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长城的存在真的能够抵御匈奴吗?最好的办法不是彻底消灭匈奴吗?
创始人
2025-07-03 15:02:14
0

长城在秦国所处的时代,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个作用会因为当时的主政人员的思想而改变。当时的监工是蒙恬,而镇守北方的人也是蒙恬,有蒙恬在匈奴也是不敢向南牧马的,但是辽阔的草原根本无险可守,想要抵御匈奴只能靠着高山和险要的关隘进行阻拦。

那么长城的存在真的能够起到抵御匈奴的作用吗?在秦朝政治清明的时间段里,这是毋庸置疑的,毕竟如此浩大的工程,一定有他的独到之处,不然秦始皇也不会花费大力气去修建长城了。

修建好的长城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烽火台,在那个信息传递不是发达的时代,烽火台无疑是传递信息最快最便捷的方式,匈奴无论从哪个地方攻击,只要烽火台一点起军队就能迅速做出反应,迅捷的支援,让匈奴的进攻迅速瓦解。

但是这个也看秦国的政治是不是像秦始皇时代对于军队的管理那么用心了,如果赶到秦二世的时候,估计长城就成了一个摆设,抵御匈奴就成了一个笑话。

但是在战国时代各个诸侯国还是热衷于修长城,对此唯一的解释就是长城的防御能力还是不错的,而秦始皇热衷于修长城就是知道长城的防御能力,只要用好了,胜过百万雄兵。但是此时我们都在考虑一个问题,难道说彻底消灭匈奴不是更好地解决了此问题吗?

这句话说说也就行了,在那个年代,想要彻底的消灭匈奴还是不可能的事情的。不然秦始皇也不会花费大力气去修长城了。为什么这样说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匈奴的生活习惯和长城以南的民族的生活习惯是完全不同的。

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是以游牧为生,逐水草而居,这种生活方式,就和中原的定点居住大不相同,中原人的农耕思想对于游牧民族当时的生活方式,认为是低级的,落后的,因此对于匈奴憎恨,但是也是不屑一顾的,重视的就是防守,而没有攻击。

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在那个时代是没有办法融合的,但是必要的防守却是必要的,有了长城的存在就有了明显的界限,就算是打仗也会进退有度。

第二,北方匈奴生活的区域是当时秦国未曾企及的。

北方的辽阔土地,是当时秦朝无法到达的地方,此处的匈奴人对于当时的生活条件和天气气候已经适应,只是当时冬天的天气总是让匈奴的生活变得更加的困难,为了活下去,匈奴每每到中原和草原的边境抢掠粮食,这也是秦始皇修筑长城的一个原因。

世代生活在草原的匈奴人都在寒冷的冬天无法生存,更何况是中原的百姓,因此在无法完成毁灭性打击的时候,唯一的选择就是修筑长城了。

第三,秦国时中原人的思想对于游牧民族的不屑,没有土地耕种成为了当时中原人无法灭掉匈奴的关键。

北方还有很大的区域,因为当地的气候条件不允许农耕,因此去到那里的农耕区的人都认为是不毛之地,并不适合人生存,这是所有中原人的认知。放牧的生活似乎天生就不适合中原百姓,只要是中原的百姓到草原,一定不会适应那里的生活习惯和气候,更不要提他们当时的思想了。

当时的思想是土地就是生命,有了土地就能活,这在当时的中原人的心中是很强烈的一个认知。既然草原没有适合中原人生活的土地,那么抢占又有何用呢?因此这样成为了秦始皇修筑长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魏... 魏征给李建成一妙计,可保他登上皇位,如果采纳没有贞观之治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变革,在这漫长的变化中,...
原创 为... 造反这件事,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重罪,特别是像安史之乱这样改变了整个大唐局势的重大事件了。 之所以在...
原创 魏... 泾河龙王为了赢得与袁守城的赌注,私自篡改了下雨的时辰和雨量,最终被魏征斩首。在民间传说中,龙是具有莫...
原创 赵... 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刘备帐下有五员猛将,就是简称中的“关张赵马黄”,即关羽、张飞、赵云、马...
原创 如... 首先要排除曹魏和东吴。因为魏、吴都设立了校言的事官,且管控力度极大。即便“公知”巧舌如簧,估计也活不...
原创 传... 读史有时候要抱着一种“娱乐”心态,毕竟对于有些确切记录在历史上的事,还是一笑了之为好。比如前面说过多...
原创 戚... 此皇后两个皇子皆夭折,收养1义子,义子登基后,其母开开始动手了。今天我们大家就来看看辽圣宗也就是耶律...
“一生戎马千秋业,末路英雄奏悲... 项羽(公元前 232 年-公元前 202 年),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
原创 乐... 自是君王不永年——诸葛亮的偶像乐毅(12) 主笔:张小粤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薨,太子即位,这就是...
原创 战... 梦断邯郸悲断肠——半残战神李牧(11) 赵幽缪王七年(公元前229年),秦王嬴政派出他的头号王牌王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