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同集宁战役中傅作义打败了聂荣臻、贺龙两位元帅,但是他却在平津战役之中,凭借自己审时度势的优势在混乱的,才保护了北平这座名城没有被遭到破坏。
□ 国民党曾经的悍将
在人们平常的认知了解中,一说起傅作义,立刻能联想到他曾是一位三星上将,堂堂华北"剿总",在政治方面,似乎少有见解。那么提一个问题,如果他只是单纯地只懂得带兵打仗、冲锋陷阵,那怎么才能在国民党军官中脱颖而出,后来还被蒋介石任用为华北"剿总",掌管自己所拥有的职权呢?
当时的蒋介石想让他做东北和华北的总负责人,最后被傅作义以资历尚浅拒绝了,如果没有精明的政治头脑,就不会拒绝蒋介石的任命。
□ 加入中共的心酸历程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极为优秀的军事将领,在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国家的安全与和平。为了能让中华民族重新站起来,他们用着属于自己的方法保护着国家;用自己的方式向祖国和人民证明忠诚和信任。
蒋介石听说傅作义与中共洽谈,很害怕自己得力的手下“跳槽”到自己的对立组织,便竭尽全力来拉拢挽回,并且找到傅作义的老同事劝说无果。后面来来回回找了很多有能力的人劝说。傅作义最终还是坚持了自己内心的选择。
蒋介石心里觉得自己控制不了傅作义了,想到了一个便通知傅作义回南京参加会议,他心中早已知道这次回去恐怕凶多吉少,通过各种手段推动和谈,在适当的时机制造时段 同时也在给他压力。就抓紧派人彻查北平的地下党组织。
毛泽东发电指示北平的地下党,告诉他们傅作义虽然被列为战犯,但是他曾经与蒋介石有过很深的矛盾,只要讲述清楚他促使北平的和平解放,就是立了大功因为他是为人民所做的。
□ 最后的选择水利部部长
傅作义从出生到长大都生活黄河边上的一个小村庄,由于黄河流经的区域为黄土高原,沙多,造成水流不均匀很多地域出现缺水现象,傅作义从小就看到了很多沿岸百姓因为缺水而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意识到水对于百姓的重要性,
经过北平的和平解放后,有一天毛泽东特地找到傅作义向他征求建国后有什么打算,傅作义心中想起了小时候所看到的景象,便毫无顾虑的向毛主席明确表示希望可以从事水利工作。
1949年气势磅礴的开国大典后,最开始党中央安排同傅作义一起的原国民党的三位高级将领,安排担任的是国防委员会的副主席,但毛泽东唯独觉得对傅作义的安排不满意,不够好。在毛泽东的心里傅作义对国家的贡献最大功不可没,在平津战役中如果没有傅作义死守北平城就没有现在如此安全和平的北平,执意要给他安排一个部长的职位。
毛泽东的命令下达后,党中央又一次向傅作义确认他的意愿,他却依然坚持要搞水利,并且他毫不犹豫的愿意将自己的后半生奉献给国家,投身于水利工程的事业中去。最终傅作义得到了自己从小就向往并且热爱的岗位——水利部长。
傅作义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3年,外出视察傅作义都带最少的随从人员,从不讲究排场。怎么简单就怎么来,一点都不喜欢花里胡哨的欢迎仪式。在基层调研时,与随行人员一起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徒步查看水利工地。除了工作上。傅作义还要去探访农户家,询问日常的生活以及水够不够,晚年时期,他患病在身依旧要坚守岗位,怕耽误工作。临终前还在向到医院看望他的人询问北方地区下雨了吗?
傅作义不仅体恤百姓,对国家的水利事业贡献付出了毕生心血,可以算得上最“接地气”的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