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是授世袭四品将军,他苦读兵书,是军事奇才
戚继光嘉靖七年(1528年)生,字元敬,山东登州人。祖上是朱元璋的亲兵,被授世袭四品将军。他的父亲戚景通官至神机营副将,能力一般,清廉勤勉,不收贿赂,不贪兵饷,家境很是一般。他教导戚继光当官要清廉,为朝廷建功立业。
作为武将世家,戚继光自幼刻苦读书,十岁时便继承了将军的职位,家穷买不起车,又不好意思徒步出门,只好待在家里。十八岁那年,正式就任登州卫指挥佥事,管理着登州的数千人马。面对着死气沉沉的军营,戚继光束手无策。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二十二岁的戚继光考中武举人。嘉靖二十九年,他进京参加会试,恰逢蒙古俺答入侵北京,武举人们纷纷披挂上阵,与蒙古骑兵作战。戚继光作战十分勇敢,并向朝廷上述自己的军事论文《备俺答策》,一时间声名鹊起。随后被派驻蓟门三年。期间他苦读《孙子兵法》,边学边写心得,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了自己的军事思想。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继光调任抗击倭寇的前线浙江,任都司佥书。他勤于军备,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总督胡宗宪十分赏识他,任命他为宁绍台参将,主管宁波、绍兴、台州三地的军事。
戚继光上任不久,一千多名倭寇进犯龙山。戚继光亲率一万多名士兵前去抵抗,结果两军相遇,竟然一触即溃,望风而逃。戚继光成为北杆司令,差点死在倭寇的刀下。他十分惊愕,没有想到明军的战斗力是如此之差。他决定孤身作战,张弓搭箭,连连射死三名倭寇头目,倭寇阵脚大乱,开始撤退。
面临着这样无能的军队,戚继光终于明白,要想取得抗倭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建立一支崭新的军队。于是,戚继光开始持续数年的练兵工作,多次与倭寇交战,大败敌军,终于训练出一支全新的戚家军。这支军队选拔标准严格,彪悍勇猛,战斗力强悍,让倭寇闻风丧胆。
戚继光的父亲教导他,做人要公道正派,清正廉洁,他很相信父亲的话。然而从他十八岁到山东上任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时起,他就发现自己错了。他虽然一尘不染,刚正不阿,但这没有什么作用,他的理想无法实现。
后来到达浙江之后,由于总督胡宗宪的赏识,戚继光的理念才得到了实现。在胡宗宪的支持下,他开始走上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