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毛主席晚年感叹:遗憾自己有2件事没完成,恐怕要交给下一代了
创始人
2025-07-07 17:04:57
0

“人生七十古来稀,我80多了,干了两件大事。”

“还有两件事没有做完,这笔遗产恐怕要交给下一代了。”

毛主席晚年曾多次感叹,拖着病重的身体忧国忧民,经常怀念往事的同时,也在忧思国家的未来。

他曾经说过自己完成了两件大事,却还有两件事没有完成,直到离世嘴中嘟囔依旧是这两件事。

是哪两件事令毛主席开怀大笑?又是哪两件事让他忧虑“搞不好是血雨腥风”?

“干了两件大事”

毛主席干成的两件大事对于祖国的安全与稳定有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是历史上标志性的存在,而这两件事是他们呕心沥血,耗费无数精力打拼下来的。

“把日本人请回了老家”。

1949年,抗日战争胜利,日本人灰溜溜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日,从正面战场到敌后战场,共同抗敌。那个时候全国人民联合起来只为将侵略者赶出中国,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将生命贡献给了革命事业。

终于不负众望,胜利的号角响起,人民解放,中国终于扬眉吐气了,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大事。

“和蒋介石斗了那么多年,把他赶到那个小岛了。”

日本战败,中国竭力解决的还是恢复中国的发展,这个时候毛主席却接到了老蒋的邀约,电联中,主要是让毛主席前去重庆商谈遗留下来的问题。

明眼人都知道这可能是一场陷阱,因此在得知毛主席收到老蒋的电联之后,四面八方的领导人纷纷来信,“千万不要去,让老蒋来延安”。

但和平发展正是毛主席追求的,当时老蒋三次电联妄图以舆论败坏我党形象,可能连他都没有想到毛主席会去往重庆,还是在他意料之外的时间到达的重庆。

尽管这次谈判,老蒋是一拖再拖,想要拖延时间,我方依旧做好充足的准备,最后《双十协议》依然签订。

不过这份协议仅仅维持了两党双方几个月的和平,老蒋公然撕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中国内部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即便国民党有着精良的装备以及数量上的优势,依旧挡不过我党战士的拼搏。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早已处在节节败退的边缘。

渡江战役的胜利,百万雄师过大江,标志着国民党彻底失败,老蒋即便不甘心,也只能带着自己的部下逃往台湾,不甘心的他带走了大量黄金,妄图在台湾省建立自己的政权。

直到最后他“反攻大陆计划”都没有实现,反而是蒋家走向下坡路。

毛主席完成的这两件事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是毋庸置疑的两件事,但让毛主席忧心的是老蒋逃往台湾让他想做的那件事一直没有完成,而另一件事说不定是一场血雨腥风。

台湾还没有回归祖国的怀抱

在当时老蒋逃往台湾之后,毛主席也知道老蒋只能在小岛上负隅顽抗,那个时候他准备以武力收回台湾,但这些都是秘密行动,谁能想到这场秘密行动被泄露,收回台湾的计划失败。

老蒋带着国民党一众依旧占据着台湾省,其实之前老蒋是听了一位“高人”的话,才来到台湾。

当时老蒋其实是在回到大西南还是前往小岛纠结,这个时候浙江大学教授张其昀站了出来,向他解释了去往台湾的重要作用。张其昀被称为“史地研究之专家”,是被“国民党第一支笔”陈布雷介绍给老蒋的。

当时的老蒋极为重用陈布雷,对于张其昀也很欣赏,直到陈布雷自杀,老蒋就邀请张其昀来到自己身边为国民党出谋划策,张其昀也没有辜负老蒋的期望,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成为了国民党的“文胆”。

他给老蒋逐个分析了优缺点,力荐台湾岛。他认为台湾岛海阔浪高,解放军不会乘胜追击。况且台湾岛交通便利,来往各地方便,在说之前老蒋与美国有合作,台湾岛处于太平洋航道,老蒋若是能够求得美国援助,利于防守。

他还指出,台湾岛的群众对国民党政权还是处在那个解放的友好时代,对他们接受良好。在说台湾岛还能够让军队重整旗鼓,利于老蒋军队休养生息。

听了张其昀这么多,老蒋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在失败来临的时候,他带着自己的兵和大量钱财来到台湾,决定某一天“东山再起”。

但是病重的身体与权势的不在,让老蒋的愿望落空,当时的他们根本没有精力与能力回到大陆,即便是增加了兵力,他们根本不敢轻举妄动,到头来只能蜗居在小岛上耍耍威风。

张其昀确实给老蒋选了一个养老的地方,直到老蒋离世,他们依旧被困在小岛上,与大陆隔海相望,对于他们来说,回到大陆的家乡成为了一个难题,老蒋希望自己葬回老家的遗愿至今没有实现,他的儿子蒋经国也停留在了台湾省,等待着以后回归大陆的那一天。

也正是因为国民党占据着台湾省,其中一些人在干扰两岸的关系,台湾省仍旧没有回归祖国的怀抱。直到毛主席逝世,这种情况也没有缓解,是他的一大憾事。

“不要忘记台湾的老朋友……”

周总理临终前想的也是台湾回归,祖国统一。

周总理眼中的台湾,不仅是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无数被分割在外的同胞。

他还派人把挂在台湾厅的一幅画复制一副赠给老蒋父子,为的就是不希望老蒋父子卖国。

直到离世,周总理依旧心系台湾,依照他的遗愿,骨灰被撒到了黄河入海口,那是他想要与河流相汇,想要跟随河流去看看生前担忧的台湾,想要看着将来的某一天台湾的回归。

他们直到离世想的还是国家与人民,呕心沥血让祖国发展,拖着病重的身躯奋斗在事业的第一线,他们生怕赶不及,与时间赛跑,到最后放不下的依旧是国家和人民。

可能会腥风血雨的一件事

1976年,毛主席临终前在叶元帅的耳边嘟囔了几句话,这始终是他放不下的。

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华老与叶元帅等人干了一件大事,这也是毛主席交给他们的一件事,粉碎“四人帮”。

连叶元帅都不得不感叹,毛主席是选对了人,他们就是华老与邓公。

“你办事,我放心”,是毛主席对华老的信任。也因为信任,华老与叶元帅等人不费一枪一弹将“四人帮”抓了起来。

其实在当时叶元帅并没有听清毛主席的最后嘱托,毛主席病得很厉害,根本不能发出声音,之所以知道毛主席嘱托的这件事,还是因为毛主席经常在他前面讲的一些故事。联系起江青等人的所作所为,叶元帅这才明白毛主席的用意。

怀仁堂的一场较量,让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三人相继被抓。

当叶元帅看到华老连江青都毫不留情得抓了起来的时候,就知道毛主席选对了人,在之后的会议上华老还说,粉碎“四人帮”是毛主席交托给他们的事情,其实在这之前毛主席已在着力解决这些事。

奈何身体状况不允许,只得留下他们解决,这件事的完成并没有血雨腥风,实际上多亏了华老等人的计划,才让四人帮得到了应有的后果。

江青等人犯下无数错事,无非就是想要争夺国家权力,任何妨碍他们的人或事都要遭受他们的阻拦。有一次他们激烈反对,甚至不惜找上毛主席的一件事就是重用邓公。

当时的邓公因为一些问题停职,在周总理的帮助下,他才能重新恢复职位,对于邓公回来,毛主席是赞同的,因为他也认同邓公的能力,在当时毛主席与周总理身体每况愈下的时候,他们需要的就是能够解决国家大事与担起国家大事的人。

所以毛主席看中忠厚朴实的华老,又看中了“绵里藏针”的邓公。

当时没能得到权力的江青等人极为愤怒,甚至在会议上极力反对,依旧没能阻止这个决定,为此江青派王洪文去找毛主席,说了这件事。

毛主席又怎会不知道几个人的心思,立马训斥了王洪文一顿,江青等人的目的才没有达到。

毛主席从始至终就知道这些人的野心,他也不是没有给过他们机会,尤其是江青,毛主席都会劝她,奈何江青依旧我行我素,最终走上了不归路,直到最后毛主席都对江青忍无可忍,可以说江青耗尽了毛主席的好脾气。

结语

他们一生为民,直到临终放不下的依旧是国家与人民的事业。

他们生怕事情没有解决,周总理与时间赛跑,能解决一件是一件;毛主席为国为民,任何事情深思熟虑,才能让国家发展起来,他们无愧于人民,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与感念。

毛主席遗憾的两件事已经被解决了一件,相信不久之后台湾回归,也能了却遗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楚霸王项羽,是一位具有贵族精神的神勇将军,清朝女知识分子李晚芳写他“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兵仙”韩...
开历史倒车?项羽为什么不称帝,... 开历史倒车?项羽为什么不称帝,搞分封养大刘邦灭了自己 项羽 项羽,今天影视剧都给人一种霸王举鼎的莽...
原创 英... 英国是今日位于欧洲西北部的岛国,它的国力只能算是二流国家。即使名列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但受限于领土面...
原创 1... 都说苏联解体是历史的必然,其实,历史留给苏联的机会还当真不少,且不说后有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两任足以...
原创 陈... 很多年后,陈独秀的机要秘书回忆道:他的文章写得很快,有学问,口才并不是很好! 是的,他更擅长于写,毛...
章铜胜丨边走边看风景 我喜欢坐车,一个人,坐长途汽车,或是绿皮火车,在路上,边走边看,看一路的风景。 很多人都喜欢在路上。...
原创 顺... 静妃 顺治帝,即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6岁登基,由其叔父多尔衮摄政,出于维护当时的满蒙关系的考虑...
原创 萧... 古人曾经要想表达一个人的好坏都是他,总会用8个字来表达,那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到底是一个什...
原创 雍... 最开始看《雍正王朝》的时候,感觉就是一部爽剧,剧情跌宕起伏,非常过瘾。再后来,又觉得这是一部职场晋级...
桑乔离队在即,曼联迎来姆布莫转... 桑乔离队在即,曼联迎来姆布莫转会新机遇! 桑乔的曼联生涯即将落幕,而红魔正紧锣密鼓地追逐新的锋线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