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此人是刘备手下一大将,曾激烈对战过徐晃,最终却消失无踪
创始人
2025-07-07 16:33:31
0

前言:

在烽火连天的三国时代,谁能从一介小卒一路攀升至朝廷重臣?谁又能在刀光剑影中屡建奇功,却又在政坛风云中全身而退?

更有甚者,谁能在暮年之际仍以睿智影响一朝国策?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为何鲜为人知?让我们一同揭开尘封的历史,探寻蜀汉名将陈式的传奇一生。

寒门崛起:从无名小卒到备受赏识的军中新秀

建安初年,群雄割据,天下大乱。在这个英雄辈出的乱世,一个名叫陈式的年轻人,怀揣着建功立业的梦想,毅然加入了军伍。#图文夏日征集令#

彼时的他,不过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小伍长,身材魁梧却不显山露水。然而,命运之神似乎格外青睐这位年轻人,很快就给了他一个一展才华的机会。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陈式所在的部队正在行军途中。突然,斥候来报,前方有一支规模不小的敌军正在埋伏。主将闻讯大惊,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就在此时,陈式挺身而出,向主将献上一计。

"将军,何不以敌之道还治敌身?"陈式沉声道,"我们可以佯装中计,引诱敌军追击。待其追至谷中,我们便可四面合围,一举歼灭之。"

主将听罢,觉得此计可行,立即命陈式率领一支小队执行。只见陈式带着几十名弟兄,装作慌不择路的模样,将敌军诱入早已设好的伏击圈。

待敌军深入,陈式一声令下,伏兵四起,将敌军杀得措手不及。这一仗下来,不仅化解了危机,还大败敌军,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从那以后,陈式的名字开始在军中传开。上级对他也是另眼相看,不久便被提拔为了百夫长。陈式得此重任,更是勤勉尽责,带领手下将士屡建战功。他的勇武与智谋,很快引起了更高层将领的注意。

鲤鱼跃龙门:一战成名,入主刘备帐下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建安二十二年,陈式所在的部队与曹操大军在汉中展开激烈争夺。当时局势危急,陈式挺身而出,请命单骑突围,深入敌营刺探军情。

"末将愿意以身犯险,为我军搜集情报。"陈式跪地请命,目光坚定。

主将被他的勇气打动,终于同意了他的请求。当夜,陈式化装成普通士兵,悄悄潜入敌营。他机智地躲避巡逻,仔细观察敌军布防,甚至偷听到了敌军高层的作战会议。

带着珍贵的情报,陈式冒着生命危险,在黎明时分突围而出。敌军发现后紧追不舍,陈式凭借着高超的骑术和对地形的了解,终于甩开追兵,安全返回。

这一壮举很快传到了刘备耳中。刘备闻之大喜,亲自召见了陈式。见面之后,刘备更是对陈式刮目相看。

只见陈式虽然年轻,却举止沉稳,谈吐不凡。刘备与他畅聊军国大事,发现这个年轻人见识广博,思维敏捷,不由得暗自惊叹。

"陈将军,你可愿意来我帐下效力?"刘备诚恳地问道。

陈式闻言,内心激动不已,但表面上仍保持着镇定。他恭敬地回答:"能为明主效力,乃末将之幸。"

就这样,陈式得到了刘备的赏识,被调入中军效力。在刘备麾下,陈式如鱼得水,展现出了更加出色的才能。他不仅武艺高强,更懂得用兵之道。在多次战役中,陈式献计献策,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

马鸣阁之战:与名将徐晃的惊天对决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欲取汉中,与曹操大军在马鸣阁展开激烈争夺。马鸣阁地势险要,控制着通往汉中的咽喉要道。谁能占据此地,谁就能在战略上占据上风。

曹操派遣大将徐晃率军驻守马鸣阁。徐晃乃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用兵如神,善于守城。刘备深知马鸣阁的重要性,决定派遣一支精锐部队前去截断马鸣阁道,切断曹军补给线。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在了陈式的肩上。

陈式接到命令后,立即率领十几个营的将士,星夜兼程向马鸣阁进发。途中,他仔细研究地形,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

"徐晃善守,正面强攻难以奏效。"陈式对众将说道,"我们必须智取。"

他决定采取声东击西之计。到达马鸣阁附近后,陈式先是派出一支小股部队在正面佯攻,吸引徐晃的注意力。与此同时,他亲自率领主力部队,绕道马鸣阁后方的崇山峻岭。

这支队伍披荆斩棘,攀爬陡峭山壁,历经艰辛,终于在天明时分突破重重险阻,出现在马鸣阁后方。徐晃万万没想到,陈式竟能带兵翻越如此险要的山路。当他察觉到后方有异动时,陈式的大军已经杀到了眼前。

一时间,喊杀声震天,马鸣阁后方陷入一片混战。徐晃虽然措手不及,但毕竟是久经沙场的宿将,很快就稳住了阵脚。他亲自率领精锐骑兵,与陈式展开激烈交锋。

两位名将在战场上你来我往,斗得是旗鼓相当。陈式虽然年轻,但丝毫不惧这位名震天下的曹魏名将。他挥舞长枪,与徐晃战了个难解难分。两人你一枪我一刀,战了数十回合,竟是不分胜负。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陈式突然变招,使出一招"力劈华山",长枪如龙,直取徐晃面门。徐晃仓促间难以招架,险些被这一枪刺中面门。虽然躲过这致命一击,但也被震得险些落马。

趁此良机,陈式一声令下,麾下将士蜂拥而上,对曹军发起猛攻。徐晃见势不妙,只得率军且战且退,最终撤出了马鸣阁。

这一战,陈式不仅以智取胜,更是在与徐晃的单打独斗中占得上风,充分展现了他的勇武与智谋。马鸣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汉中奠定了基础,也让陈式的名声更上一层楼。

朝堂风云:从军事将领到政坛新秀

随着蜀汉政权的稳固,陈式的才能也得到了更广泛的施展。他不仅在军事上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更开始涉足政务,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干。

在一次朝会上,诸葛亮提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在保证军需供给的同时,又不至于加重百姓负担。众臣各抒己见,却都未能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就在此时,陈式起身请命发言。

"丞相,末将有一建议。"陈式沉稳地说道,"我们可在边境地区设立屯田,由军队自己耕种。这样既可解决军粮问题,又能减轻内地百姓负担。不仅如此,这些屯田还可以作为防御工事,一旦有敌人来犯,即可转为军事要塞。"

诸葛亮听罢,眼前一亮。他当即拍案叫绝,称赞陈式的这个建议既解决了眼前的难题,又为长远发展做出了规划。从那以后,诸葛亮便对陈式另眼相看,常常在朝会上征询他的意见。

不久之后,蜀汉与南蛮交界处发生了一些摩擦。南蛮首领不满蜀汉在边境修建城池,扬言要发兵攻打。诸葛亮深知此时蜀汉初建,不宜再生事端,便决定派遣使者前往南蛮议和。这个重任,他交给了陈式。

陈式接到任务后,立即着手准备。他不仅仔细研究了南蛮的风土人情,还特意学习了一些南蛮语言。到了南蛮之后,陈式以其卓越的外交才能和诚恳的态度,很快就赢得了南蛮首领的好感。

在谈判桌上,陈式巧妙地运用外交辞令,既表达了蜀汉的善意,又不失国家尊严。他向南蛮首领解释,蜀汉修建城池并非针对南蛮,而是为了防御北方的威胁。同时,他提出了互市贸易的建议,让南蛮可以通过和平贸易获得更多利益。

最终,在陈式的努力下,南蛮首领不仅同意和解,还与蜀汉签订了互不侵犯的条约。这次外交行动的成功,不仅化解了边境危机,还为蜀汉赢得了宝贵的和平发展时期。

浮沉起落:政治风波与最终的重返辉煌

然而,就在陈式的仕途正处于巅峰之时,一场意外的政治风波将他推向了命运的转折点。

建兴五年,诸葛亮率军北伐,陈式被委以留守成都的重任。就在这时,一位名叫李严的大臣向朝廷递交了一份奏章,其中详细列举了陈式在处理政务时的诸多"失误"。李严指出,陈式在分配军需物资时有所偏颇,在处理民事纠纷时不顾律法,更有结党营私之嫌。

这份奏章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诸葛亮得知后,立即命令陈式暂时放下手中事务,等候调查。经过一个月的深入调查,大部分指控被证明是误会或夸大其词。然而,关于"议论朝政"的指控,却并非完全无中生有。

诸葛亮深知陈式的才能和忠诚,但同时也意识到,这次事件已经在朝中造成了不小的分歧。为了平息争议,诸葛亮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陈式暂时调离朝中要职,外派到边境驻守。

陈式接受了这个决定,带着几名亲信,踏上了前往西南边陲的旅途。在边境的日子里,陈式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全身心投入到守卫边疆的工作中。他凭借自己的才能和经验,很快就理顺了当地的军政事务,赢得了当地将士和百姓的爱戴。

就在陈式以为自己将在边疆度过余生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出现了。蜀汉朝廷正面临一场严峻的外交危机,魏国为了牵制蜀汉,暗中派遣使者前往南蛮,企图挑拨南蛮与蜀汉的关系。

诸葛亮想到了正在边境驻守的陈式。他立即下令,火速召陈式回朝,并委以重任。陈式接到诏令后,立即启程返回成都。

回到成都后,陈式立即投入到了处理南蛮危机的工作中。他提出了与南蛮结盟的建议,不仅承诺在经济上给予南蛮更多支持,还表示愿意在军事上进行合作,共同抵御外敌。

最终,在陈式的努力下,南蛮首领同意了与蜀汉结盟的提议。双方签订了盟约,不仅化解了此次危机,更为日后的合作奠定了基础。陈式凯旋而归,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赞誉。

诸葛亮更是亲自设宴为他庆功,并当众宣布恢复其原有职务。就这样,陈式重新回到了朝堂核心,继续为蜀汉的兴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随后的岁月里,陈式继续在军政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参与了多次北伐魏国的军事行动,每每都立下赫赫战功。在一次关键战役中,陈式凭借其出色的战术指挥,成功挫败了魏国大将司马懿的进攻,为蜀汉赢得了宝贵的战略缓冲时间。

在政务上,陈式提出了多项改革建议,如改善赋税制度、完善司法体系等。他认识到,要想让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

陈式提出的"均田制"改革方案,旨在缓解贫富差距,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这一方案在实施后,确实取得了显著效果,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为蜀汉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晚年时,陈氏将目光投向了教育事业。他深刻认识到,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于是,他向朝廷提议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学堂,广收贤才。

"国之根本在于人才。"陈式在朝会上慷慨陈词,"我们必须重视教育,培养更多有才之士,才能让蜀汉基业长青。"

这一建议得到了朝廷的大力支持,很快就在全国推广开来。陈式亲自参与了学堂的规划和建设,制定了详细的教学大纲,涵盖了文学、历史、军事、政治等多个领域。这些学堂为蜀汉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国家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除了推动教育改革,陈式还亲自编撰了一部名为《治国要略》的著作,其中总结了他多年来从政和用兵的经验。

这部著作涵盖了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多个方面,是陈氏一生智慧的结晶。《治国要略》后来成为蜀汉朝廷培养官员的重要教材,影响深远。

随着年龄的增长,陈式虽然不再亲自上阵杀敌,但他的智慧和经验仍然是朝廷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他经常被邀请参加重要的军事会议和政策讨论,他的建议总是能够切中要害,为蜀汉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在陈氏八十大寿之际,朝廷特意举行了盛大的庆典。当时的蜀主刘禅亲自为他祝寿,并赐予他"元勋"的称号,以表彰他对蜀汉的卓越贡献。庆典上,年迈的陈氏面对满堂宾客,回顾了自己的一生。

"我的一生,始终以报效国家为己任。"陈式语气平和但坚定,"能为蜀汉的兴盛尽一份力,是我此生最大的荣幸。"

这番话不仅道出了陈式的人生信念,也激励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许多年轻的官员和将领都表示,要以陈式为榜样,为蜀汉的未来继续奋斗。

就这样,陈式在为国家鞠躬尽瘁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了蜀汉历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而他的智慧和贡献,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结语:

陈式的一生,从无名小卒到朝廷重臣,从军事将领到政治家,再到教育改革者,展现了一个人才的多面性和成长轨迹。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出身寒微,只要有才能和勇气,就能在乱世中脱颖而出。

陈式的智慧、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不仅影响了他所处的时代,更为后世树立了榜样。他的传奇一生,无疑是三国时期蜀汉历史的一个缩影,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回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楚霸王项羽,是一位具有贵族精神的神勇将军,清朝女知识分子李晚芳写他“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兵仙”韩...
开历史倒车?项羽为什么不称帝,... 开历史倒车?项羽为什么不称帝,搞分封养大刘邦灭了自己 项羽 项羽,今天影视剧都给人一种霸王举鼎的莽...
原创 英... 英国是今日位于欧洲西北部的岛国,它的国力只能算是二流国家。即使名列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但受限于领土面...
原创 1... 都说苏联解体是历史的必然,其实,历史留给苏联的机会还当真不少,且不说后有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两任足以...
原创 陈... 很多年后,陈独秀的机要秘书回忆道:他的文章写得很快,有学问,口才并不是很好! 是的,他更擅长于写,毛...
章铜胜丨边走边看风景 我喜欢坐车,一个人,坐长途汽车,或是绿皮火车,在路上,边走边看,看一路的风景。 很多人都喜欢在路上。...
原创 顺... 静妃 顺治帝,即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6岁登基,由其叔父多尔衮摄政,出于维护当时的满蒙关系的考虑...
原创 萧... 古人曾经要想表达一个人的好坏都是他,总会用8个字来表达,那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到底是一个什...
原创 雍... 最开始看《雍正王朝》的时候,感觉就是一部爽剧,剧情跌宕起伏,非常过瘾。再后来,又觉得这是一部职场晋级...
桑乔离队在即,曼联迎来姆布莫转... 桑乔离队在即,曼联迎来姆布莫转会新机遇! 桑乔的曼联生涯即将落幕,而红魔正紧锣密鼓地追逐新的锋线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