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比郑和更早下西洋的人,曾到过澳大利亚,却不被西方认可
创始人
2025-07-06 04:32:03
0

我们都很熟悉郑和下西洋,从永乐三年开始,一直到宣德年间,郑和先后七次组织大规模船队,最远到达了非洲、红海一代,比15世纪初期欧洲大航海时代,还要早那么一百年,但不得不遗憾地说,郑和也不是世界上第一个组织船队航海的人,比郑和早100年前,还有一个中国人,他从泉州出发,沿着河郑和差不多的路线,去的距离甚至比郑和还远,但是却不被西方所认可。

而此人就是汪大渊,事实上一开始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本人也感到很陌生,但如果要说起他的成就,可能大家都难以置信,汪大渊出生于1311年,此时正值元朝年间,汪大渊从小就聪明好学,父母也有意栽培,使得汪大渊积累了丰富的学识。

不过可能也是因为汉人身份,基本上不大可能进入朝廷,汪大渊后来有幸游历了当时拥有最大商港的泉州,看着不同面目肤色的人群,特别是当时一部分中外商人讲述当时海上的风光,使得汪大渊也生出了对大海的向往,1330年年仅20岁的汪大渊搭乘一艘泉州的商船,第一次驶向漫无边际的大海,这一次游历极大的开阔了汪大渊的见识。

汪大渊这一次游历,历经5年的时间才回到泉州,期间走过了很多地方,历经海南岛、占城、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缅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横渡地中海到摩洛哥,这一次航海过去三年以后,汪大渊又跟随船队继续出海,这一次基本上和上次走过的路线差不多,然而正是这两次航海德军经历,形成一个很大的争议。

那就是汪大渊有没有去过澳大利亚,在现代历史记载中,澳大利亚最早是18世纪后期,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发现的,但这个记载有很大的问题,因为在汪大渊留下来的《岛夷志略》中,也曾提到过澳大利亚,当时中国人讲澳大利亚称之为罗娑斯,并将今天达尔文港那面叫做麻那里,当时很多船员都有见证,并将这座岛称之为绝岛。

汪大渊在撰写《岛夷志略》的时候,其本人的态度是很严谨的,他在书中有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说,除非是亲眼所见,亲耳听闻的才会被写进书中,凡是听说的一概都不记录,也鉴于《岛夷志略》后来被收录后,得以流传后世,使得澳大利亚发现的历史被提前了200年,只不过西方学者却并不敢承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斋... 侵华日军将领斋藤弥平太中将,最后一个军职为日军第二十五军司令官,他在“九.一八事变”之后,追随武藤信...
抗清战功赫赫,却两次投降清军的... 辽宁兴城祖氏石坊里刻着一句话:“一代名将,据关外,收关内,堪称往复有忠义;两朝贰臣,悖前主,负后主,...
原创 唐... 作者:甘棠 (一)16岁成为官妓 如果说诗词是一场盛宴,那么薛涛的存在,就是盛宴中不可或缺的名菜。...
原创 日... 日本闭关锁国200年,最后也是被坚船利炮轰开的?情况比清朝还惨 清朝时期有长达100年闭关锁国的历史...
19世纪的“小确幸”和21世纪...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从一个词的 翻译说起 之十 Biedermeier 彼德迈尔 第一次听说这...
原创 自... 作者:关如是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一共有皇帝495位。 495位皇帝,其中73人是因为生了一个好...
原创 那... 罗荣桓元帅被称作“政工元帅”,陈赓大将是我们党内的“开心果”,两人都是我们党中一抹别样的色彩,跟我们...
原创 朱... 1361年正月初一,朱元璋率文武百官向小明王行跪拜之礼,刘伯温生气地说:“不过是一牧童小儿,为何要拜...
原创 物... 侵华日军将领物部长鉾是辎重兵出身的陆军中将,曾以华中方面军锭泊场监部参谋和华中派遣军兵站参谋参加了侵...
原创 记... 在1990年,张学良终于重新获得了自由身,不再受到任何形式的限制和束缚。 在张学良重获自由之后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