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困扰明朝两百多年的倭寇之乱,为何到了清朝,就销声匿迹了?
创始人
2025-07-05 17:32:08
0

前言

倭寇之乱,是明朝两百多年来的一场长时间的烦恼,扰乱了国家的边疆安宁。然而,当清朝崛起时,这些曾经困扰明朝的倭寇却神秘地销声匿迹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股曾经猖狂不羁的势力在清朝面前黯然消失?是清朝强大的军事力量吓退了倭寇,还是背后隐藏了令人猜想的秘密,让这段历史留下了谜团?

永乐官军一举歼灭望海埚倭寇

公元1336年,日本爆发南北朝内战,周期近150年的动荡时代拉开了帷幕。贫苦的浪人武士只能仰仗海外掳掠维生,于是纷纷组织水军,踏上了渡海劫掠的道路。

这些日本武士本是尚武崇义的侠客。然而立身无门,家国失陷,他们这些可以拔山倒海的猛士被迫四处流浪,沦落为海上强盗。许多人一蹶不振,再未振作;也有人保有最后一点骨气,誓要靠着海上掠夺的方式,再立山头,重振家国。

在14世纪40年代,这些“真倭”开始出现在中国东南沿海,烧杀抢掠后迅速离去。随后数十年间,倭寇活动日漸猖獗,几十至上百人的小股武装就足以轻松击败明军。沿海百姓生活在倭寇的阴影下,朝不保夕。

永乐十七年(1419年),倭寇在辽东半岛望海埚登陆,准备大举屠杀掳掠。得知情况的永乐帝派兵3000,亲自讨伐倭寇。此役明军大获全胜,斩杀倭寇上千,捉到倭寇头目30多人,其余倭寇全部溺毙。

此战过后,倭寇活动暂时冷却下来。然而好景不长,1467年日本再次爆发内乱,战国时代来临。众多失去主家和谋生手段的武士此时再次成为“真倭”,被迫踏上海外掠夺之路。

严禁海外贸易诱发“假倭”猖獗

与日本国内的动荡相呼应,中国明朝在海禁政策上也犯下了失误。明初实行的严格海禁政策切断了沿海民众的生计。

到了中后期,还关闭了各市舶司,摧毁民间走私基地,导致越来越多沿海百姓被迫加入倭寇的行列。这些本土倭寇被称为“假倭”。

嘉靖年间,倭寇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猖獗程度。徐阶指出,真正的日本倭寇不过全部的三分之一,其余大多是“假倭”——由沿海百姓贩子和渔民组成的假扮倭寇的团伙。没落贩子想靠倭寇维生,沿海民众想报复残暴官吏,两者狼狈为奸,携手放火抢掠。

1555年发生的典型案例证明,哪怕只有百余伪装的“假倭”也足以横扫多个州县,杀到南京城下。如果不是江南义民组成的沙兵及时歼灭贼寇,后果不堪设想。可见,关闭海禁不单纯是经济政策问题,更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动荡!

德川幕府崛起海禁政策终结倭患

16世纪中叶是倭寇祸乱的鼎盛时期,然而好景不长。17世纪初,德川家康统一日本,确立了为期两百多年的江户幕府。日本社会渐趋稳定,结束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混战状态。这削弱了倭寇的组织根基。

更为重要的是,1623年日本实施闭关锁国,严禁民众出海贸易。这些海上歹徒失去了生计来源。在死刑威慑下,这股祸根被迫内耗在日本国内,不再有能力大规模袭扰中国。

与此同时,清朝实行海禁以斩断郑成功势力的补给。迁界令迫使沿海百姓内迁,近海岛屿被弃置。同时还建立了富有战斗力的水师,成功遏制住海上袭击。

1684年台湾降清后,清朝宣布有限度开放海禁,设立四口通商,恢复东南沿海的经济命脉。在严厉海禁与有限开放之间求得平衡,清朝一举终结了持续两百年的倭患!

越南内乱催生华南海盗集团

东南倭患虽然销声匿迹,然而另一股祸乱正在酝酿。18世纪下半叶,越南爆发西山起义,阮惠、阮岳诸侯割据一方,展开残酷内战。双方都雇佣中国海盗充当佣兵,提供武器支持。这批曾经徘徊于闽粤一带的渔民和走私贩子,在充当雇佣兵的十几年间迅速膨胀,并掌握了精良武器和作战技巧。

其中,兄妹档郑一和石氏就是这群海盗集团的核心人物。他们本是一对并不起眼的普通兄妹,也曾像其他海盗一样过着四处飘泊的生活。然而,他们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手腕,很快在这群海盗武装中脱颖而出,成为两广沿海的旗手。

西山朝灭亡后,这些海盗人人自危。为了自保,他们纷纷回到家乡,以掠夺为生。郑一和石氏则重整部队,建立起了势力巨大的红旗帮。这个集团很快在粤东一带称霸。他们驾驶高大的战船,配备强大火炮,连清朝水师也打得落花流水。

兄长郑一在与清军的战斗中阵亡后,妹妹石氏接管了这个庞大的集团。这就是后来被称为“郑一嫂”的女海盗头子。她继续组织海盗袭扰沿海,几乎占领了整个粤东海域。1810年,在失败压力下,郑一嫂终于带领众多海盗向清朝投降,获得官方宽恕。一个横行近30年的巨大海盗集团就此瓦解。

错失根治海盗祸根的机会

曾几何时,倭寇与海盗都是清朝面临的头号难题。倭寇问题在德川幕府的稳定和清朝海禁政策双重打击下终于解决。相比之下,华南海盗的来源则复杂得多。越南内战、清朝人口暴涨与土地兼并都间接催生了这些海盗集团。

值得深思的是,郑一嫂所统领的海盗实力非同小可,竟然强过清军海水师。一度几乎掌控整个粤东海域。

作为清朝朝廷来说,海上武装一旦大型化,后果不堪设想。不过令人扼腕的是,清廷并没有从中汲取教训,根治海盗的祸根。

稍后的1840年,清朝在鸦片战争中接连大败英国海军。主力舰难敌装备精良的英舰,这与对海上力量的漠视是分不开的。我们不得不问,要是30年前清廷能够深刻认识到海权的重要性,壮大海军力量,又会是怎样的局面?

结语

清廷放弃改造投降的海盗为正规海军,这无疑是当时的一大失误。也成就了30年后在鸦片战争中接连失利的惨痛教训!这正应了老子的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三国志·战棋版》七赛季魏国热... 哈喽大家好啊,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七赛季一些魏国的热门阵容,这赛季在转阵营系统加入后,队伍的组成也有了...
原创 当... 蒋介石用人,众所周知,一看你是不是黄埔出身,二看你是不是他家乡人。 如果你没有满足以上条件,跟着蒋介...
原创 困...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说到倭寇就不得...
原创 盘...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是当时最先进的文明和最强的帝国,极盛时疆域东括...
原创 古... 金银一直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流通货币,在纸币尚未发明出来的年代,使用贵金属作为交易的货币,无论国内国外...
原创 叶...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76年9月15日,毛主...
原创 徐... 在元末明初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里面,真可谓是群雄逐鹿、名将辈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朱元璋的麾下,像李文忠...
原创 5... 前言 苏玉春激动地说:“那年,我真是太幸运了,不仅和毛主席说了话,握了手,还照了相……” 毛主席:现...
四史学习教育丨新中国史篇 -四史学习教育- 新中国史篇 学四史 守初心 以史鉴今 不惧未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原创 在... 蒙古缺设置的阶段性特征 (1)入关前蒙古缺以设置高级文官为主 后金政权建立之初,努尔哈赤设置蒙古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