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个西楚霸王,一个兵仙,项羽和韩信之间的较量,韩信妥妥完胜
创始人
2025-07-07 21:35:18
0

楚霸王项羽,是一位具有贵族精神的神勇将军,清朝女知识分子李晚芳写他“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兵仙”韩信,被称“国士无双”,是与孙武、孙膑比肩齐名一流的军事家。

《汉书.艺文志》讲兵家有四势,包括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若是将古代著名将领按作战风格分类,项羽擅长“兵形势”,和冉闵等归为勇战派,韩信擅长“兵权谋”,和孙武、孙膑、李靖等归为谋战派。

项羽和韩信,一个是西楚霸王,一个被誉为“兵仙”,若是将这两个人放在一起比较,韩信肯定远胜于项羽。

一、项羽厌学、韩信好学,学识不在一个水平

项羽从小厌烦学习,他是楚国名将之后,拥有学习的良好环境,可惜他不珍惜学习机会,不是一个爱学习、好钻研的好学生。

叔父项梁安排他读书,读书可明事理、长见识,面对各种学派的经书,项羽一看就头疼,读书这件事只能半途而废。

叔父安排他舞剑,舞剑可强身体、练本领,谁知不好读书的项羽也不喜欢舞剑,学习武艺再次半途而废。

叔父又安排他学习兵法,掌握兵法可以御千军、敌万人,项羽对修习兵法也仅仅保持了三分钟热度,连皮毛都没有学会。

文不成、武不就,叔父项梁面对这样的侄子,只有长叹一口气,放弃了培养项羽的打算,让他跟随自己走南闯北,自由成长。

出身平民的韩信,恰恰相反,寄人篱下的他可以冷眼看待世间冷暖,只是痴迷于读书,走路看书,吃饭看书,可谓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

正是因为胸有点墨,韩信才能在刘邦面试的关键时候,道出了项羽的妇人之仁、匹夫之勇,准确分析天下的局势,鼓励刘邦东出蜀地,一争天下。

韩信的一生,还依靠超凡的兵学素养和扎实的文字根基,撰写了兵学著作《韩信》三篇。

二、项羽善于扬长,可快速成功,韩信善于避短,可立于不败之地。

项羽身高八尺有余,能举大鼎,他的优势是身材高大、强壮有力、豪情壮志,有一次看到出行的秦始皇,项羽居然指着秦始皇说:“他是可以被替代的”。

叔父项梁在会稽郡起事时,打算杀死郡守殷通,执行如此危险的行动他只带了项羽一人。在守备森严的郡守府中,项羽根据叔父的暗示,先是出其不意的杀死了郡守,然后一手提着殷通血淋淋的人头,一手斩杀守卫的士兵,一人杀百人,叔侄两人成功把控了危险的局势。

项羽在这场战斗中,充分展示了神勇的一面,得到追随将士的信服。

韩信早期是文质彬彬的书生一个,走在淮阴县的大街上,遭到了街上一个年轻屠夫的侮辱,要他从胯下爬过去。从事屠户行业的人,一般身材高大有力气,面对这样的挑衅,韩信仔细打量屠夫一番后,真的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

韩信在处于不利的形势中,选择承受胯下之辱,避开己之短处,等到成为大将军之后,他的绝世才华得以发挥。

三、项羽拒绝人才,韩信赏识人才

刘邦阵营里有两个杰出的人才,曾经追随过项羽,一人是“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一人是排名第二的谋士陈平。

韩信曾经追随过项羽,他多次给项羽献计,都得不到采纳,胸有大才而失去希望的韩信,后来才加入了刘邦的阵营。

陈平刚开始投奔魏王,后来转入项羽手下做谋士,项羽没有正确使用陈平这样的人才,只是让他担任武将去攻城略池,陈平也选择了追随刘邦。

项羽因为有祖父的光环,极度自负,楚军的军事决策完全取决于他自己,对待人才从心底里抗拒。

韩信作为大将军,也曾在征战中的到一个人才,这个人是李左车,是赫赫有名的“四大战神”之一李牧的孙子。韩信大胜赵国陈佘之后,千金悬赏捉拿败将李左车,李左车现身后,韩信以师礼相待,虚心诚恳的请教攻灭齐、燕的方略。

李左车被韩信的诚意感化,提出以武力做威慑,以仁德服人心,恩威并施,韩信依计而行,果然成功的收复了燕、齐之地。

四、项羽用“势”,韩信用“谋”,势可使尽,谋贵奇变

项羽的封神之战,是五万兵马大败三十万秦军精锐的巨鹿之战。这场战争的前奏,项羽不认同上司宋义“等待战机坐收渔翁之利”的计谋,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早晨,一刀砍下宋义的人头,取而代之成为最高指挥官。

打赢这场战争,项羽下了两道军令,一是命令英布和蒲将军,率两万兵马切断秦军粮道,二是下令剩余的三万兵马破釜沉舟,以不胜则死的决心开战。

切断粮道的军令效果不大,破釜沉舟的军令,极大的调动了军队的士气,有以一当十的功效。这场战争厮杀激烈,打的是天昏地暗,项羽军队越战越勇,和秦军大战九个回合,九战九胜,秦军主力被打败后,项羽带领观望的联军最终打赢战争。

巨鹿之战,项羽以“势”而赢。

项羽另外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是彭城之战,他的三万精兵打赢了刘邦五十六万的联军大。

这场战争中,刘邦的联军夺取了楚人的都城彭城,短暂的胜利让全军上下安于享乐又疏于防范,他的军队称为“骄兵”,必败。项羽的军队,士兵们面临的是家园尽失的悲痛和必胜的信念,他的军队称为“应兵”,斗志高然。

项羽怀着强烈的愤恨,带领三万骑兵长途奔波疾驰南下,清晨开始发起进攻,中午便大破汉军,没有任何战略布局,斩杀汉军十万有余。

彭城之战,项羽依旧以“势”而赢。

身为“兵仙”的韩信,他奉行知己知彼的原则,能够提前谋划,时刻营造有利于作战的环境。

韩信的成名之战,是以三万军队大败二十万重兵的破赵之战。两军对战之前,韩信先派出细作,摸清楚敌军的战略布局,再制定自己的作战方针。

这一战,韩信背水一战,激发将士的士气,采用诱敌深入的计谋,将敌军成功引入到河边的战场,趁着敌军军营空虚,韩信又在敌营中插上汉军的旗帜,用来迷惑敌军。

陷入混乱之中的敌军,无法甄别战场形势的真假,打着打着,发现了自己的军营中飘扬着汉军的旗帜,以为是军营被占领,只能是兵败如山倒,四散逃跑,汉军因此大败赵军。

破赵之战,韩信运用多种战略,有借“势”的背水一战,有营造真假难辨诡谲局势的谋略,“势”和“谋”完美结合,最终取胜。

潍水之战,韩信兵力六万打败二十万楚军。作为旧相识,战争还未开始,韩信已经了解楚军将领龙且的性格和作风。

战争开始之前,韩信调动大规模兵力,在潍水的上游堵上一万多只装满沙子的麻袋。布局完成后,亲自带人上前叫阵,龙且是项羽手下第一大将,本身就不服韩信,双方在潍水两岸列阵交战。

交战激烈之际,韩信假装失败退走,龙且指挥楚军渡河追击。趁着楚军渡河之际,韩信命人掘开潍水上游的沙袋,大水蜂拥而下,楚军将士大半被冲走,韩信又引兵截杀,赢了战争。

潍水之战,韩信成功借助作战的地势和环境,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

五、终极对决的垓下之战,一切尽在韩信的掌控之中

楚汉争霸的第四年,迎来了终极对决的垓下之战,项羽有十万精兵,韩信指挥着七十六万诸侯军团。

这一战还未开始,项羽便已注定败局。楚军这边,长途跋涉、粮草断绝,失去盟友,孤军奋战,项羽大“势”已去。汉军这边,百姓拥戴,诸侯归附,实力雄厚,良将颇多。

韩信作为统帅,指挥的是八十万规模的大兵团,他需要纵观全局、独立思考,不断的创造和捕捉战机。在实力悬殊的这一战中,韩信没有真枪实剑的硬拼,他采用“诱敌深入”之计,消耗楚军的力气,再用“四面楚歌”之计摧毁楚军的意志。韩信速战速决,结束了这场决定多人命运的战争。

项羽在生命的最后,长叹一句“天要亡我,并非我不会打仗。”

如果单挑,韩信不及项羽,可是韩信不会给项羽这个机会。若是领军作战,韩信曾讲:一生征战七十多次,从无败绩,也不会败给项羽。

从学识、谋略、心胸综合来看,西楚霸王项羽妥妥不敌大将军韩信。

只可惜,二人殊途同归,军事上的卓绝才能都无法掩盖政治上的幼稚,双双在三十多岁的大好年龄,死在了政治家刘邦的手中。

#优质作者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汪... #深度好文计划# 汪元锡是明朝中期官员,出生在婺源,其本人在正德六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兵科给事中的官职...
张飞义释严颜,诸葛计擒张任收马... 今天分享的小人书故事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取成都》,田衣编文,汪玉山绘画...
原创 真... 他是影视剧中的破案高手,天赋异禀,断案如神。而历史上真实的这位大理寺丞,断案只是其基操。他不仅从酷吏...
原创 遵... 遵义会议,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关键事件,不仅改变了党的发展轨迹,也标志着毛主席重新获得领导权。然而...
原创 刘... 刘焉、刘璋父子数十年镇守益州多年,在二人的带领下,益州安安稳稳渡过了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等大型战事,故...
为离去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熄灯,... 今天上午8:30,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家一起为今年以来去世的五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程...
原创 北... 唐末五代以来,中原王朝逐渐失去对西北地区的控制,吐蕃、党项、回鹘、吐谷浑诸部盘踞于此,经营政权。宋夏...
原创 孝... 孝庄,清朝历史上备受敬仰的皇后,经历了三位清帝的时代,包括皇太极、顺治和康熙。康熙对她的孝顺令人铭记...
原创 蜀... 蜀汉灭亡后,张飞一家几乎幸存,而关羽一家非常不幸,基本上全被杀光了。 关羽一家最后落得如此下场,难道...
原创 被... 在阅读本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不会错过后续更精彩的文章,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