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59年一名志愿军与朝鲜姑娘相爱,放弃国籍留在朝鲜,后来怎样?
创始人
2025-07-07 18:32:43
0

“什么?你要现在退伍。”一道响亮的声音从红色的木门里传出来。

上级吃惊地看着自己的得力干将王兴复,在他心里王兴复有文化能干事,这些年的后勤工作一直都很不错,周围同志对他的评价也很高,自己更是对他寄予厚望,从没有想到他会说出这种话。

“是的,我喜欢上了一个朝鲜姑娘,我不能抛下她。”王兴复面露愧色,他知道是自己难为上级了,自己身为中国军人本应遵守部队的军规纪律,可如今他没有其他选择。

上级看着王兴复坚定的眼神,叹了口气说:“这可怎么办,你知道我们部队是有规定的,志愿军不能和朝鲜人结婚。”

王兴复看着一向都很照顾自己的上级领导,眼神中闪过一丝不舍但依旧语气坚定道:“对不起,我已经做好决定了,请组织批准,我愿意接受一切处分。”

“这件事,我们都无法决定,我要向上层汇报,由他们抉择。”上级语重心长地看着他又说道:“你再好好想想,以后可不要后悔啊……”

为了和心爱的朝鲜姑娘在一起,王兴复究竟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而他们最终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参军入伍

时间回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总统布鲁门发表声明,要出兵朝鲜。随后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不断扩大侵朝战争,最后甚至跨过了三八线,直逼我国鸭绿江。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北京召开紧急会议,大会上毛主席铿锵有力地回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1950年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为了帮助邻国朝鲜和保护我国领土不受到侵犯,更防止美国军队在中国边境建立“军事控制区”。

中国政府答应朝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要决策,并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年仅19岁的王兴复也响应国家号召,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志愿军的队伍当中。

但他绝对想不到,这趟朝鲜之旅不仅让他遇到一生所爱,而且还会彻底改写他的后半生。

刚加入志愿军队伍的王兴复很是兴奋,在开往朝鲜的列车上和身边的同志诉说自己的激动与兴奋。在夜里畅想着自己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与自己的队友并肩作战、奋勇杀敌的模样。而这也是绝大多数志愿军共同的想法。

然而,因为王兴复年龄小,又是第一次上战场缺少作战经验,考虑到他上过学读过书,上级就将他分配到后勤部队志愿军第四兵站,主要负责给前线的志愿军运送弹药物资,并运送前线受伤的同志回去救治。

听到这个消息后,王兴复有些失望,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王兴复选择服从命令接受安排。后勤部队虽然比不上前线作战危险,但也十分的繁忙,王兴复通过工作渐渐明白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做事更加认真,人也变得更加沉稳。

志愿军临行前,毛主席曾提起中国是去救助朝鲜受灾人民的,志愿军要“爱护朝鲜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因此,志愿军战士在到达朝鲜后,看着已然满目疮痍的家园,以及深受侵害的朝鲜人民,不禁握紧了拳头,誓要将美帝国主义赶出朝鲜的土地,也要为重建朝鲜人民的家园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朝鲜老百姓们也深知志愿军是来帮他们守卫家园的,他们空闲之余会自发组织起来帮助我军完成后勤的工作,甚至还有些居民会给志愿军送来粮食和棉被。

就这样,两国人民虽然语言不通可他们的心却慢慢地靠在了一起。

此时的王兴复因为战争打响,已经陷入繁忙的后勤工作中。但工作之余也会在农忙时节帮助当地人民分担农活,当地居民也都很喜欢这个勤劳能干的小伙子。

那么王兴复又是怎样遇到自己的心上人呢?

坠入爱河

1953年7月27日,美国与朝鲜签订停战协议,长达三年之久的战争终于要结束了。

停战后,志愿军总部明确指示,军队的任务:为增进和朝鲜人民的团结,志愿军要全力协助朝鲜人民恢复经济,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

志愿军党委要求士兵们要以建设祖国的热情,参加朝鲜重建。这项指示为后来王兴复与朝鲜姑娘的相遇创造了机会。

1954年9月,志愿军在组织安排下开始分批次地撤出朝鲜。王兴复被留下帮助朝鲜百姓重建战后家园,成为最后一批回国的志愿军。

第一批志愿军离开的那天,火车站站满了来欢送的朝鲜百姓。许多人相拥而泣,他们明白这一别可能再也无法相见。王兴复也来到车站送别自己的战友,他对朋友说道:“你们等着我,回去后要好好建设祖国!”

不久,列车载着歌声和泪水,驶向阔别三年之久的故乡。

时光飞逝,1958年2月14日,周总理率领的中方代表团就军事撤离问题访问朝鲜,志愿军各部决定在1958年年底前分三批撤离朝鲜回国。

当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兴高采烈地收拾东西准备回国与家人团聚。他们没有发现身边少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王兴复。

此时的王兴复一个人神情失落地来到部队驻扎的河畔。

没有了硝烟战火,朝鲜恢复到往日的平静。一阵风拂过被阳光照射过的河面上呈现一道道金色的弧线,河岸边是正打水洗衣的朝鲜妇女。

王兴复看着眼前的一切,陷入了沉思。因为战争老家只剩下他一人,他本想战争结束,退伍后回老家随便做些什么养家糊口再娶妻生子。可他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爱上了一个朝鲜姑娘。

原来朝鲜战争结束后,到处都是炮火烧毁的痕迹,多数居民的房屋也被摧毁。

根据上级指示,志愿军派出了大批工兵,分散到曾经的战区清理战场,排除地雷,后勤人员则转战大后方帮助朝鲜人民修建房屋,恢复生产,教授技术。

当时的王兴复被安排到一户人家,帮助她们修建房屋,解决生活难题。而王兴复也因此遇到了吴玉实。

吴玉实是位勤劳纯朴的朝鲜姑娘,在朝鲜战争打响之前,她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位年迈的母亲。

不幸的是,两个哥哥先后牺牲在战场上,最后家里只剩下母女二人。

由于母亲年迈行动不便,这个只有十几岁的姑娘开始扛起生活的重担。

王兴复的到来减轻了吴玉实的负担,因为王兴复的家人也都在战火中离去,他十分同情这对母女,帮助她们修建房屋后更时常来吴玉实家中帮忙,有时还把自己的口粮分给她们。

而吴玉实也很感谢这位勤劳善良的志愿军同志,王兴复在外面工作时吴玉实便给他送饭送水,后来又为他缝补衣服……

就这样两个年轻人很快熟悉起来,长时间的相处令两人日久生情,王兴复慢慢发现知道自己已经喜欢上了这个温柔体贴的朝鲜姑娘。

当时志愿军部队有规定:志愿军战士是不可以与朝鲜人民结婚的。王兴复作为中国军人必须遵守命令,所以两个人虽然惺惺相惜却也一直没有再进一步。

站在河畔边的王兴复想了很多,最后他做出一个决定。

王兴复来到吴玉实家中,决定当面向她表明自己的心意,哪怕最后离开也不留遗憾。

简陋的屋檐下,两个年轻人面对面静静地站着,吴玉实也得知了志愿军将要离开的消息,她的眼中满是悲伤与不舍。

王兴复看着她的眼睛道:“我可能很快就要回国了。”吴玉实轻声回道:“嗯,我知道了。”

王兴复握了握拳头,嘴巴张了张,紧张地看着她道:“可我舍不得你。”

吴玉实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哭着说:“我愿意和你一起走,别离开我。”

“好,那我们就永远在一起。”看着泪流不止的吴玉实,王兴复心里已经有了决定。

王兴复回去之后立即找到自己的上级领导。

“什么?你要现在退伍。”一道响亮的声音从红色的木门里传出来。

王兴复的上级吃惊地看着自己的得力干将,在他心里王兴复有文化能干事,这些年的后勤工作一直都很不错,周围同志对他的评价也很高,自己更是对他寄予厚望,万万没有想到他会说出这种话。

“是的,我喜欢上了一个朝鲜姑娘,我知道部队有规定,可我不能抛下她。”王兴复面露愧色,他知道自己身为中国军人本应遵守部队的军规纪律,可如今他没有其他选择。

上级看着王兴复坚定的眼神,知道他已经做了决定。叹了口气说:“这可怎么办,你是知道的我们部队是有规定的,志愿军是不能和朝鲜人结婚的。”

“我知道,所以我要退伍,退伍后我不再是军人,就不必再继续遵守志愿军的规定,这样也不算违反规定。”王兴复语气坚定地回道。

“这件事,我们都无法决定,我要向高层汇报,由他们抉择。”上级语重心长地又道:“你可要想好了。”

王兴复郑重地对着上级敬了一个军礼眼神坚定地看着他,没有回答。

这件事最后惊动了两国高层,事关两国友谊,两国政府都很重视,经过商量他们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就地复员。

根据规定,王兴复要娶吴玉实,必须复员,而且要留在朝鲜。

因为战争大量朝鲜男性去了战场,其中很多人阵亡导致朝鲜的男性数量暴减,为了防止本国的人口流失,出现劳动力匮乏等问题,朝鲜政府有规定,禁止朝鲜姑娘外嫁。

考虑到吴玉实的母亲年事已高,不能没人照顾生活,王兴复再三思索后最终决定留在朝鲜。

重回祖国

1959年冬,王兴复加入朝鲜籍。

之后王兴复在华侨和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在一所华侨开办的学校里当老师。在学校里,王兴复不忘学习、提升自我,他一直牢记自己是中国人,给朝鲜孩子上课之余,会和他们讲到中国的风俗节日,也会说起中国志愿军英勇奋战的故事,将中国军人顽强拼搏的精神传递出去,促进了两国人民在文化上相互交融。

1962年王兴复与吴玉实终于喜结良缘,而他们也是唯一一个经过正式批准的志愿军和朝鲜人的婚姻。

1967年王兴复退出朝鲜国籍,王兴复开始向中国大使馆提出申请,希望能重回中国,重新加入中国国籍。但申请的过程困难重重,王兴复开始陷入了漫长的等待期。

等待的过程是令人煎熬的,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大,王兴复对祖国的思念也越来越深,他常常一个人来到鸭绿江边眺望着祖国的方向,回想起曾经一起工作的战友,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还有祖国这些年发展的如何了……

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王兴复的事迹打动了中朝双方政府。他们都记得这位曾经的志愿军战士,感谢他当年在朝鲜战场为国家为人民的无私奉献,决定帮他实现回归祖国的梦想。

在70年代末,王兴复终于恢复了中国国籍,他迫不及待的带着妻儿,踏上了回家的班机。

回国后的夫妇二人在国内引起巨大轰动,许多媒体争相报道他们真挚的爱情故事,但二人一直很低调,只继续从事教育行业,开始专心为祖国发展培育人才。

在那个充满鲜血与离别的年代,有情人能终成眷属很是不易,王兴复与吴玉实这段美好的故事打动了很多人。

他们之间不离不弃、互相扶持的感情,体现了中朝两国政府的态度,更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坚不可摧的革命友谊。

正如后来吴玉实说讲:“这么多年,和兴复的生活,就像上天的恩赐,感谢中国和朝鲜的友谊,也希望中朝两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好。”

钢铁之师

战争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王兴复是幸运的,他在朝鲜战争中活了下来,更收获了美好的爱情。

可战争是残酷的,据统计朝鲜战争中有十八万志愿军永远留在那里,战斗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而这场战争也向世界展现出了中国军人不怕牺牲、不畏强敌的英雄气概。

例如朝鲜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寒天气且兵力不足的艰苦环境下,成功战胜武器装备优良又战功赫赫的美军第十军,在嚣张的美国人头上狠狠敲上一棒。

这场战斗中中国志愿军第九兵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而他们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后,为遏制“联合国军”北进的攻势,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急调第九兵团入朝,担负东线作战任务。为了完成目标,第九兵团采取“迂回切断、包围歼击”的战法,十余万志愿军整装待发。

由于接到命令便紧急入朝,许多人都没有配备御寒冬装,衣着单薄的志愿军挨着饥饿忍着酷寒,小心翼翼地穿梭于常年被积雪覆盖的山脉,还要时刻警惕注意起来以防敌人发现。

历经各种磨难,志愿军抵达预设战场,通过迂回包抄,成功将美军陆战第一师和步兵第七师截为五段,形成分割围歼的有利形势,之后与大部队会合并肩作战,取得战斗胜利。

这场战斗志愿军第九兵团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余人。他们在战斗中所表现的顽强拼搏和舍己为国的行为,也被对手称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些为了祖国和平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永远铭记是无数英勇战士的舍生忘死造就了如今的新中国。中国人民志愿军这支钢铁之师所展现的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精神,令世界开始相信中国人民真的站了起来,提高了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推进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成... 2000年7月,美国考古学家穆里率领考古队来到蒙古,追寻着一个传奇:成吉思汗的陵墓。 成吉思汗是一...
原创 秦... 秦始皇一辈子都没册封皇后,其实他一直在等一个人,这个人是谁 历史上秦始皇一生未立后,此事后世议论纷纭...
原创 宸... 在古代,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后妃封号,叫做“宸妃”。 “宸”,意思是北极星所在,而北极星在古代的天象里,...
原创 没... 中国的历代王朝几乎都有一个简称,如秦是暴秦,汉是强汉,唐是盛唐,几乎用一个字就能概括这个朝代最鲜明的...
原创 李...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秦国名将李信,他的一次战败引起了秦始皇的极大不满。当时,李信曾向秦始皇承诺亲自...
原创 历... 引言 二战史上最大的一场包围战,苏联85万人被包围,仅此一战,苏军战死19万余人,65万大军成为德军...
原创 日... 日本天皇是日本自古以来的统治者以及皇室,与其他国家的皇室相比。日本皇室自日本建立政权以来,就由同一皇...
原创 诸... 公元234年,蜀国丞相诸葛亮和魏国司马懿在五丈原僵持了一百多天,蜀国由于是远途征战,早就已经弹尽粮绝...
原创 隋... 引言 在我国浩瀚的书籍中,有各类史书与小说,从诸多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形象鲜明,性格独特之人,其...
原创 相... 1917年,庞大的沙俄帝国突然崩溃,控制着228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1917年11月至1922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