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下午,在第十五届江苏书展的舞台上,著名文史专家、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程章灿携新作《对联课》亮相,与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国安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谈。两位学者围绕对联这一独特的中国文学样式,从历史渊源到创作妙趣,为现场读者奉上了一堂听得懂、用得上的传统文化普及课。
程章灿首先指出,对联是中国文学中“最短小精悍”的一种样式,其魅力正源于这种高度凝练的形式。他赞叹道:“一副对联甚至只需几个字,例如上联4个字,下联4个字,一共8个字,就成为一篇作品。”这种独特的对称之美与精炼之语,使对联成为连接雅俗、沟通古今的重要文化符号。
陈国安也分享了自己的读书体会,他提到,过去私塾里常以“对对子”启蒙,鲁迅笔下的寿镜吾先生就教学生对联课,可见对联在传统语文教育中的地位。他笑言:“我们以前总觉得只有私塾才教对联,没想到在高等学府的文学教学中,还开设这样一门传统语文基础课。”
作为《对联课》的作者和“对联课”的教学者,程章灿分享了自己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对联一直是传统教育中非常受重视的文体形式,过去的小孩子读书,都要从作对联开始,这是一个文学基本功。如果你学会了作对联,那么作诗、作词、作骈文、作八股文、参加科举考试,所有的这一切都没问题了。”同时他表示,南京大学中文系强调“知行合一”,学生不仅要读懂经典,更要尝试创作实践。“如果你对古人的经典作品没有深入理解,对诗词对联也无法提笔写一两副,我总认为这对理解作品会有影响。”基于这样的理念,也基于对联在传统文化中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他决定将对联纳入大学课堂,让学生通过写作对联来体会传统文学之美。《对联课》一书正是以他在南京大学授课的讲稿为基础,精心修订而成。
《对联课》中也收录了一些学生的课后习作,每一副学生交上来的作品,程章灿都会认真批改。谈及学生的进步,他难掩欣慰。陈国安也感叹,对联作为文化交流的特殊形式,不仅能够用传统的方式为现代作家祝寿,也能够让古人和今人在同一时空中对话。
活动尾声,程章灿还即兴作了一副以活动现场为主题的对联:上联为“家传户诵”,赞誉对联文化在民间的广泛传播;下联是“近悦远来”,表达对四方宾客汇聚苏州共享文化盛宴的欣喜。简短八字,既有对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礼赞,也寄托了对美好社会文化的向往。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