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傅作义,国民党高级将领。他属于晋系将领,不像阎锡山是山西的土皇帝,反而有些势单力薄,属于国民政府中的“杂牌”部队。蒋介石一般只提拔自己的嫡系部队,不太看得上傅作义这种“杂牌”部队。
那么蒋介石后来为什么对傅作义加官进爵呢?1947年年底,傅作义从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一跃成为华北“剿匪”总司令,统辖五省二市。蒋介石当然有他的如意算盘,他只是想利用傅作义在华北的影响力和部队稳住华北战局。
傅作义指挥很有头脑,手下主力部队骁勇善战,蒋介石对他的态度既忌惮又倚重。1948年2月,傅作义主持召开华北“剿总”会议,研究军事工作及部队的部署。
傅作义在会议上提出,自己作为总司令,有权调遣使用所有部队进入战斗序列。但副司令兼北平警卫总司令陈继承表示反对:“中央军的调动必须通过我,有的部队,如青年军208师,只有我才能调遣使用。”
而且,即使傅作义对直属部队使用,陈继承也要过问,态度跋扈,自认为是蒋介石派来的“监军”,总是挑战傅作义总司令的权威。
傅作义对此非常愤怒,先后三次致电蒋介石请求辞职。蒋介石不准,复电竭力挽留,双方僵持之下,蒋介为了让傅作义继续支撑华北残局,不得已撤掉了陈继承。
这还仅仅是傅作义不满蒋介石的一件小事,两人在越来越多事情上发生分歧。蒋介石与傅作义之间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战局不利的影响下,逐渐深化,日趋激烈。
1948年10月,蒋介石飞抵北平,在华北总部召集当时在华北的高级军政人员,以及东北的部分高级指挥官“训话”,说什么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久会爆发,苏联必败,美国必胜,美国的胜利就是我们的胜利等等。
蒋介石是想鼓励士气,但傅作义却从其中看清了一个事实,蒋介石一心投靠美国,根本不可能是实现中国统一复议的人。傅作义内心陷入重重疑虑,整天在书房呆着,总问参谋长“和谈是不是投降?”“不讲道德还能做人吗?”“咱们过去的历史就完了吗?”等等很难回答的问题。
北平城被围,傅作义陷入困境
1948年12月14日,东北野战军百万大军从三个不同的地方越过长城,将华北国民党60万守军分割包围。15日,傅作义在中南海居仁堂会议室召集各军长官和总部参谋长参加军事会议。
会后,傅作义找自己的嫡系下属谈话,谈话的内容多是当下该如何抉择。其中有一段:“当前形势只有谈和是出路。走和平的道路是符合北平几百万老百姓的心愿,是替人民办好事。但是要冒风险,不会一切如意。可能有人骂我们是降将,可能有人认为我们是叛徒,也可能定我们是战犯,把我们关起来。所有这些风险我们都得准备承担。”
从谈话来看,傅作义对北平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1948年11月4日,傅作义奉蒋介石之命飞赴南京参加最高军事紧急会议。蒋介石想借助傅作义部队的力量挽救残局,对傅作义厚礼相待。
蒋介石的儿子蒋纬国和国防部长何应钦到机场迎接傅作义,并一起乘车下榻,之后会议一连开了4天。会外,蒋介石找傅作义密探,要求傅作义的嫡系以及归傅作义指挥的蒋系军队全部南撤,还计划任命傅作义为东南军政长官,划福建为傅作义所辖部队的基地,目的是准备收缩防线,集中兵力,划江而治,待机反攻。
傅作义却并不信任蒋介石,明白蒋介石这是意图削弱自己控制部队的力量,并安插亲信、特务,企图监视和控制自己。因此傅作义虚与委蛇,假意说要扩军,并在天津、塘沽一带修建60公里的弧形阵地,建立碉堡群,与解放军一战。
11月6日,傅作义感觉留在南京不妥,担心蒋介石会有什么其他动作,因此让副参谋长安排,立即乘坐飞机返回北平。
傅作义回北平之后,内心对蒋介石更加绝望,他清楚的知道,蒋介石有逃亡台湾的打算,并已经做了很多部署。傅作义并不愿意,但傅作义和共产党也并不熟悉,并不愿意直接放弃抵抗,他陷入两难的境地。
在行动上,傅作义将张家口军队的家属转移到天津集中,积极构筑防御工事,以示执行南京会议的决定,但主要目的是稳住蒋系几十万军队,缓和蒋介石要他南下的压力。
傅作义女儿傅冬菊的特殊身份
抗战时期,傅作义长女傅冬菊送到相对稳定的后方重庆上学。傅冬菊就读于重庆南开中学,并在学校中介绍革命印象,参加了学校读书会秘密革命组织,开始接触秘密革命活动。
实际上,当时不少国民党官员家的子女,都曾接触过学校的进步组织,甚至还有些走上了革命道路,直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地下党的一员。
傅冬菊就是这样的情况,有时候傅作义到重庆开会,父女相聚,傅冬菊经常有意无意在父亲面前提起一些国民党丑闻,以及一些共产党团结抗日的事情。
大多数时候,傅作义都是沉默少言,甚少发表意见。但是傅冬菊这些言行,自然引起了傅作义的注意,对于这个长女,傅作义还是挺疼爱的。
傅冬菊高中毕业后,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在大学中,她加入了民先组织。毕业后,傅冬菊到天津《大出版》担任记者,并在天津加入了共产党,成为天津地下党的一员。
此时,北平战事吃紧,傅作义将夫人和几个年纪小的子女送往重庆,在天津已经参加工作的傅冬菊,就成了距离傅作义最近的亲属。
1948年10月,傅冬菊从天津到北京,地下党负责人黎志向傅冬菊了解傅作义的思想认识情况,并安排傅冬菊留在北京,以此作傅作义的工作,努力促成和平解放北平。
11月6日,傅作义从南京参加最高军事会议回到北平,见女儿来了很高兴,询问女儿近况。聊着聊着,又聊到眼前的处境,傅作义难免忧虑重重。
傅冬菊问:“爸爸你有什么难事,不如和我说说。”
傅作义就和女儿讲了他进退维谷的苦闷。对于父亲的处境,傅冬菊了解一些,毕竟她并非娇生惯养的大小姐,而是独立工作,并加入共产党的一位地下党员。
傅冬菊贴心地安慰了傅作义,并尽可能的照顾好傅作义,给父亲做家乡菜,调节他的情绪。傅作义这段时间思想斗争激烈,总是唉声叹气,还爱发脾气。
有几次看机会合适,傅冬菊趁机劝傅作义:“既然国民党失去民心,蒋介石不能信任,那我们何不倒向共产党呢?”
傅作义十分吃惊,望着女儿说:“你说什么?倒向共产党?那不行,不行!”
傅冬菊不慌不忙地说:“是的,应该倒向共产党。爸爸投身军旅几十年了,所为之奋斗的是国家的独立和统一,但是,蒋介石在抗战胜利后投靠美国,背离人民,国家还有什么独立和统一可言呢?而共产党一心为国为民,这一点,爸爸应该是十分清楚的,拥护共产党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爸爸要当机立断,脱离蒋介石国民党,走人民的道路。”
傅冬菊一番话逻辑严密,在情在理,傅作义似乎想到什么,紧张地问:“你是不是参加了共产党?你是共产党么?”
傅冬菊只说自己还不够资格,含含糊糊的转移话题。
傅作义虽然觉得蒋介石国民党失败的局面已不可挽回,但他并不准备投向共产党,而是有自己的打算。傅作义想把华北国民党军队扩充到100万人,以此为后盾,与共产党谈判成立联合政府,平分秋色,争取一对一的对等局面。
若联合政府搞不成,平津守不住,可伺机西逃绥远,或者不得已时南撤。
于是,傅作义同他的政工处长王克俊秘密策划,拟定与中共言和的电文,呼吁和平,提议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要求中共派代表到北平谈判。
傅作义考虑到电文要直接发给毛泽东,此事要绝对保密,一旦走漏风声,蒋介石会以“叛逆”罪名将自己送上军事法庭,所以必须要找个可靠的人来办。
思来想起,傅作义认为自己的女儿最可靠,就找傅冬菊来问:“你认识那边的人吗?”
傅冬菊:“‘那边’是指谁啊?”
傅作义:“共产党。我想和那边联系一下。”
傅冬菊听了高兴极了,说:“我试试看。”
傅作义有些担心有特务套路自己女儿,反复和傅冬菊确认:“你认识的是不是真共产党?”
傅冬菊:“肯定是。”
于是,傅作义就叫傅冬菊秘密发电报。为了防止国民党特务截获,傅作义直接口述电文内容,让傅冬菊背诵下来,再传达给地下党联络员。
电文的内容大体是:傅作义已认识到过去以蒋介石为中心来统一国家、复兴民族是完全错误的,决计将所属约60万军队交毛主席指挥,以达救国救民的目的,请南汉宸来商谈和平,回复像抗日战争初期那样合作共事的关系。
这封电文其实是傅作义向中共进行和平的试探。但这封电文一直没能有回音,于是傅作义又以各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谋求与中共和谈。
傅作义的打算,毛泽东运筹帷幄
1948年11月18日,彭泽湘、符定一带着傅作义搞华北联合政府的意图,到石家庄找中共接洽。当时,福足以手中还有20个师的基本部队,有谈判的资本。
傅作义的计划是,在承认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以冀、察、绥三省实力,派代表参加联合政府,在华北和共产党分庭抗礼。军队交给联合政府指挥,自己的地盘、军队都能保存下来,政治上能说得过去,部下也能接受。
但是,这样的计划,中共是不能接受的。中共获悉傅作义派彭泽湘和符定一前去西柏坡接洽谈判,决定利用这个机会稳住傅作义。
11月18日,中共中央急电林彪、罗荣桓、刘亚楼:
傅作义经过彭泽湘、符定一和我们接洽起义,已到石门,明后日即可见面。我们拟利用次机会稳住傅作义不走,以便迅速解决中央军。
因此,命令东北部队主力以一两天时间完成出发准备。于21日或22日全军或至少8个纵队取捷径以最快速度行进,突然包围唐山、塘沽、天津三处的国民党军队,不使逃跑,并争取使中央军不战而降。
当时中共中央并未采取具体的和谈行动,而是抓紧时间调集东北野战军入关,以军事打击作为斗争的主要手段。
平津战役揭幕时,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淮海真意正在进行。华北国民党部队孤立无援,军心动摇,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傅作义有意把蒋系部队摆在北宁线,把自己嫡系摆在平张线,一旦东北野战军入关,蒋系部队首当其冲,而自己的嫡系部队在不利情况下,可以西撤绥远。
蒋介石希望傅作义固守华北,阻解放军南下,又犹豫着想把华北兵力全部南撤,巩固江南防务举棋不定。傅作义也是脚踏两只船,想看看形势变化,平津能守则守,不能守就西撤绥远,但表面摆出固守的架势。
毛泽东大概猜得到傅作义的意图,毛泽东认为华北国民党军队逃走或收缩都对大局不利。因此,迅速完成战役的分割和包围,是平津战役的关键。
早在辽沈战役结束前后,毛泽东就只是东北野战军组成先遣兵团,战役结束后,迅速向关内进军。之后,毛泽东又多次电令顶杯野战军主力早日入关,隔断北平与天津,天津与塘沽,塘沽与唐山各地的国民党军,不使其收缩,不使其逃跑。
1948年12月23日,傅作义在新保安战役中失利,24日,张家口解放,傅作义西逃的道路被切断。1949年1月,解放军攻克田径,北平孤城已被包围一个多月,水电完全被解放军控制。
傅作义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想法更加坚定,但他有一大顾虑,在北平城内归他指挥的蒋系军队几乎10倍于他的嫡系部队。傅作义愿意和平起义,但蒋系军队不一定愿意和平起义。
为了确保安全,傅作义与老部下安春山严研究了严密周祥的军事部署。
12月12日,华北总部少将联络处长李腾九合身着便装的李炳泉(正式的中共北平地下党代表)坐着吉普车,到华北总部办公楼下。
二人直接进了傅作义的办公室,李腾九正要介绍李炳泉的身份,李炳泉就自我介绍说:“我叫李炳泉,是受中共地下党的派遣来见傅先生的。欢迎傅先生果断地作出决定,进行和平谈判,使北平问题获得和平解决。”
傅作义:“能否由崔载之代表我同你到共去见中共方面的领导?”
李炳泉:“可以。”
傅作义当即作出决定,让崔载之由李炳泉陪同出城联系。 谈判的事情进行了好几次
但是双方一直都没能达成共识。
后来北平城内的局势越来越糟糕,傅作义也明白,谈判是不可能了。最后,傅作义采取了和平起义的方式,让北平这座古都免遭战火摧残。
解放军其实全面占优,即使要用兵,解放北平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为了保护北平城,双方都选择了避免战火,傅作义终于下定决心弃暗投明。
北平起义之后,傅作义还去了一趟西柏坡,面见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最后,傅作义也成为了建设新中国的一员,长期担任水利部部长,为中国水利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