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伴随着皇权而出现的女性势力,通常被称作是“后权”,一般是指小皇帝继位之后,他的母亲往往成为实际的掌权者。
而如果母亲一方的势力特别大,往往就会形成外戚专权,因为女性通常会重用自己的娘家人,汉朝因为从吕雉开始,女性太后出身一般都比较高贵,所以极容易形成外戚势力。
而这种同帝王权力一样漫长的后权,实际上也是贯穿了中国历史,中间有些特别突出的女性,实际掌权程度基本上等同于皇帝,比如吕雉武则天慈禧等人。
宋朝也有这么一个女人,她实际掌权长达20年,权倾朝野,她毕生的心愿就是想要成为武则天,他就是宋真宗的皇后,宋仁宗的母亲,刘娥。
(01)离奇的人生
刘娥的人生非常离奇,当上太后的经历更是给民间小说提供了无数的素材,从歌妓到太后,刘娥的这条上位之路,走的可谓是惊险刺激。
刘娥自幼就是孤儿,寄养在亲戚家中,稍微长大一些,就被卖去做了歌妓,这种出身不可谓不低,而要一不留神,很容易滑向小说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桥段。
刘娥聪明伶俐,这得起点虽然低,但同时也造就了她独特的底层体验和超凡的学习能力,一旦有了合适的土壤就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不久刘娥的歌妓生涯结束了,她嫁给了一个银匠,本以为这就是生活的终点,一辈子相夫教子平淡一生,但没想到四川的生活实在是太艰苦了,还算是有一本手艺的丈夫,决定去首都开封闯一闯,毕竟成都这个地方实在是太小了。
从后来刘娥发展的轨迹来看,从成都到开封,这里面刘娥一定花了很大的功夫来说服丈夫,毕竟她不想一辈子就这么老死在成都。
但万万没想到,长安居大不易,小银匠并没有白居易的本事,在成都还能混得开,但是在开封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很快刘娥就被丈夫卖了,尽管这种行为很卑劣,但这也是在当时普遍的做法,幸好刘娥的人是个高官,很快的通过这个高官刘娥和另一位大人物好上了,这个人就是赵恒。
命运的转折就是来的这么突然,原本完全没什么继承希望的赵恒,在大哥疯了,二哥暴毙之后,突然间就成了大宋的皇帝,一切来的太突然,刘娥的身份一下子不知道提高了多少倍,当年四川的一个穷苦妹子,现在变成了大宋的皇后。
命运总是爱开玩笑,受到命运垂青的刘娥,却一直没有子嗣,看过宫廷剧的我们都知道,没有子嗣在后宫斗争中是多么的凄惨。
也算是刘娥幸运,年近四十的刘娥突然就有了一个男性子嗣,他就是后来的宋仁宗,也就是小说狸猫换太子的那个主角。
年近四十的刘娥的确是不能生养了,但幸运的是,赵恒有一次对她身边的侍女冲动了一次,于是大宋帝国终于有了继承人。
在迅速把孩子抱走之后,凭借着这个子嗣,刘娥稳稳的坐上了皇后的位置,并在宋真宗后期,开始深度涉足政坛,因为有了底层的生活经验,加上聪明伶俐勤奋好学,朝廷的很多事情,能骗的过赵恒却骗不过刘娥。
慢慢的刘娥也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尤其是宋仁宗年幼继位之后,刘娥开启了宋朝的传统,那就是垂帘听政,这一切都像极了武则天。
一样的以皇后的身份涉足政治,一样的是垂帘听政,更巧的是也是在一个新兴王朝的三代之后,面对着如此众多的天意,刘娥的心里逐渐出现了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称帝。
尽管手握实权很多年,但刘娥想称帝,却发现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他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现实的人,更要面对死去的人,尤其是自己的公公赵光义,赵光义的幽灵时刻在大宋朝徘徊,因为他彻底打开了宋朝的文人统治的大门,而这扇门一旦打开,就再也无法关上。
(02)北门学士与刘娥的无奈
刘娥要想称帝,第一步就是要有人支持她,而她自以为保持朝政这么多年,自己也培养出来了不少亲信,于是便试探性的问了问自己的那些所谓亲信,结果得到的回答出奇的一致。
大宋只能姓赵,你当权自然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你想称帝的话,那不好意思,全体朝臣都会反对的,迈出称帝的那一步,就是你覆灭的开始。
刘娥从来没想过自己的阻力会如此知道,平日里自己对于朝廷之事,杀伐决断,处置的十分到位,怎么到了这件事上,所有的朝臣想法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是死心塌地的跟着老赵家绝无二心。
这里面最主要的就要说道一个人,他就是刘娥的公公,赵光义,正是他彻底把全天下士人的心都收入囊中,让所有的读书人都看到了一条康庄大道。
科举制度原则与隋朝,经过了唐朝的磨合,到了宋朝的太宗时期,才算是彻底的大放异彩,举一个例子你就明白,赵光义录取的名额有多恐怖。
大致统计了一下,宋太宗在位共开科八次,录取进士总数为一千四百八十七人,平均每榜进士达一百八十六人,是五代时期和宋太祖朝每榜进士的十多倍。
这一下子翻了十倍,知道为什么说宋朝是读书人的天堂了吧,而这些人最终都成为了宋朝的中流砥柱,牢牢地占据着宋朝的官僚体系,此后的情况也差不多,大宋朝一直对读书人非常好,而刘娥之所以不能成为武则天,最重要是因为没有人才。
说白了就是刘娥没有自己人,这个自己人很重要,你看着支持你的人很多,但是如果你没有自己人的话,一切都是白费。
刘娥之所以没有自己人,是因为宋朝的科举制度已经发达到,几乎所有有能力的人都在考科举,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就是那个时候形成的风气。
这样造成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刘娥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团队,以为这些当官的都是通过科举上来的,科举是相对公平的,哪怕是大家知道最终的大老板是刘娥,那也是赵家组织的科举,刘娥顶多就是主持一下,自己做官凭的是自己的本事和本朝的制度,和刘娥没什么太大关系。
人才这个核心要素,就跟武则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唐代的科举制度并不发达,很多种人才根本无法被发掘,而且当时做官出身依然很重要,很多平民出身的人,想要做到大官非常难。
武则天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在原有的提白世家大族子弟的基础上,专门找那些家世低微的人,让他们来做官,提拔他们成为中央政府的高官。
本来这些人在李唐王朝原有选官制度下,是不可能当上高官的,现在武则天来了,给了他们实际的权力,这些人实际上也就为武则天马首是瞻了。
有没有铁杆的支持者,是武则天和刘娥最本质上的区别,而武则天破格提拔的这些人,因为常在皇宫北边进出,因此还有了一个特殊的称呼叫做,北门学士。
可以说北门学士就是武则天的私人班底,是在唐朝正常选官制度外,单独给予出身卑微的人,进入官场大展宏图的机会,这样的班底可想而知,离开了武则天他们什么都不是,所以也就武则天是死心塌地的支持。
刘娥想要称帝,但无奈没有像武则天一样的私人班底,这是她的不幸,也是赵光义的高明之处,把天下的能人都进了朝廷,自然也就没人再起反叛之心了,刘娥想做武则天是根本不可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