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一位亲历中国民主革命的活化石,在耄耋之年,石破天惊的对采访他的记者说出了这样的话——“毛主席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最经天纬地的人之一,蒋介石是比不上的”。在采访中,他毫不避讳地阐明了自己的个人观点和政治倾向。
再细看这位老人,当年英气逼人的脸庞,已被岁月犁上了深深的沟壑。曾经虎背熊腰,高大威武的身躯也早已低矮佝偻。但即使大步流星变成了步履蹒跚,即使满脸的皱纹,弯曲的腰身,提醒着他已风烛残年,一切的一切,却丝毫不改他那锐利的目光。而在他沉着的谈吐下,又掩盖着多少尘封的岁月,埋葬着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生平,一探他的人生经历,去思考他说的话。
鹰犬将军
宋希濂,被称为“鹰犬将军”。曾是蒋介石的心腹,最得蒋介石欢心的爱将之一。
1907年,他生于湖南湘乡。儿时家境富裕,自14岁起,他便立志报国,多次参加爱国运动,创办《雷声》绘报,宣扬爱国主义。17岁入黄埔军校学习,是黄埔一期的学员,也是周总理的学生。
入校两个月后,因为表现优异,他以17岁的年龄成功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当时孙中山先生还在世,他不仅听过中山先生的讲话,而且还作为护卫,护送过中山先生到韶关。
到了1925年,也就是宋希濂18岁时,他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国共两党还处于合作状态,关系还没有破裂,黄埔军校的学生可以既是国民党员,也是共产党员,开国大将陈赓是他加入共产党的介绍人。
放在今天,18岁也就是刚刚成年,刚刚脱离《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孩子们经过了高考,考上了大学……而宋希濂的18岁,比后辈们优秀了太多。在他的人生节点中,18岁的他做到了能做到的一切——立志报国且付诸实践,加入国共两党,见过国父孙中山,见过周总理,蒋介石等等那个时代最能代表中国希望的,最顶级的一批领导人。
可纵观他的人生,他成也在这儿,败也在这儿——他见的太多了,导致在一次次关键的时候,不知道跟谁走。你说他跟着蒋介石一条道走到黑,是不准确的——他是跟着国民党一条道走到黑——蒋介石代表不了国民党。
他认知中的国民党,是有中山先生的,虽然中山先生死后国民党很乱,但什么政权没有问题?人不就是解决问题的吗?尤其他还是个军人,军人最能忍耐,于是乎,他跟着蒋介石干了很多天怒人怨的错事儿。
后来,因陈炯明反对北伐,且陈炯明与孙中山意见始终不合,并且大张旗鼓的炮轰孙中山驻地,1925年,宋希濂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东征。
而到了1926年,蒋介石贼喊捉贼,策划了类似日本七七事变的中山舰事件。七七事变是日本人说一个日本兵丢了,要进宛平城搜查,说白了就是编个理由闹事儿。中山舰事件是共产党员李之龙接到命令,让他指挥中山舰到黄埔。而当中山舰开到黄埔后,蒋介石立马改口,否认自己的一纸调令。与此同时,他又安排炮制了一些谣言,说什么共产党员要劫持自己云云。拿着这个由头,他马上逮捕了大批共产党员。
彼时,孙中山刚刚病逝,国共两党的合作关系仍在,蒋介石凭借一手骚操作在独揽大权的路上又近了一大步。但这个事极度不符合常理,人在陆地上,谁劫持陆地上的人用军舰啊?坦克都比军舰靠谱,军舰能在地上跑,还是在地上爬啊?然后用军舰还就只用一艘?一艘军舰能干啥啊?
可惜当时共产党的领袖陈独秀对蒋介石炮制的阴谋并不警惕,对蒋介石采取了妥协的态度。撤回了在部分部队中的共产党员。与此同时,宋希濂退出中国共产党。
也是1926年,孙中山已在北京病逝一年,宋希濂跟随蒋介石参加北伐,并于战场负伤,停职修养。
而到了1927年,宋希濂被派往日本千叶陆军步兵学校留学。留学期间,不得不说他是真爱国,配合国内的反日运动,在日本也进行反日宣传,搞得自己屡屡被捕。到最后日本人心里跟明镜儿似的——总搞事情的就是你小子,有事没事儿先抓你总没错。
而自从宋希濂回国之后,跟着蒋介石,就开始不干人事儿了。在当时的宋希濂看来,我打小立志报国,追随前辈们的脚步。在这一块儿做的最好的是孙中山先生,孙先生作为国民党的一把手,国民党是孙先生所创立,跟着国民党走总没错。
而蒋介石是孙先生之后的国民党第二位领导人,又是孙先生的连襟,他说“剿匪”、他说“反共”、包括后来他说攘外必先安内,虽然不全部理解,不全部赞同,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而偏偏他是真想报国,而偏偏他是真有两下子,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结果做的越多,错的越多,在反人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说他做的几件错事儿,他的行为严重背离了中国革命的正确发展方向。
1934午5月,他参加第五次围攻中国工农红军,任第36师师长兼抚州警备司令,参加对中共苏区的围剿。正是这第五次围剿,使得中国工农红军开始战略大转移,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
1935年4月,他被授予陆军少将,紧接着6月18日,他遵照蒋介石的指挥,在长汀中山公园枪杀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瞿秋白。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按照蒋介石的指挥,率部入陕,去西安救驾……1937年2月,兼任西安警备司令。
一步接一步,他成了蒋介石的鹰犬。 “鹰犬将军”的称号,他永远也洗不掉,作为刽子手,他身上沾了太多革命先辈的血。
但要说曾经立志报国的小子,跟着蒋介石彻底的变得无可救药,缺德带冒烟儿,啥好事儿不干,也不是。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打响,宋希濂率领所在部队昼夜不停的赶路,从西安赶到了上海。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前后共计三个月, 这一战虽然上海还是没守住,但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使得海内外的抗日志士都明确了,日本无法在短期内速亡中国。而在会战中,宋希濂部攻入了汇山码头,阶段性的战果,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
在随后的南京保卫战中,他命部队对前线溃逃的士兵,直接开枪打死,尽了自己全部的努力来保卫南京。
功是功,过是过
1938年,他率军在兰封围攻土肥原贤二第十四师团。(徐州会战的支线战役)
同年,他率军在大别山激战日军,富金山、沙窝雨战役(武汉会战的支线战役)中,宋率三个师重创日军,毙敌4506人。
1942年4月,日军由缅甸进入云南,宋希濂又率部迎击,在怒江边,尽歼来犯日寇。因为在抗日战争中的杰出表现,他获得了当时中国的最高荣誉——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总统杜鲁门也因为他在二战中的杰出表现,给他颁发了棕叶自由勋章。
除他个人以外,甚至可以说他们一家子都为了抗日齐上阵。他胞兄宋尚鲁,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堂兄宋介宏,参加淞沪会战;堂弟宋雷初和宋介毅,参加武汉大会战、滇缅大会战;妹夫刘起凤,参加武汉大会战、滇缅大会战;他妻子的兄弟,在杭州空战中阵亡,为国捐躯。妹夫家俩儿子,一个叫一个叫刘屠倭,一为刘平倭,名字都是宋希濂取的。
时至今日,他的墓碑上,也有彼时湖南省委书记的熊清泉为其题写的“抗日名将宋希濂之墓”。
在抗日这件事上,宋希濂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他身上有着典型的国民党军人的特征,抗日不含糊,内战也……类似的还有张灵甫等。而宋希濂的在建国以后的经历,是他能得出毛主席和蒋介石差别的来源。
宋希濂在1949年12月19日,于四川大渡河边被俘。此后,他三番五次找机会自杀,但他的好友陈赓,也是英雄惜英雄,连夜赶路从云南边境赶到他被关押的地方,用一番长谈打消了他心里的郁结。
其实宋希濂这样的人好劝,一句话,你死了还怎么为国效力?纵观他的一生,任谁也说不出宋希濂不爱国这句话,所以当曾经的同学陈赓一出面,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很快,便打消了宋希濂自杀的想法。
后来,宋希濂等国民党被俘高级将领,被安排到了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进行新的改造。在这里,这些国民党的高官们时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他们一次次复盘自己指挥过的战役,去了解共产党打仗的方式。
而关于这个问题,宋希濂在晚年给出的结论是“毛主席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最经天纬地的人之一,蒋介石是比不上的”。
确实,毛主席对待曾经的敌人,大多数以怀柔和团结为主,在1927年《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报告》中,毛主席就提出了“团结大多数,打击极少数”的政治理念雏形,争取一切能争取的力量,将他们团结到身边。
对于宋希濂等国民党将领,活着的他们,等于人民的教科书,不仅可以告诉后来者曾经的胜利有多么来之不易,同时也能彰显新中国对待政治问题的宽大胸怀;而接受改造后的他们,又能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毕竟这帮人都是人杰,是一个时代的精英。
不仅仅是宋希濂,杜聿明在改造后,甚至担任过全国人大代表,骨灰还被安放于八宝山革命烈士纪念馆;王耀武再改造后,还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
毛主席对待他们的态度是“功是功,过是过”,哪怕曾经是敌人。
他曾让罗瑞卿带话给王耀武,说你们国民党将领的抗日功劳,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会永远记住的。而反观蒋介石对待政敌,那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失去兵权,只能流浪欧洲,美其名曰“出国考察”。彼时国内正万众一心地抵抗日本侵略,蒋介石让一个带了半辈子兵,打了半辈子仗的将军,出国考察什么?
而在七七事变以后,杨虎城想,既然你不让我回来,我就偷偷回来,抗击日本侵略者是每个中国军人的夙愿和使命,日本人都侵略到家门口了,这仗不打枉为军人。
杨将军这边想的挺好,结果到了国内,没等喘口气、喝口水的功夫,就让一群特务给逮捕了。逮捕之后就是关押,然后一关就是12年。12年间,别说战场抗日了,杨将军一家在暗无天日的地牢里,连见个太阳都难。
在这毫无尽头的羁押中,妻子因为经不住国民党特务的迫害含冤而死。直到1949年,国民党大势已去,兵败如山倒,杨虎城都没被放出来。
可眼看着马上要溃逃台湾,带着杨虎城又太麻烦,于是蒋介石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下令处决杨虎城一家。杨将军的两个孩子,连带着秘书和秘书的孩子统统死在了蒋介石的手里。
而这个秘书的孩子,就是小萝卜头。
杨虎城死时正当壮年,56岁是一个职业军官最好的年纪。而60年后的2009年,杨将军被评为“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了杨将军在日寇的铁蹄践踏国土的紧要关头,以民族大义为重,以自己和家人的性命为赌注,作出了符合人民利益的抉择!
与杨虎城相比,宋希濂等国军将领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毛主席心中装着国家和民族,装着人民群众,对待过去的敌人,不报私仇,不泄私愤。哪怕自己全家和很多烈士都牺牲在了这帮人手中,依旧以民族大义为出发点,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一道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而蒋介石呢?在他的眼里,人命不如狗,很多时候他草菅人命只是为了报复,为了发泄个人心中的怨怼,说白了,为了出气。
国民革命中,死在国民党手中的仁人志士,爱国豪杰太多太多,比如闻一多先生,他因指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话刚说出去,当天下午人就被暗杀了,一天都没过。
实事求是,杀闻一多有什么好处吗?越杀国内反对的声音和浪潮越多,就这种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不该干的事儿,蒋介石干了太多太多。分析他的行为动机,最后只能归结到出气上。
在他的眼里,民族大义不如一己私利,在日寇来势汹汹的时候,他依旧把自己的小算盘敲得叮当响,依旧认为“攘外必先安内”,扫清共产党,扩大自己对全国的掌控。只有掌控了全国,他才能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
蒋介石的权欲
还有一件事儿,可以把蒋介石的这个特点暴露的淋漓尽致。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尾声,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岗村宁次率日本侵略军向中华民国政府投降,于9月9日在南京签署投降书。
当时,共产党方面的态度是,岗村宁次在中国奉行“三光”政策,日军所过之处杀光、烧光、抢光,这样对中华民族犯下滔天罪行的人,必须在战争结束后得到审判。
结果蒋介石为了当时日本人占领中国的地盘和日本部队手中的武器,破天荒的把这位穷凶极恶,罪大恶极的战犯聘为了国民党的军事顾问。本该千刀万剐的岗村宁次,摇身一变出现在国民党的部队中。
他逃过了东京大审判,于1949年1月,被国民政府宣判“ 无罪”,4月返回日本。像寻常老人一样,又活了将近20年才因病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蒋介石的眼里没有国家和人民,他的利益高于一切,他的心情爽不爽,他能否出气高于一切,国家只是他实现个人目的的工具。
而毛主席的眼里没有个人私利,没有个人得失,国家和人民就是一切。在人生的末年,毛主席常常对着毛岸英穿戴过的贴身物品掉眼泪。在76年主席逝世后,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除了书以外,还有毛岸英的两件衬衫,一双袜子。
宋希濂是多次见过蒋经国的,这位国民党的“太子”,在党内各种镀金,官职升的比坐火箭还快。
1937年,蒋经国从苏联返回国内,1938年,寸功未立的他,破天荒地晋升少将。随后,他又被任命为赣州区保安司令、防空司令。六年以后,蒋经国以34岁的年龄晋升中将。
而毛主席的孩子毛岸英,八岁时和母亲杨开慧一起被捕入狱,抓进去一个月后,母亲就被枪决。于是,八岁的毛岸英带着俩弟弟开始了流浪生涯,后来被共产党员营救去了苏联。1946年,在延安毛泽东父子重逢,这次见面距离上次父子分别,间隔了18年。
在漫长的旅苏生涯中,毛岸英紧跟苏军冲锋在第一线,去了波兰,白俄罗斯,捷克斯洛伐克等地。作为精通三国语言(英、俄、汉)且上过战场的战士,因为不熟悉国内的社会环境,人民生存方式,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于是毛主席就把他安排在陕北学种地,干农活,搞土改。直到解放战争结束,他一直在学种地,干农活,搞土改。
毛主席奉行的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不是某个人、某个家族的国家。他不想中国有朝一日,又回到“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的一天,他不想人民受二茬苦,糟二茬罪,所以早在1940年的1月,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明确提出:“中国现在可以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区人民代表大会直到乡人民代表大会的系统,并由各级代表大会选举政府”。
而在1945年的4月,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说:“新民主主义的政权组织,应该采取民主集中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政府。”在建国前他就构想好了中国未来的社会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是将一个国家传给儿子,成为“家天下”。
伟人不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纵观毛岸英的一生,毛岸英如果想镀金,解放战争时不用在陕北“学种地,干农活,搞土改”,直接跟着林彪从东北打到海南岛,这一路下来,能拿多少军功,得多少表彰?他又何必去朝鲜战场硬刚当时地表最强的美国呢?
而蒋经国在父亲死后,是真的接了班的。
当然,这也不是说蒋经国一无是处,但父亲是父亲,孩子是孩子,不能混为一谈。在1927 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作为蒋介石的儿子,曾发表声明指责父亲叛变了革命。不知道蒋介石看到儿子反对自己是何感想,但儿子在这个问题是表态反对父亲的。
或许是怕父子俩政见不合,让外人看笑话,蒋介石把儿子送到苏联将近十年。这期间,蒋经国想回来父亲都不让。而当父亲死后,他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后,蒋经国大力发展经济,使台湾民生蓬勃振兴,化身为彼时的“亚洲四小龙”。
而且,他在政治上始终遵循一个中国政策,开放两岸探亲,结束了父亲在时始终对大陆仇视、挑衅的政治态度。试想,如果他能多活两年,可能台湾的回归就不会有后来李登辉、陈水扁、蔡英文等政治投机者横插一杠的机会,使得台湾问题直到今日还依旧是个问题。
宋希濂的长官,蒋经国的父亲,是中国政治权谋的集大成者。他利用姻亲关系(娶宋家姐妹,和孙中山成为连襟)进入政治舞台,喜欢到处拜把子(陈其美等),拉帮结派搞小团体(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拉兄弟感情(官方信笺中叫冯玉祥吾兄),利用完人之后又把人踢到一旁。
他喜欢玩弄权术,搞阴谋(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重庆会议等),搞暗杀(闻一多等),报复心极强(张学良被软禁一生),有江湖人无所不用其极的那套思维,又推崇曾国藩,喜欢研读曾氏的《冰鉴》,喜欢高大英武的帅哥,喜欢任用同乡人(陈诚、胡宗南),心思细腻缜密,却又十分多疑。在军阀乱战的民国时期,他做到了大面上统一了全国,虽然仍然有地方军阀听调不听宣,不听调也不听宣,但起码维持了中国作为一个国家,面子上的统一。
而毛主席,作为开天辟地的伟人,一生不搞阴谋,坦坦荡荡,是革命规律的化身。他老人家写的东西都是阳谋——《论持久战》。日本人看了都只能保持缄默,然后战争的走向还就是这么发展的。在共产党早期的发展历程中,几次被打倒,几次又因为极度正确而得到拥护。时至今日,依然不得不说,他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同代,比后代起码多看了上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