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公元649年),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跟窦皇后的次子,唐朝时期第二位皇帝。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军事家!
在唐朝建立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来晋封为秦王,李世民先后率领部下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等军阀,在唐朝建立跟统一方面,李世民可谓是战功赫赫。在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李元吉以及二人诸子,后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退位之后,李世民便坐上了皇位,改元贞观!
可以说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是一次孤注一掷的事变,真可谓是成则王,败则寇。是的,李世民最后还是赢了,难道说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赢了之后,一切就万事大吉了?事实上,一切都并非那么的简单。原因就在于李世民只是一方的势力,他的继位之路不是走的并不是正常的途径,众所谓嫡长子继位,而次子李世民还是会面对很多的压了的。
自然李世民要面对的压力可不仅是内部的,还有众多外部的,之所这样讲,就是因为在当时,边带的突厥总是会时不时的前来骚扰,可以说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这样的事情是屡见不鲜的,要么你就征服他,要么你就得喂饱他,不然骚扰就不会停。
而李世民刚刚发动政变,所有的事宜并不安稳,就此猖狂的突厥想要借此机会攻打李世民。可以说,在当时,这就是对李世民的一个考验,假如说连突厥问题都解决不了,那还何谈治国?
突厥二十万大军在渭水北岸,而此时长安城中兵力匮乏,面对突厥大军,李世民处变不惊,即示之以勇,又诱之以利。李世民在扣押了颉利可汗派来的使者,接着李世民调集了长安城便的兵力,只带领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位官员,便上了渭水桥,根据史料记载,突厥一看李世民那空前绝后的气场后,便吓得放下武器高喊大唐皇帝万岁,并进行了朝拜!
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李世民来到颉利可汗面前,责怪其言而无信忘掉了此前的盟约,而颉利可汗因为只见李世民只带六人前来而心中生疑,而在此时唐军伪装成大军将至,李世民则趁机表示唐朝还是会继续向突厥纳贡。眼看占不到便宜的颉利可汗便在两天后跟李世民杀白马结盟,这就是所谓的渭水之盟。突厥就此立即退兵北还。唐朝得以暂时的保全,这样看来,李世民是不是很明智呢?