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2月,东北在完成了辽沈与平津战役之后,就进入到了休整阶段,而这时的林彪与罗荣桓也就开始考虑怎么样将东野的12个纵队合编成四个兵团。当时将野战军的纵队改编成兵团,也是为了之后能够更好地进行大规模兵团作战,总部在1948年的时候就已经下发了命令。当时东野正完成辽沈战役,准备在休整的时候完成合编,可之后又开始了平津战役,所以合编的问题就被搁置了。
1949年4月,东野开始南下,而之前就是由萧劲光带领两个军做先锋部队,完成了渡江战役,在行军途中四野的总部又下发命令,让组建起四个兵团,每个兵团必须是由三个纵队组成,而这四个兵团的司令也就由萧劲光,程子华,还有邓华,刘亚楼来担任。
在东野的12个纵队中,实力最强的要数1,2,3,4,6纵队了。在进行兵团组建的过程中,自然也要将实力强劲的部队做一个平衡,让他们在兵团中担任主力,再配备其他部队,这样兵团的实力也就大差不差了。
13兵团中划分了38军,12兵团配了40军,15兵团是由43军当主力,而14兵团是最豪华的,因为有两个王牌军39与41军组成,可见上级对刘亚楼是比较偏爱的。在长征的时候,刘亚楼就是主力师的师长,之后去了苏联学习,回国后就成为林帅的参谋长,帮助林彪将东野进行了改造成为可以适应大兵团作战的部队。
就连从来不爱夸人的林彪也对刘亚楼赞美有加,说他是能够顶三个参谋的人,所以东野能够发展壮大,刘亚楼绝对是立下大功的。这么多年来,刘亚楼一直都是在司令部运筹帷幄的,也就是平津战役的时候,他才得到了带兵打仗的机会,指挥着5个纵队,只用了29个小时就将天津给打下来了。
东野南下的时候,刘亚楼向总部申请带兵出征,然后14兵团的司令就是他了。该兵团的政委是莫文骅,是红七军出来的,在政工方面也是很出色的,而兵团的副司令分别由王震与黄永胜担任,而副政委是吴法宪,可以说都是老革命,他们都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
四野的五个王牌军,14兵团就配了两个,可以说该兵团的实力绝对要比其他兵团强。可是14兵团的番号也就存在了两个月,然后就被取消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三野的8兵团也是存在时间比较短可是却比14兵团长一个月,这就不免让人疑惑了,既然实力强,为啥还要被取消呢?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刘亚楼被调离开了14兵团,在该兵团成立后,刘亚楼的工作更加繁忙了,压根没有时间跟着部队南下,眼看战争一触即发,可是刘亚楼却没有到任,这对战争是有很大影响的,而当时刘亚楼因为肝病复发,没有办法只能去苏联治病了。
在他病好之后,又被调到了空军部门,一直都没有去14兵团,也就没有机会同白崇禧对战,这对于刘亚楼来说也是很大的遗憾。上级会调刘亚楼去负责空军的建设,除了他有实力之外,还有就是他曾去苏联留学过,中国建立空军也需要苏联的帮助,而从中进行沟通的也是需要对苏联熟悉,且会说俄语的人才行,而刘亚楼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总部给出的命令,不仅要将刘亚楼调走,就连整个14兵团也都被改为空军的司令部,这样14兵团的番号也就不存在了,只能是空军部队。而且兵团的建立也都是临时性的,按照当时的需求来的,只要有需要随时都可以进行更改,所以在14兵团成立没多久,被取消也是能够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