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4年,蜀国丞相诸葛亮和魏国司马懿在五丈原僵持了一百多天,蜀国由于是远途征战,早就已经弹尽粮绝,眼看就要坚持不下去了,这时候诸葛亮更加的心急如焚,想尽快的结束战斗,但是不管用什么办法,甚至诸葛亮想出了送司马懿女人衣服来羞辱他的办法,但是司马懿还是拒不出兵,死死的耗着诸葛亮大军,无奈之下诸葛亮准备在召开一场退兵会议,而这场会,却把魏延排除在外。
蜀汉后期人才凋零,自从五虎上将相继去世以后,蜀汉在人才方面变得青黄不接,而魏延虽然不能和关公赵云相比,但是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而这次退兵会议这么重大的事件,诸葛亮竟然把魏延排除在外,这不免让人心生疑惑?是诸葛亮对魏延早有防备之心,还是魏延早就有谋反之心,让诸葛亮起疑?
其实在诸葛亮第一次见魏延的时候,他就觉得魏延脑后长有反骨,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诸葛亮心想自己活着的时候,还能震慑于他,如果自己一命归天,那魏延可就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人。这对蜀国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灾难,所以诸葛亮病危之时,就有心想要除掉魏延。
于是,诸葛亮首先想到了一个“续命灯”的计策,目的就是为了试探一下魏延,到底有没有谋反之心。诸葛亮告诉大家,有一盏灯可以为自己续命,在等灯必须七天不灭,如果七天之内灭了的话,那自己的生命也将走向尽头。(其实根本就没有续命灯,这只是针对魏延的)
到了第七天之后,魏延就火急火燎的闯进了诸葛亮的帐内,把续命灯也给弄灭了。魏延这么做就是故意的,他就是希望诸葛亮早点死。诸葛亮在弥留之际,把马岱叫来跟前,态度坚决地对他说:“我把你安排在魏延身边,如果他听话便罢,不听话你就直接杀掉他,以绝后患”。马岱听到这里,头点的像拨浪鼓一样,并眼含热泪的看着诸葛亮。
马岱是马超的弟弟,诸葛亮猜测如果魏延谋反,第一个投靠的肯定是曹操,而曹操杀了马岱全家,马岱和他有不共戴天之仇,而且当时马岱和魏延的感情也挺好,巴马岱派在魏延身边,不会让魏延起疑心,可以出其不意。魏延是个有点自负的人,他总是觉得诸葛亮北伐太谨慎,不敢放开手与曹军大干一场,现在他死了,正是自己大展身手的好机会。然而他却得知杨议带着蜀军撤退的消息,魏延顿时大怒,本来他就与杨议不和,现在他却领军撤退,自然气不打一处来。魏延带着轻骑兵绕到杨议前面,焚烧了通往成都的栈道,断了杨议的退路,他想就地杀了仇敌杨议。
结果杨议诬告魏延谋反,蜀国信以为真,下令逮捕魏延,魏延军士众叛亲离,自己也被马岱杀死。我觉得魏延死的确实有点冤枉,他真要谋反的话,自己手下的那些兵根本就不够用,诸葛亮嘱咐马岱杀掉魏延,那也只是小说里的情节,真正的历史上。在诸葛亮临终之时,他会提及让马岱杀掉魏延的事情。魏延在五虎上将时期是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人物,因为他们几个人的光芒已经盖过了魏延很多。可是到了蜀汉后期,魏延被称之为蜀国第一猛将。俗话说人红是非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