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2年,小皇帝宋哲宗赵煦已满15岁,到了立皇后的年龄,皇太后向氏和太皇太后高氏两人,开始着手操办皇帝的婚事。她们精心物色了百余名世家少女,最终选定了一位贵侯的孙女——孟氏,并立其为皇后。
大婚之夜,孟皇后穿着华丽的婚服,端正坐在床边等候皇帝的到来。谁知,宋哲宗刚踏进门一看扭头就走,嘴里还不断嘟囔着:“太丑了,太丑了,真不好看!”这句话如同一盆凉水浇灭了孟皇后新婚的热火,她伤心落泪,想要挽留皇帝却又不知道做些什么。
孟皇后的长相称不上丑,只能说姿色平平。然而,宋朝皇帝选妃大多唯美是求,宋哲宗也是如此,所以相貌普通的孟皇后还入不了他的眼。虽然对皇后不是太满意,可宋哲宗还是碍于两位太后的面子,勉强和孟皇后生了一个女儿。不幸的是,孟皇后唯一的女儿福庆公主在4年后病逝,痛失爱女的孟皇后没得到丈夫的一丝安慰,却等来一纸废后诏书。谁都没想到,孟皇后被废,却因祸得福,日后大宋的半壁江山竟得以保住。
其实,早在立后的前一年,14岁的宋哲宗就拜倒在一宫女的石榴裙下。宫女刘氏是位绝色美人,容貌明艳冠于后宫,宋哲宗看到她一眼就沦陷了,意欲将她纳入罗帐。可当时皇后未立,宋哲宗也不好大张旗鼓地僭越祖制选妃,只好以找乳母的名义把刘氏召至身边。刘氏有颜又有才,还善于曲媚逢迎,工于心计,宋哲宗对她很是着迷,但由于刘氏出身卑微,两人慑于太后的威严还不敢过分亲热。
等高太后死去,刘氏迅速晋升为婕妤,盛宠不衰。刘婕妤却开始恃宠而骄,竟敢公开挑衅孟皇后,并且无需向孟皇后行礼。而宋哲宗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多问。刘婕妤见状,心生邪念,竟打起了皇后宝座的主意。
当福庆公主突发重病,药石无医,慌神的孟皇后,情急之下,便求诸道符,可惜女儿最终还是病死。刘婕妤听到了风声,她抓住此事大做文章,四处造谣,说孟皇后偷偷在搞符咒厌魅,不仅把自己女儿害死,而且还要诅咒皇帝。宋哲宗不分青红皂白,怒斥孟皇后,还将她废掉,贬为僧尼,并驱逐出宫。尚在人世的向太后十分同情她的遭遇,毕竟这个儿媳是自己看中的,但自己不是皇帝生母,也不好加以阻拦。
1100年,宋哲宗23岁驾崩后继无人,其弟端王被册立为帝,也就是宋徽宗赵佶。宋徽宗是向太后一手推上皇位的,自然很听向太后的话。即位不久便把被废的孟氏请回宫,恢复其皇后位号。
仅仅过了两年,随着向太后的离世,被尊为皇太后的刘氏又出来兴风作浪了,将孟皇后视为宿敌的她,勾结当朝宰相蔡京,向宋徽宗不断施压,孟皇后又惨遭废黜。被废的她一直在宫外过着凄清的日子。直至1126年,一场大火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
当年,她所住的瑶华宫被一场大火烧毁,火势很大,烧掉了所有值钱的东西,孟皇后没法入住了,只好搬到延宁宫居住。没想到次年,延宁宫又发生了火灾,她无奈之下,只能借住在平民家。然而,这接二连三的倒霉事却帮孟皇后逃过一个大劫。
1127年,宋徽宗突然想起了这位流落在外的嫂嫂,心生怜悯,欲把她接回宫廷,再次恢复其皇后名号。诏令还没来得及下达,北宋都城汴京就被金兵攻陷,徽、钦二帝被掳,史称“靖康之耻”。当时,凡是有位号的嫔妃,无一不能幸免,都被抓作俘虏押送到北方。所有的皇室女子皆沦为了金兵手中的玩物,受尽折磨,生不如死,最终客死异乡。而孟皇后早被废黜,并没有位号,况且她当时住在平民家,因此幸免了被金兵俘掳的灾难,得以活命。
靖康之难后,放眼整个宋朝宗室,只有被废的孟皇后,出使在外的康王赵构成了“漏网之鱼”。但是,孟皇后心里丝毫没有劫后余生的喜悦,看着国破家亡,只有着椎心泣血之痛。为了光复宋朝,孟皇后写了亲笔信,劝赵构及早称帝,担负起中兴大宋的重任,让百姓们看到国家恢复的希望。有了孟皇后的支持,赵构称帝就名正言顺了,至此南宋建立,宋高宗赵构也成了南宋的开国君主。
南宋在建立之初,内部动荡不安以至发生兵乱,他们逼高宗退位,请孟皇后垂帘听政。孟皇后表面上满口答应,暗地里迅速联络镇守在外的大将起兵勤王。兵变被平息后,孟皇后撤帘而去,深藏功与名。
也正是因为这样,她的晚年生活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在祖慈孙孝的光景中走到了人生尽头。不可否认的是,即使有外族的入侵猛攻,南宋也艰难地存活下来,支撑了152年。
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宋半壁江山的延续,离不开孟皇后的力挽狂澜。值得一提的是,她唯一的女儿福庆公主出生后,有道士曾言女儿是她命中的福星。当女儿夭折后,道士还是不改言辞,孟皇后满腹狐疑 ,直至后来她多次和死神擦肩而过,这才明白里面的深意。命运的馈赠,其实在暗中都标好了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