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约公元前21世纪至约公元前16世纪)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夏代的存在受到很多学者的质疑,国外很多历史书上都认为商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代可能是一个建立在部落联盟基础上的酋邦。大禹治水可能是古代先民协力治水的传说,但禹建立夏朝可能是历史。禹子启破坏禅让制,开始世袭统治。传说夏代多次迁都,但范围基本都在今河南和山西西南部一带,并没有后人附会的或是《尚书·禹贡》中描述的那么广大。自禹至桀,夏代共有17位君主。经夏商周断代史研究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初步勾勒出了公元前2500至前1500即尧舜时代到夏商之际的社会图景。中原地区包括禹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王城岗遗址)在内的夏朝时期六座规模大、等级高的中心性都邑,被列入了研究重点。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一般认为,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商(约公元前16世纪至约公元前1046年)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殷墟的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在商朝时期,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
商的先民居住在夏的东方。到汤(约公元前16世纪初在位)时,商人推翻了夏的统治,建立了商朝。商朝统治受神权影响很大,早期多为兄弟相继与父子相承两种继承方式的结合,统治较不稳定,多次因自然灾害等原因迁徙国都。至盘庚(约公元前1300年前后在位)时迁于殷(今河南安阳)。较夏而言,商的影响范围大为扩展。自汤至帝辛(纣),共历17代31君。由于有甲骨文的帮助,商朝中后期的历史较为清晰。商朝也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时代。
周(约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
周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灭商后所建立,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共经历11代12王,大约历经275年。定都于镐京和丰京(今陕西西安西南),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阳)。
历史上将东迁之前那一时期的周朝称为西周。周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从西周开始,进行境内各个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的过程,在这期间,华夏族逐步形成,成为现代汉民族的前身。从周朝开始,进行境内各个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的过程,其它还有夷、蛮、越、戎狄、肃慎、东胡等诸多少数民族。西周国野之制最为典型,到春秋时期国野之制开始瓦解,到战国则普遍为郡县。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诸侯立周平王(宜臼)为国王,平王将京都从宗周迁至洛邑(洛阳),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
西周(约前1046年至前771年)
周的先民居住在今陕西西部一带。文王姬昌(约公元前11世纪初在位)迁都于丰(今陕西西安西南)。到武王姬发时,东迁至沣水以东的镐京(亦在今陕西西安西南)。约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商。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尚幼,其弟周公旦辅政,纣王之子武庚又与管叔、蔡叔、霍叔发动叛乱。叛乱被平定后,为稳定统治,周公旦营建成周城(今河南洛阳东),并进一步推行分封制。西周中期,诸侯已经渐渐不听王室之命。公元前841年,发生国人暴动,周厉王被赶出京城,周定公、召穆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周宣王时一度称为“中兴”。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因废长立幼,被申侯、缯侯引入的戎族杀死。据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举烽火而使诸侯前来勤王,褒姒看到诸侯狼狈的样子哈哈大笑,而诸侯怀恨在心。当戎族真的来犯之时,诸侯以为仍是玩笑而不来勤王,致使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东周(前770至前256年)
周平王姬宜臼在晋、郑等诸侯的支持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史称东周。周天子地位一落千丈,难以控制各个强大的诸侯,王室内部也发生过几次比较大的内乱。进入战国时期以后,连天下共主的名义也难以保存,最终于公元前256年为秦国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