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在位的皇帝都十分的关心自己国家的命运,王朝的维持,皇位的继承都是皇帝最重视的机密问题,通常情况下不会告诉外人。玄学学者在古代总是可以一语道破天机,正是所谓的天意不得违背。清朝时第一位入关的皇帝顺治帝,同样十分重视国祚延绵,曾经询问过一个学玄学的和尚想得知清朝可以延续到何时,和尚的话从后事看来清朝的国运确实如此。
众所周知清朝的建立是满人从汉人手里抢来的江山,汉人又人多势众经常排挤外族人,清朝又是满人入关新建立的王朝,因此清朝统治自己一手夺来的江山十分的不易。前期的清朝也是十分动荡不安,使得顺治帝尤为重视清朝的国祚延绵。
热爱去寺庙烧香拜佛的顺治对法学颇有研究,从小就非常敬仰佛教。因此对于国事的运筹帷幄,经常会向许多高僧咨询问题。民间传闻曾经一位名扬四方的高僧入京时,顺治亲自移驾接待并与高僧各抒己见的交谈了很久,当顺治谈及到清朝国运怎样时,高僧思索片刻回答了八个字“我身不残,国祚不灭”。
不解其惑的顺治向高僧请教,希望高僧能做出解释,然而高僧却道天机不可泄露,不语言说。无奈之下的顺治又询问大清能够相传几代?“十帝在位九帝囚,还有一帝在幽州”高僧仍不做任何解说,言简意赅的说了一句。
后来,人们一并认为是皇帝的身体健康没有残疾大清王朝就可延续,顺治死后也没有一位皇帝明白高僧意思的,康乾盛世的繁荣使得清朝的统治非常的稳定,人们也就逐渐淡忘了高僧的话。当众人幡然醒悟再次想起当年高僧所说的话时,已是溥仪继位不久后大清灭亡之时。
古代的繁体字中溥仪的“仪”字中有一个“我”在里面,古代传统避尊者讳,“仪”字写得时候通常少写一画,少写一画必是不完整的字,自然也就“残”了,即应了高僧那句“我身不残,国祚不灭”的话,祚国也就烟消云散了。
再来探讨这第二句“十帝在位九帝囚,还有一帝在幽州”,细数大清王朝期间刚好是十位皇帝在位,光绪是第九位在位皇帝,光绪在位时实权全部在慈禧太后的手中握着,最终因与慈禧的矛盾被变相的关在瀛台,这便是“九囚”了。再来分析一下“幽州”,清朝灭亡后,伪满洲曾在东北建立,东北便是古代区域的幽州了。可见当时的高僧话语中暗藏着清朝命运的玄机,经历了十位皇帝在位的清朝也没能逃过命运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