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的峥嵘岁月里,我国海南岛上矗立着一面不倒的红旗,它代表的是一支由我党领导的坚强武装力量——琼崖纵队。
从大革命失败的1927年,到海南岛解放的1950年,这支部队始终在海南岛上坚守,保持了整整23年的红旗飘扬。
而琼崖纵队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如此长时期的历史考验,离不开一位杰出的领导者——冯白驹。
冯白驹,被誉为“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他的事迹和贡献被誉为海南岛的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他有哪些传奇故事呢?
他的人生结局又如何呢?
冯白驹,一位生于1903年、原籍海口市琼山区的革命先驱。1926年,他投身中国共产党,以坚定的信仰和无畏的勇气,投入到推翻旧政权、建立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冯白驹毅然回到家乡,积极发展革命力量,并创建了琼崖纵队,从此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涯。
在这漫长的革命岁月中,冯白驹领导琼崖纵队经历了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他始终坚持红旗不倒,始终保持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的革命理想,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50年,随着海南岛的解放,冯白驹因其卓越的贡献,被任命为海南军区的第一任司令员兼政委,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
他的故事,是琼崖儿女的骄傲,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冯白驹在进京汇报工作后,得到了周总理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革命时期,由于艰苦的条件,冯白驹患上了疾病,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
这次进京汇报工作时,周总理了解到了他的病情,特别嘱咐他留在北京治病,等到病好了再回去。周总理还非常细致贴心地为冯白驹安排了医生,并在他住院期间多次探望。
1952年,冯白驹因为广东土地改革进展缓慢,被上级认为存在“右倾”错误,被认为是地方主义“主帅”之一,从而受到了批评。
冯白驹在经历批评后,被任命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专门负责推进广东私营工商业的改造。此外,尽管他错过了1955年的授衔,但由于他在革命时期的卓越贡献,他仍然获得了三枚一级勋章,包括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这是一项极为罕见的荣誉。
1957年,冯白驹因地方主义观点再次遭受批评,被解除海南军区政委等职务,并被送到广东省三水县进行劳动改造。
尽管在下放期间,周总理等领导人对冯白驹进行了安慰,让他放下思想包袱,但冯白驹仍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未来,最终迎来了复出的机会。
1963年,冯白驹被调往浙江省,担任浙江省副省长等要职。之后的十年特殊时期,冯白驹备受身心折磨,但他始终坚守信念,坚信组织。
1971年,审查终于解除,冯白驹主要在北京生活,身体状况欠佳。他一边积极治疗,一边淡泊处世,直至1973年逝世,享年70岁。
在冯白驹去世十年后,1983年,有关部门为其平反昭雪,恢复了他的所有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