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之上历来是刀剑无眼,打起仗来免不了有死亡。今天我们来说一位国军将领,他名叫李延年,是山东广饶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曾跟随蒋介石参加过东征陈炯明和北伐战争,在战场之上立下了不少的功勋,逐渐获得了蒋介石的器重和赏识。在抗日战争中,李延年率部参加过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宜昌会战等诸多战役,特别是在宜昌战役中李延年率部阻击日寇五个月之久,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抗日将领,与李仙洲、李玉堂两人并称为山东三李。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李延年被任命为山东地区受降长官,负责受理这一地区日寇的投降事宜。不久,独夫民贼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李延年旋即被任命为国民党第九绥靖区主任,率领两个军驻扎在连云港和海州一带,负责保障陇海铁路东段出海口的畅通。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拉开了战幕。按照国民党方面“全面退守淮河”的作战计划,李延年开始率部从海州和连云港一带撤退到徐州。
当时,蒋介石为了确保李延年所部能够顺利撤到徐州,就命令驻守在新安镇一带(在连云港和徐州之间)的黄百韬第七兵团在原地接应。此后,虽然李延年和黄百韬第七兵团成功汇合,但是在他们向徐州撤退的途中,被重重包围在了碾庄一带。结果,李延年带领少数随从趁着夜色潜逃出了包围圈到了徐州,而黄百韬第七兵团则全军覆没。李延年到达徐州之后不久,就按照蒋介石的命令,从徐州南下蚌埠,组建了第六兵团,李延年担任第六兵团中将司令长官。
当时,淮海战役的主战场主要集中在徐州附近,因此身在蚌埠的李延年并没有遭受什么威胁,还曾组织过多次北进徐州的军事行动,但是均没有成功。后来,随着国民党杜聿明集团和黄维第十二兵团相继被歼灭,国民党军在淮海战场之上败局已定。蒋介石为了保全有生兵力去守备长江防线,遂下令蚌埠的李延年率部撤退到长江以南。可以说,李延年从连云港经过碾庄到达徐州,又从徐州到蚌埠,足迹跑遍了整个淮海战场,最终却成功逃脱,是淮海战场上运气最好的国军将领。
后来,渡江战役打响,百万雄师过大江,李延年又率领第六兵团一路南逃到了福建,最终在福建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而李延年本人则孤身逃到了台湾。李延年到台湾之后,旋即就因弃部而逃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后来经过多方打点,在坐了一年牢之后李延年获得了假释。不过李延年也因此抑郁成疾,最终于1974年在台湾病逝,享年70岁,比起当年在淮海战场上被击毙的黄百韬和邱清泉等人,也算是得了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