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作为北京一个标志性建筑,人民大会堂的建成为何能让伟人如此开心
创始人
2025-07-06 14:32:45
0

踩着时光碎步,回看历史长廊,上面的每一个事件和人物,都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温情,坐落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里,一样承载着不少温馨。

人民大会堂终建成

那是1959年9月份发生的事情,9日凌晨,很多人都在睡梦当中,却不知,在一个房间中,灯火一直都是明亮的,房间内,时不时能传出说话声,声音低沉有严肃,像是在讨论什么问题。就在这时候,两个身着正装的男人,走到这间房的门外,敲了敲门。

得到应允后,两人走进房门,神色极其恭敬地对着里面的人说道:“毛主席、周总理,时间到了,工人们都等着了!”原来,在这里面谈话的人竟然是毛主席和周总理,除此之外,朱德和陈毅也在其中。

听到这话,毛主席的脸上露出笑容:“既然这样,那咱们就走吧!”说着,主席便站起身,与前来叫他们的人员一起走出房间,向着一处方向走去。

毛主席等人为何在凌晨也不睡觉,看着他们说话的样子,似乎在等待什么,可究竟是什么事情,非要他们在凌晨就去呢?答案很快就揭晓了,原来,这个日子,正是人民大会堂建成之日,是主席期盼了十年的日子。

跟着他们,主席等人来到这座灯火通明的地方,满脸的开心与期待。工人早已在此地等候多时,看着毛主席来了,立马欢呼起来,兴奋地向主席问好。看着人们如此开心,主席脸上的笑意更甚了,亲切地回应地回应着大家,和他们说辛苦了。

然而,主席的欣喜才刚刚开始。进入大会堂,主席看着四周的布局与巧思,频频点头,神色中充满赞赏,这座能够坐下一万人的礼堂里,不管是从什么方面,主席都能够看见建筑工人和设计工人的用心。

谁知,站在台上刚想讲话的主席,却突然感到不对劲,抬头一看,瞬间笑出声,他看向工人们,神色明显有些激动:“这主意不错啊!谁想的?”见此,工人们直接将目光投向周总理,对着主席说出周总理的名字,听到这里,主席立刻看向周恩来:“你和我想一块儿去了啊!”

周总理闻言,立马笑着摆摆手:“这功劳我可不敢揽,我就是提了一个思路,能够弄成这样,全是工人们的努力!”见此,主席笑得更甚了。他看着头顶的天花板,不断重复着两个字:“好啊,好啊!”

人民大会堂的天花板上究竟有什么,能够让主席连连称赞,如此惊喜?

满天星斗,水天一色

原来,人民大会堂的天花板采用的是灯光和五角星的结合啊!一个巨大的球面的顶棚中央,赫然放着一个五角星的灯光,三条水波纹形的暗灯槽向外延伸三圈,周围则是星光点点,似繁星一般挂在上面,组成一个葵花形状的顶棚。

这一画面的设计并非只是好看,而是不管在寓意还是美学上面都有着自己的解释。波纹形的暗槽灯光象征着海浪,代表着中国革命历史一浪比一浪高,正中间的五角星灯光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周围的小星星则是代表着人民,镏金的葵花灯蓬则象征着希望和朝气,如同欣欣向荣的中国。

而这一切的寓意,就完全地符合了主席内心的想法,中国人民跟着共产党的领导走,一定会带着祖国一起变好,而中国也会在人民的带领下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我们革命的浪潮一定会比之前更高。

顶棚的灯光是中国的趋势,也是对中国的祝福,经历过这么多年的战争,人民可不就想着上面所说的一样,跟着共产党的领导一步步变好嘛!这样的天花板,场面壮观,也真的意义非凡,而这一切的灵感来源,还是在周总理提出的那一句话上:“我觉得可以从满天星斗和水天一色上进行考虑!”

这不正是满天星斗、水天一色的最好表现么!这样的顶棚如此独树一帜,难怪主席看了会高兴成这样,想必,全中国人民看了,都会高兴吧!

建筑师和设计师看到主席这么高兴,心中也洋溢起一股自豪感,为自己能够设计出这样的伟大作品而感到骄傲!确实,他们做出的成品,就像毛主席所说的:“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中国人民,真的创造出历史奇迹!

在看到顶棚灯光的时候,主席的确是欣喜的,但让他这么开心的,远远不止这一件事,天知道,主席在想这件事情想了有多久!

14年的夙愿

早在1945年的时候,主席在杨家岭的中央大会堂上,就已经只有这样的想法了,那时候是中央召开第七次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现场却只能容纳下几百人,好多人都是站着或蹲着,显得空间非常的狭窄。看着面前拥挤的小礼堂,主席便在此刻下定决心,一定要修建一个能够容纳百人的大会堂。

几百人的空间里,很多人民群众根本坐不下,若是一直这样长久下去,那党和人民一直都不可能完全了解彼此,它就像一块布,在党和人民之间相隔,若是不及时拿开,那在将来,一定会为双方造成困扰,这便是毛主席想要建造一个万人大会堂的最初构想。

可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因为种种原因,这件事情一直被耽搁,直到1958年8月,中央才在会议上通过决议,放话要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时候,在北京建设一批重点工程,这个能够容纳一万人的大会堂就是排列在第一位的。

可在中国一切都还是在发展状态的时候,一万人的大会堂,真的能够做到吗?这事儿主席还专门在之前就问过专管建筑的刘秀峰,当时,刘秀峰是这样回答的:“我们设计能力和施工能力是完全可以建造万人大会堂的。”

就是这一句话,让主席有了一些信心,可大会堂要建造,需要计划,却并不是即刻动工,在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切都需要一个缓和,就算是有能力,也肯定不是现在。

直到1956年,我国在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后,终于有了足够的经济基础,这项万人礼堂的工程才终于准备开始动工,北京作为国家政治、文化、外交中心,一个相对说规模比较大的礼堂是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兼容国家政治、外交的需求。

而且在当时,我国在开设万人级别以上的会议,大多都在室外天安门广场内举行,不仅突发性风险较大,而且经常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会议时间极其不稳定。

所以在当时,负责北京旧城区改造的市委书记郑天祥,再一次提出修建万人大会堂这件事情。却没有想到,这个想法一提出,便立马遭到了苏联专家的否定,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不说别的,就先从建筑层面来说,这件事情都是有困难的,可以容纳万人的大会堂体积量太大,在天安门广场上第一位置很难做到对称协调,并且在广场的中轴线上是没有它的位置的,除此之外,还有中国的其他情况,想要在一年之内完成万人大会堂的建造,绝对不可能!

但不可能就不做了吗?中国要是遇难而选择退缩,那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了,所以,我们不仅要干,还要干得漂亮,让那些外国人看看,在中国,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可就算是这样,建造万人大会堂还是困难重重。

礼堂建造,困难重重

可以容纳万人的大会堂想要建造出来,的确不简单,主席当时给出的标准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既要做出中国特色,又要保证质量,我们要靠我们中国自己的力量建造!然后要求就是一万人开会,五千人吃饭,再有个常委会办公,再弄个主席台。

听起来是不是觉得很简单,但你可能不知道,在当时,可以容纳一万人是会议,别说没见过,连相类似的图纸都没有!

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在当时建造的是一个城堡的样式,可在里面,最大的会议室,也才只能容纳两千人,并且光是前前后后建造时间,就是200多年;再看英国的议会大厦,光是修复就用了20年,而且立马也只有两千平方的容量;再者美国的国会大厦,修建其总用时有55年,里面也只能容纳三千人罢了。

所以,这也难怪外国人不相信,中国一个连先进机器都没有的国家,只靠土推车和铁锹,还在没有任何图纸和参考建筑下,能够在一年之内完工。

但中国就是中国,外国自己的做不到的事情,往往也觉得中国同样做不到,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中国人民想要建立这个建筑的决心,万人礼堂不仅仅只是一个可以容纳万人的礼堂,它更是中国人民同党隔阂消失的象征,更是标志着旧时代已经过去,新时代正在来临的新气象!就冲这两点,就足以让中国人民感到期待了。

当时这条命令刚刚发出,就有全国著名的建筑大师从各地来到北京,其中有三十多名来自各大高校、各大设计单位,且都是建筑界的翘楚,无数名人云集,待在北京,开始绞尽脑汁,将自己的想法加入进去。

但图纸要是真这么好出,那他们也都称不上大师了,第一天出的稿子往往没两下就被推翻了,到最后,这些专家已经开始想象的天马行空,花样越想越多,但真正能够实现的却越来越少。

见这种情况发生,周总理里面想到其中的关键,要想将这万人大会堂建造起来,我们不能只想着要有经验老道的人去想,作为新时代的人,他们敢于打破常规,这两者相结合,说不定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事实还真是这样,当周总理叫来一大批青年建筑师的时候,效果真的发生了变化,为此,周总理也开心不已。解决了设计图纸的问题后,接下来就是施工现场的问题了,因为空间不够大,所以需要拆迁一部分居民住户的地方。

本来,他们都准备六个月内搞定这些事情,但没有想到,那些住户一听要盖人民大会堂,立马搬走了,没有任何怨言,所以拆迁工作仅仅用了两个月,就已经提前完成。

1958年10月26日,人民大会堂正式奠基,从设计图纸到现在,竟然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这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周总理在这里,陪着这些工人忙前忙后,每一份图纸都会耐心查看,并给出那些设计工人一些建议和灵感,这让他们深受启发。1959年1月,看着正在建设人民大会堂的工人们,周总理的内心深受感慨,他没有想到,主席多年的心愿,终于在这个时候看到了希望,为了减少偷工减料的事情发生,周总理将万里同志叫到中南海,对其亲自督促。

周总理说得很直接,第一个说的就是安全问题,周总理的心里清楚,中国的万人大会堂一旦建成,绝对会成为国际媒体关注的对象,所以,不管是从哪方面来说,安全,都是必须要保证的。并且,他对这所万人大会堂有一个硬性要求,那就是寿命必须要比故宫的时间长,最起码我们不能少于三百五十年。

取名人民大会堂

终于,在所有人的关注下,这所能够容纳百人的大礼堂于1959年9月10日终于完工,从1958年10月28日开工开始到完工,中国仅仅用了十个月的时间,这个时间,比国外的建筑快了不知道有多少倍,直接震惊了全世界。

当初那么信誓旦旦地说旦旦地说中国不可能完工的国家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估计也挺脸疼的吧!而就在它完工的前一刻,主席给这个万人大会堂起了名字:“就叫人民大会堂吧!我们是为人民服务,人民大会堂的建立也是为了让更多的群众能够听到党的号召,若没有人民,哪里来的人民大会堂!”

就是这样,人民大会堂的名字被毛主席亲自定下,让百姓为其欢呼。是啊!毛主席所说的为人民服务是真的做到了为人民服务,但凡是为人民做的事情,都是以人民开头的,比如:“人民解放军、人民法院、人民大会堂……”

由此,我们真的可以看到主席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它是那么的纯粹!现在人民大会堂对于群众来说,是对外开放的,但其实,在它刚刚完工的时候,那里一直都是戒备森严的,除了极少数的人可以被批准进去外,其他人都只能站在远处拍照和观望。

直到1979年,一场春节晚会在这里召开,工作人员发现很多人都对它非常喜爱,时常流连忘返,才终于汇报给上级,由重新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邓颖超告知大家,这个举世瞩目的人民大会堂将在不久之后,便对外开放。这一消息震惊了不少人,随即就是举国欢庆,半年后,人民大会堂终于正式对外开放,真正成为人民的产物。

毛主席逝世之后,在人民大会堂的旁边,又多建了一个毛主席纪念堂,除此之外,它的旁边还有一个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让这里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向往的政治文化活动中心。

1958年人民大会堂建立至今,已经过去60余年了,人民大会堂一直展现着它在国际上的大国形象,每当人们看到这所建筑的时候,都会让我们国人有种由衷的自豪感,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说出一句话: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

所以,作为新时代的领导人,我们应该更加努力,让更多人看到属于中国的那份力量!星光不问赶路人,历史永远属于奋斗者。让我们一起努力,加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文物修复:培养复合型人才迫在眉... 我国是文物大国,文物数量大、种类多,大量待修复文物深藏于文博单位库房之中。文物修复与保护,需要一支强...
原创 民... 研究了战国时代、三国时代、南北朝时代、隋唐时代等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乱世后,可以发现乱世中人命非常脆弱,...
原创 朱... 1373年,朱元璋深夜召见徐达进宫,以叙旧为名请吃酒。 酒过三巡后,徐达面色微红,回想起二人并肩作战...
原创 皖...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山西灵丘县的平型关成功地伏击了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部,歼...
原创 《... 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是所有作品中背景最为宏大的一部,这部作品以北宋宋哲宗时期为背景,前前后后涉及到...
原创 中... 文/侃侃史话 关于饿死这件事,一般都发生在穷苦老百姓的身上,穷得吃不上饭,所以就面临着饿死的危险。但...
原创 郑... 病床上一位102岁高龄的老人在弥留之际,对他的养子说道:今生唯一遗憾,没有勇气能再回到重庆较场口,对...
原创 晚... 美人的魅力,历来被称颂,却往往伴随着不幸。美人最能引人注目的不是其貌美如花,而是那侧面描绘的神秘风姿...
原创 1...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开始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一个月后的8月份日...
原创 陈... “华老,您千万不能让邓公回来,人民会说我们与伟人唱反调。” 1977年的一天,得知邓公将要复出的陈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