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对于制度的探寻与制定,也经历了一个充满曲折与思考的过程。早在1955年时,我国就曾施行“55式军衔”,并举行了一场授衔仪式。
在这场仪式之中,我们能够看见近代无数优秀将领的身影,而这种将星齐聚一堂的场景,也给新中国的成立后的历史绘下了辉煌的一笔。在这场授衔仪式之中,最为引人注意的便是十大元帅,而在十大元帅之下,便是十位大将。
这二十位将领,可以说各个都是我军之中绝无仅有的存在,而在大将之下,又产生了57位上将。
上将的人数虽多,但不可因此否认他们在抗战与革命之中做出的贡献。事实上,能成为国家的将军的人,都曾在战场之上有着突出而卓越的表现,对于他们,我们应心存敬意,更应学习他们的精神。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55式军衔”并没有使用多久,仅在1965年时就被取消,自此后,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再施行军衔制度。
到1988年时,由于缺乏军衔制度的种种不便,我国再一次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军衔制度,而这一次,被授予了上将军衔的将领仅仅只有17位,比1955年少了半数还多。
在这17位上将之中,有一位特殊的存在,那就是洪学智。在1955年时,洪学智被授予了上将的军衔,而在1988年时,洪学智再一次被授予了上将衔,成为了国家的上将。
也就是说,在这一生之中,洪学智曾两次被授予上将的军衔,这在我国是绝无仅有的,而洪学智也因此受到了人们更多的关注。
1913年的2月2日,洪学智出生在安徽一个名叫金寨的地方。同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人一样,洪学智出生在一个极为贫苦的家庭之中,他的父母是村中的农民,终日劳作,但生活依然十分困苦。
对于洪学智而言,这种如同平原一般一览无余的生活轨迹并不是他所期待的,而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也为了保家卫国,洪学智仅在15岁那年就加入了当地的游击队,也是在这一年,洪学智成为了我党中的一员。
在此后的多年里,洪学智一直牢牢跟随在党的身后,从未有过片刻的分离。在战场之上,洪学智是英勇的战士,而在党内,洪学智则是一位忠诚的同志。
在多年的峥嵘岁月中,洪学智积攒了丰富的作战经验,而他自己也因此从一名普通的士兵升任为军中的干部,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已经成为了黑龙江军区的司令员,并在东北地区的战场之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除此之外,在抗美援朝的重要战役之中,洪学智也在所负责的后勤工作中表现突出,并因此升级成了一位“全能”的将领。
在此后的多年里,洪学智一直奋斗于建设国家的道路上。他是一位有着坚定意志的军人,而这样的身份也使得他拥有了慧眼识英才的能力。在特殊时期结束后,洪学智曾起用过一位名叫赵南起的干部。
赵南起后来成为了吉林的省委书记,并为当地的农业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除了成为别人的“伯乐”外,洪学智也将自己的两个孩子都教育的很好。
他的大儿子名叫洪虎,长大后成为了一名政府干部,曾是吉林省的省长,而小儿子则叫洪豹,同父亲一样,洪豹后来也成为了一名军人,曾担任天津省警备区的副司令,并在1996年被授予了少将的军衔,也算是贴近了与父亲之间的距离。
终此一生,洪学智都始终是坚定的共产党人,同时也是国家的功臣,他被称为“六星上将”,在军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却并不因此而抬高自己,反而一直保持着低调质朴的行为作风。在2006年的11月20日,洪学智因病于北京离世,终年9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