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如果将和珅的家产放到现代社会,能排进世界财富前十吗?
创始人
2025-07-04 17:32:32
0

前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贪官,想必非和珅莫属。这位出身书香门第、曾经清正廉明的官员,如何在权力富贵的沼泽中一步步堕落,最后成为史书所记载的巨富,至今仍令人唏嘘不已。如果我们用现代的视角来审视,拿着计算器把和珅的财产一一转换成现金,你会发现这个早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人,其财力之雄厚,依然可与现今世界排名前十的顶级富豪相抗衡。

那么,这位让乾隆皇帝也头疼不已的汉奸,他的才华与野心,他的腐朽与堕落,又有着怎样的故事?我们不妨一起来探寻这段波澜壮阔的传奇。

一、士子出身满腹经纶

和珅,满族,生于清朝雍正朝。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自小便酷爱读书。3岁时母亲难产去世,9岁时父亲又因病去世,和珅从小就承受了失去亲人的痛苦,这让他更加专心读书,以孺子之心孜孜矻矻,志在通过科举改变命运。

和珅勤奋好学,早早通晓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并对经史子集览泛通,尤其精通《四书五经》。这样的学识修养,在当时的士子阶层并不少见,但和珅脱颖而出的一点,是他还掌握了汉语、蒙古语和满语三种语言。

这样出众的语言天赋,为他日后在朝堂上爬上高位打下坚实基础。20岁那年,和珅中了进士,被选入翰林院任职编修。不久,新登基的乾隆帝亲自检阅翰林院编修们的文章,看中了和珅的文笔,将他提拔为侍读学士。

侍读学士是皇帝身边的重要文官,主要负责给皇帝宣读奏折及起草文书。和珅凭借流利的语言能力,很快取悦了乾隆帝,深得皇帝欢心。乾隆经常让和珅给他朗读或讲解典籍,两人常常讨论经史百家之说,乾隆对这个少壮才俊颇为倚重。

不久,和珅又升任侍郎衔,成为皇帝左右手的红人。当时的和珅工作勤勉,为人正直,深得同僚的信任。

二、初露锋芒内外兼修

当和珅任侍郎时,有个名叫安明的笔帖式向他送礼,希望通过他向上级推荐,获得升迁。和珅本性正直,不受安明礼物的影响,还是根据安明的才能向上级举荐,使安明如愿获得提拔。

安明对和珅的正义感激不尽。但是好景不长,安明的父亲不久去世了。按照当时的规定,官员亲属去世要回家守孝,安明恐怕会因此失去刚刚获取的官职。为了保住官位,安明秘不发丧,继续工作。

这个决定最终害惨了和珅。有人向皇帝告发安明秘不发丧之事,乾隆大怒,立即下令彻查。和珅被认为失职监督,也受到牵连,被降了两个级别的官职。

这次冤案,使得和珅受到不小打击。他本意是奖励安明的才华,结果却被安明拖累降职。和珅也开始反思,才学和廉洁并不一定能获得皇帝的重用,还需要更多的手腕和眼界。这成为他日后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三、权倾朝野腐朽蔓延

清朝对官员的惩处向来很严。和珅经此风波,深感如果不能获得皇帝的信任扶持,自己的仕途就会止步不前。于是他开始为皇帝出谋划策,在处理政务上更加积极主动,不仅办事勤勉,而且注意从整体利益出发,兼顾各方面。

渐渐地,和珅成为皇帝赖以重用的心腹大臣。有一年春天,八旗军饷发放不均引起骚动,和珅建议调整军饷算法,又加强兵营训练,有力地平定了动乱。乾隆对他更加倚重。

在大学士李侍尧一案中,和珅更是发挥了关键作用。他通过严刑逼供,让李侍尧的管家招认主子的贪污罪行,顺利破案。乾隆大喜,提拔和珅为户部尚书,成为掌管国家财政大权的红顶大员。

权倾朝野的和珅也开始积累自己的财富。他利用手中的权力,把持商务和盐政,与各地官员勾结,进行权钱交易。和珅积累的财富超过了一般官员的想象。他拥有数量巨大的金银,在北京城周边收购大片土地产业,还收藏了无数珍贵的古玩字画。

一时间,和珅与乾隆的关系越发紧密,几乎对内阁中的一切人事安排都有发言权。朝中大臣要想获得皇帝的重用,必须先打通和珅这座大山的关系。和珅家中的管事张杰,更是朝中第一个要伺候的人物。

和珅身边的亲信官员也纷纷受惠,他们勾结商人进行利益输送,各自敛财无数。朝堂上的腐朽气息越来越重,但是皇帝对此却视而不见。在乾隆眼中,和珅不仅才干卓著、办事得力,而且极会察言观色迎合皇上,简直就是个楷模官员。

四、富可敌国引乾隆忌

时光荏苒,和珅掌权数十年,财富积累到了一个恐怖的地步。据《清史稿》记载,他的家产之丰厚,黄金就有19万多两,白银更是数不清。光是现金形式,就高达3亿多人民币。此外,和珅在北京周边占有巨额房地产。他强占民房或低价从百姓手中收购土地,仅房产就值上千亿人民币。

和珅还收藏了大量金银珠宝和古玩字画。其中不乏国宝级的珍品。如果用现代的眼光评估这些藏品,其价值实在无法估量。一位当时的大学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和珅家的财富,几乎相当于乾隆朝10年的财政收入总和。

这样骄纵的财富,终于引起了乾隆的警觉。1785年,乾隆传召和珅询问军饷问题,和珅答非所问,乾隆大怒,立即收缴了他的印信,将他革职抄家。查抄出的财物堆满了数里长的大街,金银财宝数量之多,令人瞠目结舌。乾隆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心腹大臣,竟是一个超级富豪,自己竟一直被他蒙在鼓里。

沉浸在怒火中无法自拔的乾隆,不久便传下谕旨,命和珅自缢而亡。在人生最后一刻,和珅也许想起了自己士子出身时的理想,当年的正直廉洁已被权力腐蚀殆尽,纵横官场数十载,最终竟落得这样凄凉的下场。

无数民众为和珅的死感到欣喜,珅重者,重云瑞日明;珅轻者,轻和气清平。贪官死后,天下归太平。

结语:

和珅的一生,是权力与金钱的凯歌,也是人性命运的悲剧。我们不应简单地评判一个人的生命,而要审视导致他堕落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每个人都有两个选择,走向光明,还是步向黑暗。我们唯有通过内心的反思和警醒,才能避免再次重蹈覆辙,让历史永不重演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乾... 作为皇帝的妻子,母仪天下的国母,皇后的身份和意义不言而喻。在我国历史上也出现过多位贤德淑良的皇后,如...
原创 李... 在历史大剧《康熙王朝》中,李光地是一个很复杂的角色,他最初敢于为民请命,有学问又很正直,还与康熙皇帝...
原创 吕... 1735年,58岁的雍正突然暴亡,死因一直是个谜。 民间传闻,他其实不是得病死的,而是被吕四娘给割去...
原创 李... 李鸿章不像他大哥李瀚章那么多子多孙,他只有三个儿子:李经方、李经述、李经迈。 长子李经方不是李鸿章...
原创 回... 1861年,年仅31岁的咸丰帝在热河去世,皇位的由他年仅六岁的儿子载淳继承。 鉴于当时载淳年幼,生...
原创 顺... 历史的误区在于,我们常常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待发生在几百乃至几千年前的历史。 现代人23岁大多还没结婚...
原创 胡... 胡宗宪靠山倒台后,向嘉靖皇帝献上白鹿,摆脱危机 胡宗宪既是抗倭功臣,又是奸相严嵩的间接党羽。胡宗宪的...
原创 大... 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浙江杭州两任知府——马宁远和高翰文,似乎干的都比较失败。前者被利用炸...
原创 明... 前言 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被瓦剌人俘获,成为了继北宋末年徽钦二圣被俘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被敌人俘获的...
原创 明... 在明朝的末年,天下大乱,战火纷争不断。在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有两个名字尤为显眼——李自成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