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解析:除商鞅变法外,中国历史上的几次重大改革为何都以失败告终
创始人
2025-07-03 00:32:07
0

导语

中国封建历史上总是有许多变法的存在,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变法也让社会体系变得越来越健全。

变法开始的前提一般都是君主或者朝臣想要改变社会体系,最初都是为了国家发展以及百姓能够安居乐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是要形成更加健全的社会管理体系,在这样健全的社会体系之下,才能实现国富民强。

但是想要实现变法委实不是一件易事,变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需要众多社会群众的支持作为基础,还要适合变法的社会环境,这样就可以保证这些重要的外在因素不会影响变法的实施。

当然保证了外在因素,还需要保证变法自身是可实行的,并且是要符合社会自然发展的规律,有着这两大因素才可以实行变法,若是缺少其一变法便无法成功。

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有六次变法,但是成功的只有两次商鞅变法和李悝变法,其余的全部以失败告终。

但是那些失败的变法对于国家并非是有害的,相反是非常利于国家的发展,因为在那几次变法当中主要是为给农民阶级争取利益,这直接得罪了贵族阶级以及资本阶级,在这两大阶级的阻挡之下变法当然很难成功。

商鞅变法为何成功?

商鞅在秦孝公在位时期得到了秦孝公的重用,被任命为左庶长,直接掌管兵法的任何事物,就这样商鞅在变法期间得到了秦孝公的全力支持,基本上没有任何阻挡变法进程的事情发生,并且秦国百姓也给予了商鞅很大的信任与支持,这是其它失败的变法没有的。

有成功的李悝变法作为先例,商鞅在进行变法的时候就很好的借鉴了李悝成功的经验,可以说是李悝变法的延伸,并且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商鞅进行变法的第一个阶段是从一些大法开始,焚书坑儒、重农抑商、颁布并且实施《法经》、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实施小家体系。

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便因为孔圣人周游列国而闻名于世,因此秦国也有许多百姓遵从儒家思想。但是秦国是一个北方的少数民族,骁勇善战,他们更需要的并不是思想上的高度发展,而是快速提升自己的作战能力,以此使得国家变得强盛,因此商鞅选择了焚书坑儒,并且大力奖励军功。

重农一商事在那个时代都普遍存在的,因为那个时期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每个国家的语言文字文化以及思想都不统一,想要进行贸易发展也实属有限,倒不如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以此来提升国力。

变法的第二个阶段就是实行井田制、县制、统一度量衡、编订户口以及改变风俗。第二个阶段是第一个阶段的延伸,在大局势的变法的基础上更加事无巨细。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最重要的就是得到了君主以及全国百姓的权力支持,以及适合当时的秦国并且能够顺应秦国往后的发展。它的历史意义就是使得秦国成为了一个更强的国家,并且为秦国后来的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在王安石实行变法之前已经很少有变法的存在了,因此他少了可以借鉴的机会。并且王安石在世时期的宋朝已经出现了积贫积弱的局面,宋神宗继位之后,想要快速改变这种局面,因此就采用了王安石的变法,并且也是同样给予他全力的支持。

从大方向上看,王安石的变法是比商鞅变法更加全面的,它的变法包含了政治军事以及经济层面,并且各个层面的变化都是对国家极为有利的。

经济层面既不能太剥削百姓,又不能损害国家利益,想要解决这样的难题,王安石想到了采取青苗法,这样既可以增加政府的收入,又可以使得百姓有盈余,完美的维持了两方的关系。

军事层面则采用的是保甲法,就是将所有乡民都进行编制,在他们忙完农活之后的空余时间可以进行军事训练,这样使得大多大宋百姓都可以有强健的身体。

但是粮草未动,兵马先行,军事方面不仅需要百姓还需要马匹,王安石当然想到了这一点,养马匹是一个费时费力又费财的活,若是由政府直接承担,那会使得国库受损,于是他就选择让保甲民户养马。

政治层面是通过改革科举制度

这样完美的变化动了保守派的利益,于是便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最终由变法衍生为党派之争,直接将整场变法的性质改变,最终导致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惨遭皇室抵抗

戊戌变法相对于商鞅变法以及王安石变法来说的成功性更低,因为商鞅变法得到了全国以及君主的支持,王安石变法虽然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但是有宋神宗的支持,即便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依然是盛行许久。

反观戊戌变法,即便是有光绪皇帝的支持,但是当时的皇权是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慈禧太后对戊戌变法可是持着强烈反对的态度,那时的光绪帝就傀儡皇帝一般,对戊戌变法提供不了过于实质性的帮助。

以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是维新派人士全力推动的一场资产阶级改良变法,当时的晚清已经有了西方列强的介入,西方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以及先进的思想值得当时腐朽的晚清政府学习。

但是这场变法损害到了晚清主人慈禧太后的利益,掌握皇权的她以及身边的爪牙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自然是对这场变法持有强烈的反对态度。

并且戊戌变法的其他领导人惨死于慈禧的魔爪之下,幸好康有为和梁启超早日逃离了清朝才免于一死。

这场变法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思想以及科学技术,也使得晚清百姓的思想得到解放,反对清政府的声音越来越多,即便戊戌变法,最终是以失败告终,但是这场爱国的运动对国人的影响颇深。

结语:

变法使得中国社会体系变得越来越完善,正是因为这些变法才让人们更快地接受了新事物,社会总是在向前发展的,一些封建的制度已经可以被抛弃,这个时候就需要全新的制度来管制社会,使得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成... 2000年7月,美国考古学家穆里率领考古队来到蒙古,追寻着一个传奇:成吉思汗的陵墓。 成吉思汗是一...
原创 秦... 秦始皇一辈子都没册封皇后,其实他一直在等一个人,这个人是谁 历史上秦始皇一生未立后,此事后世议论纷纭...
原创 宸... 在古代,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后妃封号,叫做“宸妃”。 “宸”,意思是北极星所在,而北极星在古代的天象里,...
原创 没... 中国的历代王朝几乎都有一个简称,如秦是暴秦,汉是强汉,唐是盛唐,几乎用一个字就能概括这个朝代最鲜明的...
原创 李...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秦国名将李信,他的一次战败引起了秦始皇的极大不满。当时,李信曾向秦始皇承诺亲自...
原创 历... 引言 二战史上最大的一场包围战,苏联85万人被包围,仅此一战,苏军战死19万余人,65万大军成为德军...
原创 日... 日本天皇是日本自古以来的统治者以及皇室,与其他国家的皇室相比。日本皇室自日本建立政权以来,就由同一皇...
原创 诸... 公元234年,蜀国丞相诸葛亮和魏国司马懿在五丈原僵持了一百多天,蜀国由于是远途征战,早就已经弹尽粮绝...
原创 隋... 引言 在我国浩瀚的书籍中,有各类史书与小说,从诸多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形象鲜明,性格独特之人,其...
原创 相... 1917年,庞大的沙俄帝国突然崩溃,控制着228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1917年11月至1922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