,仿佛天塌了一般。
他们朝着北京的方向,都不由自主地落下泪来。
其他国家听到这个沉痛的消息,内心也十分沉重,不少人也为之落泪。
联合国也为其降半旗致哀,表达对这位伟人的纪念与追思之情。
有人哀恸道,毛主席的逝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损失,更是整个人类史无法弥补的损失。
毛主席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的独立、自由而奔波、探索,为国家和人民燃烧自己所有的力量。
他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建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政党,这便是共产党。
这个政党一心为民为国,真正把人民放在了心里,带领着全体中国人抵抗侵略者,重建新家园。
他建立了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军队,解放了千万被奴役压迫的人民。这支军队作风良好,真正的保护人民,爱护人民。
他带领着无数中国人从水深火热中走出来,摆脱了压在人民身上几千年的封建大山,建立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的国家,让老百姓都有了自己的土地。
在这里,没有压迫与奴役,只有安居乐业,民主与和平。
他带领着人民,在废墟之上重建了一个崭新的家园。大力发展经济与科技,从无到有,让国家一天天地强大起来。
他留下了无与伦比的思想巨著,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紧密地融合,让共产主义的思想在中华大地上扎根,遍地生花。
纵使他离去,这些伟大的思想仍在熠熠生辉,照亮中国人的前行。
他努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强大中国的实力,改变了以往中国积弱积贫的面貌,重塑了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
如今,这位伟人离世,如同悬挂在东方,让所有人安心、骄傲的那颗明星坠落了。
9月18日,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毛主席追悼会,无数人来到北京,想要送伟人最后一程。
念悼念词的华国锋,多次哽咽停下,以至于不能继续。参与追悼会的人群,也传出难以自抑的哭泣声,甚至有多人因为太过悲痛,而晕了过去。
伟人离去,可他未竟的事业,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擦干眼泪后,我们应该坚定地继续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他所期待的国度。
追悼会后,毛主席的后事如何处理,就成了一个问题。
有人说,为了表达纪念之情,要在风景秀丽的地方为毛主席立一块石碑,当人们经过此处,都可以停下来缅怀;
有人说,要按照传统,让主席入土为安;还有人说,要遵循主席生前的意愿,将其火化。
但经过讨论,大家最终还是否决了这些提议。
作为亿万人的心灵支柱,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大家都不愿意将毛主席埋葬,而是想要世世代代仍然能够瞻仰他的遗容。
中央经过讨论,决定建设一座庄严的纪念堂,再准备一副水晶棺,将毛主席的遗体保存在里面。
这种方式,让后世的人都能来瞻仰遗容,缅怀伟人。这也正是全国人民的心声。
很快,全国各地的建筑设计师被组织了起来,日夜以继地商讨建设方案。
但显然,为伟人设计纪念堂,一定要十分慎重,在商讨设计方案的时候,大家不断地比较、商讨。
甚至还实地考察,调查分析,只想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既能让毛主席安睡其中,又能让前来缅怀的游客感受到庄重的气氛,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为此,各位设计师可是绞尽脑汁了。
在设计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波折呢?
设计理念
这是一座让所有人都不由自主严肃起来的纪念堂。
他位于天安门广场之上,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北,肃穆明朗。在蓝天白云下,注视着人来人往,时代变迁。
这里长眠着我国一代伟人毛主席,这里就是毛主席纪念堂。
很多人不远千里来到北京,都是为了来天安门广场转一转,去纪念堂瞻仰毛主席的遗容,就好像他还不曾离开,笑吟吟地看着如今的太平盛世。
整座纪念堂外观整体为正方形,整整齐齐,看上去像一间十分庄严的宫殿,简约大方又有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
花岗岩和汉白玉的使用,使得庄重的气质中又增添了几分明朗,人们走在这里,沉重缅怀的同时,又会升起对外来的期待。
这样精妙绝伦的设计,当初也是经过一番讨论的。
最开始,让大家纠结的就是纪念堂的选址了。
一开始,设计师的构想是,将毛主席纪念堂建设在一个环境优美的风水宝地,毛主席操劳一生,也应当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安息。
有设计组提出,将纪念堂建设在水上。每当红日升起,会有光芒万丈照耀在纪念堂上。
毛主席正是人民心中的一轮红日,是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指路明灯,为千千万万个活在压迫与黑暗的人民带来了光明。
但设计组走访调查了很多地方,却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水域。经过商讨,又觉得这个方案缺少了些什么,于是只能否决了。
还有设计组提出,将纪念堂设立在山巅。这里有永不凋零的松柏,还有山花烂漫,毛主席在其中沉睡。
每到深夜,在这片无限接近天空的地方,仰起头可以看到璀璨的明星。
像是国旗上最闪亮的一颗,永远让人心驰神往。又像是主席的伟大精神和理念,犹如永不磨灭的璀璨星光,照耀国家和人民前行的脚步。
但这个方案,经过中央商讨仍然觉得不够理想,于是也否决了。
他们认为,毛主席的一生,都在为人民的民主和自由而奋斗。
寻找一个风水宝地安葬,固然是自古以来,达官显贵、王族将相都争先想要做的。
然而,这种做法,对主席来说,完全脱离了群众,违背毛主席一生的努力和追求。
毛主席是如此伟大,连江河湖海,三山五岳也无法容下,只有回归到群众的怀抱,才是毛主席最合适的归宿。
经过商讨、调查、分析和比较,最终将这座纪念堂,建立在天安门广场。这是最热闹,也最庄严的地方。
这里还矗立着恢弘大气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在这里,毛主席将和无数人民英雄、革命烈士的英魂一起长眠。
地址确定了,接下来就是纪念堂的设计了。
而纪念堂的设计,则更是让设计师们争论不休。
最开始,大家在设计的时候,都是心情十分悲痛的状态。因此,设计出的方案也都太过沉重、肃穆,大多都是陵墓的样式。
但铭记不意味着永远沉浸在悲伤之中,因此,中央下达了要求,毛主席纪念堂需要“肃穆又明朗”。
这样的要求,也与气势恢宏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庄重的天安门相得益彰。
在设计组的努力下,最终方案终于确定了。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毛主席纪念堂。
方案确定后,施工队伍开始昼夜以继地紧张施工,他们用前所未有的认真谨慎的态度,修建这座建筑。
一砖一瓦,都倾注了工人们的心血与澎湃的感情。
而纪念堂内安置的毛主席的雕像,也经过数次商讨。工作室的灯火彻夜通明,否定了一个又一个方案,最终选定了毛主席生前为大家所熟悉的坐姿。
而负责提供玉石原料的房山县,也披星戴月地努力开采,最终如期提供了足量的玉石原料。
雕刻工人更是倾注了所有的感情与智慧,终于将这尊雕像雕刻完成。
他们辛苦的目的只有一个,为我们心中伟大的毛主席,贡献自己最后的一份力量。
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几个月后,毛主席纪念堂终于建成。
毛主席在这所倾注了所有人对他的敬爱与怀念的纪念堂里,安静沉睡。
人民看着这座庄重肃穆,而又不失明朗大气的纪念堂,仿佛看到毛主席在办公室工作、书写、阅读的身影,不由得纷纷落下泪来。
几十年来,这座纪念堂矗立在蓝天白云下,天安门广场之上,人民英雄纪念碑南方。
主席在期间沉睡,受万人缅怀思念。
不过,很多去过毛主席纪念堂的人,都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在我国,十分重要的地方,都会有武警部队驻守,保卫一方安宁。
而在毛主席纪念堂,你会发现,这里的守卫,却是持枪而立的解放军战士。
这其中,又有什么深意呢?
守卫原因
这是一座倾注了所有人的炽烈情感的纪念堂。他巍峨端正,肃穆庄严,大气明朗,一代伟人毛主席在此安睡。这就是毛主席纪念堂。
当你进入殿堂,首先看到的便是一道匾额,上有“毛主席纪念堂”六个大字。
这是华国锋同志亲手所书,为了写好这六个字,华国锋练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还找了专家为自己修改。
而进入北大厅,你会看见一尊高大的,汉白玉石雕成的毛主席坐像,神态、动作栩栩如生。
他像在平常每一个见客的午后,潇洒、自然地坐在那里,仿佛还能说出生动有趣,振奋人心的话来。
他亲切地微笑着,注视着每一个来看望他的人民,目光里透露出坚定与悲悯。
而他的背后,是一幅瑰丽壮阔的《祖国大地》绒绣,上面是我国的大好河山。
烟波浩渺的云海间,隐约浮现壮美辉煌的山河,远处一片明亮的光芒,红日即将破晓而出,照亮这万里山河。
望着这幅壮美的山河画卷,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毛主席的诗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而毛主席,也必将和山河一起,永垂不朽。
而瞻仰厅,则放置着毛主席的遗体。他穿着中山装,安静地躺在水晶棺内,身上盖着党旗,容颜一如往昔,仿佛只是睡着了一般。
在你缅怀主席的时候,可能也发现了一个小细节,那就是这座纪念堂的守卫,都是解放军战士,而非武警。
这是因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伟大的解放军军队,是在毛主席的指导下,一路风雨飘摇,艰难地走来。
这支军队之所以打赢了无数场仗,赶走侵略者,推翻反动政府,在老百姓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离不开毛主席的贡献。
从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开始,这支军队便建立了起来。
他由共产党所领导,一心只为了人民与国家的利益,为了独立、民主与自由。
从秋收起义,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从红军,到八路军,再到解放军。
虽然名字会改变,这支军队却始终坚定地把人民放在心里。
这样良好的作风,不惧牺牲的英雄气概,整齐有素的训练,都离不开毛主席的努力。
可以说,解放军倾注了毛主席所有的心血与智慧。有了毛主席,才有了如今正规化、现代化的人民军队。
对毛主席来说,每一位解放军都是自己并肩作战的好同志,好队友。
是赶走侵略者,推翻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的并肩作战的战友,更是未来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主力军。
对每一位解放军战士来说,毛主席是旗帜,是方向,是力量的来源,是心中最崇高的敬仰。
因此,用解放军来守护纪念堂,彰显了毛主席与我们的人民军队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其次,毛主席深深爱着自己的人民和军队。面对每一个怀着崇敬与悲伤前来缅怀的人民,武警显得太过冷硬,不近人情。
而解放军战士,却和人民之间有着难以分开的羁绊。解放军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为人民带来新的希望。
在每一个老百姓心里,解放军战士同样是崇高的,可靠的,让人安心的存在。
最后,在和平年代,解放军战士更是担当了国防和革命建设的光辉使命。
解放军战士代表了我国的武装力量,更是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形象。
作为开设重大会议、接待外宾的场所,人民大会堂也是由解放军战士守护。
因此,毛主席纪念堂由解放军来守护,确实是最合适的。
在人民和解放军战士的簇拥下,毛主席安心地沉睡,永垂不朽。
结语
毛主席用一生为人民追求、探索一个民主、自由的环境,而他逝去后,我们也必将永远、深刻地怀念他。
正如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毛主席将会在每一个中国人民、中华儿女的心中永垂不朽。
如今,山河依旧,毛主席纪念堂巍峨矗立。
人民仍然铭记这这颗闪耀的红星,无数的人不远万里地前来缅怀、纪念他。
他照耀着人民走出黑暗,推翻压迫与奴役,建立新的生活,他还会照耀着我们,在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孟昭庚.毛主席纪念堂落成始末[J].党史博采(纪实),2010(01):45-48.
[2]孟昭庚.毛主席纪念堂的故事[J].文史精华,2009(12):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